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

  • 来源:医学评论
  • 关键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临床效果
  • 发布时间:2022-07-25 20:20

  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 月,1 年内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06 例,将所有患者用数字随机表法为对照组(53 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53 例,实施心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平均复律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复律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临床症状恶化的早期。心肌梗死后的3 日内最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疾病特征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即分析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 月,1 年内收治的106 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将所有患者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3 例,男28,女25 例,平均年龄56.95±5.33 岁)和观察组(53 例,男27,女26 例,平均年龄57.11±5.36 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方法护理,护理过程中详细观察病情,关注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等指标。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医生并采取应对措施。

  1.2.2 预见性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①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水准。加强预见性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全面掌握预见性护理的重点。了解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面对突然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②加强巡房和指标监测。大量临床数据统计显示,夜间和上午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高发时间,在此期间需增加巡房次数和指标监测频率。许多患者是睡梦中突然发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出现严重的后果。

  ③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患者缺乏疾病知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认知不足,对病症重视不够。部分患者因为恐惧为产生焦虑,心理状态不佳,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精力不济等情况。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及时缓解不良情绪,降低病症影响,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复律时间、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在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上,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评价,满分10 分,得分8 分及以上为满意, 8 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 和“`x ±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 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对照组28.30%, x2=7.759,p=0.005;观察组复律时间为(349.52±56.68)s 明显低于对照组(989.64±87.92)s,t=44.549,p=0.001;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为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x2=5.194,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液循环系统是机体各项机能运转最基本的保障,心肌的健康程度与心脏的搏动能力密切相关,发生心律失常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会有明显不适感,严重者甚至死亡。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要实现有效减少心脏事件发生,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预见性护理是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疾病特征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制定的风险管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甚至避免风险发生[1]。通过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加强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快速反应,采取应对措施[2]。加强患者的疾病防范意识,提高患者对病症的辨识能力,更好的配合治疗。本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复律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鸿鸣,董丽梅,林美英. 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8):65-68.

  [2]刘玉娟,周彤,黄娟.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智慧健康,2020,6(36):131-13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