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研究进展
- 来源:中外医药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急性脑出血,院前急救护理,研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8-14 19:07
摘要: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在院前实施急救干预阶段,护理人员应需要在达到现场之前,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紧急的电话指导,在达到现场之后积极开展各项急救措施,主要包括补液、药物治疗、安全转运、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近年来临床实践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经验可知,该病患者起病较急,病死率水平较高,对广大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技能水平,所提出的要求也更高。
导致脑出血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小静脉和小动脉发生破裂,造成自发性脑内实质性出血病变的发生[1、2]。该病的临床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水平均普遍高,且起病速度较快,在急性期阶段患者死亡的概率接近40%[3、4]。本文从院前急救、现场护理、护理队伍强化措施等三个方面入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研究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1 院前急救
相关部门在接到患者的急救电话的时候,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大致的记录,所有出诊团队需要保证在5 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出诊[5]。由于出诊后距离患者所在现场仍有一段距离,达到需要一定的时间,相关医务人员要在救护车上,与现场人员或患者家属取得了解,对发病的具体原因、症状表现、既往史、发病时间等相关信息进行初步的了解,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电话对现场人员实施应激救治指导,主要内容包括:① 尽量不要对患者进行搬动,从而有效防止,由于剧烈搬动而导致的颅内出血量水平异常增加,使脑疝等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降低;② 对患者基本表现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有呕吐情况发生,需要帮助其取平卧位状态,头偏向一侧,防止由于呕吐而导致的误吸情况发生[6-8]。
2 现场护理
2.1 现场急救
相关医护人员在到达现场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对周围环境及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在早期阶段实施救援[9]。利用各类仪器,对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及瞳孔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需要及时操作有效措施进行处理[10]。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通过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对患者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根据评估所得分值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患者实施急救[11]。患者的头部要尽可能避免进行任何活动,使呼吸道始终保持通畅状态,口鼻腔内部的分泌物需要及时进行清除处理,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氧气吸入治疗。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要帮助其取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心跳呼吸发生骤停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室颤者给予电除颤处理[12]。
2.2 用药治疗
为了能够尽快达到对病情进行控制的目的,需要迅速建立 2 条静脉通道,并保持通常,在进行穿刺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选用留置针,选择患者的上肢大、粗的静脉进行穿刺[13]。如果确定患者伴有高血压状态,需要给予适当的药物降压干预。颅内压水平持续增高者,应给予浓度为20% 的甘露醇,以静滴方式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14]。
2.3 心理
由于脑出血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不是十分理想,发病后会有焦虑、恐惧等情绪出现,相关医务人员在达到现场之后,需要及时与其沟通,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15]。
2.4 安全转运
在现场救治完成,并确定达到理想效果后,需要迅速对患者进行转运,转运期间需要有一名医务人员始终在患者的头部位置,对其头部进行保护,保持头高脚低位状态,在转运的途中,对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向医生汇报,各种管道保持通畅[16]。与医院进行联系,开放绿色通道,做好接诊准备,赢得更多的有效救治时间,使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水平降低[17]。
3 护理队伍强化措施
3.1 完善交接制度
以长期以来所总结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依据,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与院内护理人员的工作交接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对各项制度当中的具体规定进行充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规范、合理的落实,使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内外护理交接工作能够更加迅速、合理,从而帮助降低该类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水平[18]。
3.2 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
为了能够帮助脑出血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预后,在医院范围内,需要定期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参与到急救技能的培训和考核过程当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设一些物质或精神奖励制度,使相关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增长专业急救技能[19]。
3.3 强化职业道德
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避免院前急救阶段,有护患纠纷事件发生,使急救护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医院需要定期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参加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保障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20]。
4 小结
相关领域所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急性脑出血院前急救模式为,院前急救,并实施电话指导、现场急救护理、安全转运,能够帮助患者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水平,为后续院内急救赢得更多的有效时间,使患者的预后更加理想。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该类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案,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救治时间,使其转归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 彭亮. 急诊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随机血糖和乳酸脱氢酶与预后的关系分析[J]. 吉林医学,2017,38(7): 1347-1348.
[2] 肖春雪,石建秋,赵一雷,等. 不同体位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压、脑灌注压和生命体征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0):1408-1410.
[3] 于海兰. 急诊护理程序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的作用研究[J/CD].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 152.
[4] 王莹. 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47): 250-250.
[5] 史宇颖,陈秀芹,王 静,等. 奥马哈系统对冠心病 PCI 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37(12):1585-1590.
[6] 沈晓娴,刘怡青,徐勤祺,等. 早期护理干预与功能锻炼对手烧伤整形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19, 28(2):153-155.
[7] 孙洋洋,葛晓利,戴李华,等. 优化院前院内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2017,30(12):96-97.
[8] 王磊,孟令伶. 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患者就诊流程的优化及疗效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9):1294-1295.
[9] 闫菊英,陈金玲,刘鲁昱. 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25(21):77-80.
[10] 罗韵之,巴丽君,刘千秋,等. 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降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病死率的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3):4493-4494.
[11] 王晨晨.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6):115- 116.
[12] 方国兰. 急诊护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效果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18,47(5): 193-194.
[13] 张媛媛.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的效果[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8(05): 60-61.
[14] 陈海燕,姜丽萍. 院前-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 24(14):1696-1698.
[15] 陈莲凤. 护理风险流程管理在急诊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运用及效果护理质量分析[J]. 吉林医学,2019,40(2): 396-397.
[17] 于海兰. 急诊护理程序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的作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152.
[18] 张远明,柴伟,魏民,等. 重症颅脑外伤急性期联合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及乳酸脱氢酶临床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3):293-295.
[19] 钟鸿波,柳德元,张开权. 院前急救早期气管插管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4, 27(11):1362-1364.
[20] 刘芬雪,常巧云. 院前急救护理在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23):169-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