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 来源:教育与社科
  • 关键字: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2-08-18 10:50

  【摘要】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更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较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并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实践技能。近年来,美术教育作为能够提高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学科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构建趣味美术课堂,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美术教育,创造力、审美能力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本文总结了趣味教学方法应用的意义,探索了具体的教学措施,旨在全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随着新时期美术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美术教学课堂,教师要重视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全面开展美术教学实践,从而创新美术教学方式,进一步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帮助学生加强美术实践水平,从而为学生日后美术综合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一、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趣味教学的意义

  相比于初高中,小学美术的知识体系相对简单,也更容易接纳和掌握。因此,对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层面,而应当从更深层次理解美术教育,将它当作唤醒小学生艺术创作潜能的一种媒介。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善于发掘小学生的艺术天赋,并且从多个角度对其艺术创作进行鼓舞和表扬,使其能够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例如,为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亲身接触大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点点滴滴的美,并且从大自然中获取美术创作的素材和材料,并亲手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往往能够呈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树枝、花瓣和卡纸等进行剪裁、上色,并且对其进行二次创作,使其形成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或者他们能够将泥巴捏成风格迥异的造型,并且将其上色,进一步创作出生动形象的泥塑作品。诸如此类的创作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融入美术创作,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潜能。

  二、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策略

  (一)适时引入课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忱

  美术是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美术教育,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均可以得到显著提升。但教师在教学中若仅依靠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教育,实际上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课外内容的方式,通过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以此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忱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下世界范围内的名画,以此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美术,并通过向学生介绍名画背后的故事,加深学生对美术的感受。以笔者的教学为例,每堂课开始之初笔者都会向学生介绍一幅名画,并向学生简单介绍名画背后的故事。如在向学生介绍名画“清明上河图”的时候,笔者便向学生大概讲解了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实际上可以帮助大家领略不同时代的不同风采。同时,笔者为加强学生的印象,还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向学生播放网络制作的清明上河图动图,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认识。而在教学的最后阶段,笔者还要求学生围绕着“清明上河图”发表自己的看法等,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后面的教学反馈表明,通过此种教学方法的引入,班级中的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学生都期待下一次会介绍到的名画。

  (二)实行角色互换,增强师生互动

  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言尤其重要。美术学习的目的在于创作而非考试,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而应当鼓励并带领学生们进行美术创作,从而进一步启发其思想情感,使其能够迸发出更加具有创意的灵感火花。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重视对自身教育观念的改进,并且采取角色互换的方法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只有当学生能够和教师平等沟通时,美术趣味教学才能取得进一步的成效。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否顺利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必要的知识或技能,关键在于能否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当小学生对美术课程具备充足的自信心后,其便能够饱含热忱地进行美术创作,并且很难对美术学科产生厌倦心理或者乏味感。因此,将趣味教学法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角色互换的方式,鼓励学生多与教师交流,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分析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针对问题的“精准打击”。这种基于角色互换的趣味教学策略能够提升小学生参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兴趣,并且将有利于其今后更加深入的美术学习。

  (三)注重增加课堂活动,推动学生间美术交流

  关于美术鉴赏,许多小学美术教师通常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艺术鉴赏能力,所以认为小学生并不适合进行专业的美术鉴赏。此种情况的存在,无疑会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增加课堂活动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美术交流,而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自身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得到充分增加。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鼓励学生在绘画完成后分成小组进行交流、介绍,交流介绍的内容包括自己是如何画的以及画画时的想法等,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绘画的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而教师在这中间则扮演评价的角色,对于学生的错误解答予以纠正。后面的教学反馈表明,通过美术交流的引入,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地调动,此前对美术学习并不感兴趣的学生,对美术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生领略艺术之美的窗户,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支撑所在。因此,当代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充分考量,并以此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对美术的认识,继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云乌.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2(3):67.

  [2]马霞.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美术趣味课堂的实践思考 [J].家长,2020(35):153,15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