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探究

  • 来源:教育与社科
  • 关键字:舞蹈,融入,身心的影响
  • 发布时间:2022-08-18 10:52

  【摘要】音乐是人类情感的寄托,是人类的精神财富。音乐可以将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表达出来,纾解压力,让身体变得轻松,得到很好地休息,音乐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提升审美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舞蹈是音乐灵魂得以充分展现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舞蹈形式可以将音乐的不同样式展现出来,让音乐更具生机和活力。音乐和舞蹈的融合能更好地彰显出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两者的相得益彰才能让音乐和舞蹈的魅力更加深入人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很好地将学生的身心打开,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引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则显得十分必要。单一的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是有限的,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也不足,这就阻碍了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教师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舞蹈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得教学形式得到丰富和扩展,舞蹈的意趣和音乐的美妙完美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和艺术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大多采用课本教程按部就班地组织学生唱歌,学生的节奏、情感和音调等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使得音乐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对于音乐的重视度和参与度不高,艺术的魅力没有很好地释放,没有挖掘出音乐的精神内涵和实质,激发不出学生的兴趣,无法让学生发现艺术、爱上艺术,体会不到艺术的真谛,提升不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小学时期是学生艺术启蒙的关键阶段,但是大多数学校对于这方面的重视度严重欠缺,音乐课程设置少,教师配备少,乐器类器材更少,使得音乐教学无法创新推进。没有配备专业的舞蹈教师,音乐教师又不擅长舞蹈,舞蹈能力欠缺,舞蹈素养不高,缺乏对舞蹈内涵的艺术认知,使得音乐与舞蹈无法很好地融合,教授内容缺乏吸引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一)能帮助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品质

  音乐和舞蹈作为除语言之外的表达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细腻的情感,是人们用来歌颂人类美好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在音乐中融入舞蹈的方式可以促使小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仅仅在节拍、旋律和歌词上,而是增加了舞蹈情绪、表情和肢体动作等记忆点,从而促进他们的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综合能力。在具有舞蹈因素的音乐教学中,大都是团体训练,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互相监督和帮助,维持好人际关系,在团队中具有合作意识,协调能力,配合精神,对于学生的个性品质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且随着舞蹈的加入,学生有了更多的公共场合表现机会,这可以加强学生情绪的控制和情感的表达,提高表现力和自信心,提升心理素质[1]。

  (二)能丰富熏陶小学生的情感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小学生在听到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扭动起来,这是因为受到了音乐情绪的感染,所以音乐和舞蹈都是自身情绪的一种良好表现形式。在小学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心的不断成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舞蹈音乐的学习使得学生有了一个好的表达渠道,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不爱社交的学生受到影响能够积极地融入集体,通过音乐和舞蹈表达出自己的情绪;通过感受和表达舞蹈音乐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流畅优美的肢体动作将音乐情感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和审美鉴赏力。

  (三)可以塑造优美体态

  受现代社会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形体美、气质美成为了大众的日常谈资。而作为形体艺术的舞蹈对于帮助塑造学生形体仪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断的舞蹈动作练习和科学的营养补充会使学生体内的脂肪减少,肌肉增长加速,再配合以拉伸动作,可以促使学生的筋骨得以伸展,肌肉得以拉伸,皮肤更具弹性,使得肌肉具有线条感,从而增加形体的曲线美。再者,舞蹈表演时需要配合音乐中的情感利用体态表达出来,例如欢快的音乐就要配以欢快的面部表情和步伐或手势表达出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情绪管理,培养气质。最后,在舞蹈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美与丑的区别,面对优美的歌词学生自然而然会对自己的舞蹈动作优美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训练时不断地优化舞蹈动作,最终深入地、完美地展现自己的形体美[2]。

  三、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的教学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融入舞蹈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式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提升,在学习中学生受到的不再是机械式的灌输,更多的是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有趣的实践化学习训练当中去,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身心得到放松,学习效率很快提升,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协调性等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所以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和舞蹈的趣味,发现艺术的魅力,教师就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那些舞蹈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其中丰富情感和思想的音乐素材来丰富课堂,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自主创作舞蹈

  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音乐特性自主编排舞蹈,充分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运用所学到的技能,编排出能充分展示音乐内涵和舞蹈激情的舞蹈,实现自我展示。通过舞台剧等方式选择扮演适合自己的角色,揣摩人物性格,锻炼学生音乐技能和舞蹈表现能力,通过慢慢感知音乐与舞蹈的魅力而提升艺术造诣。例如在学习《春来了》这首音乐时,让学生根据其中的歌词和情感自己编排出一段舞蹈,将抽象的歌词转化成具体的动作,更利于学生记忆歌词,比如在舞蹈中编排寻找的动作,躲藏的动作,哈哈大笑的动作等都可以帮助小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中的情感[3]。

  结束语:总而言之,舞蹈与音乐的融合是教学的创新,是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性格品质和形体气质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探究更多的策略将舞蹈与音乐更好地融合,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莲.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J].2021.

  [2]王琼.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7):1.

  [3]陈琰峰.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 [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