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视听动教学培养高中生音乐欣赏力
- 来源:大众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中生,音乐,欣赏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8-18 13:39
摘要:音乐是一门审美的艺术,而音乐的鉴赏则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方式。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当下,音乐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和鉴赏力。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欣赏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它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创设视动听教学方式,培养高中生音乐的音乐欣赏力。
1引言
音乐欣赏课是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感知和感受音乐艺术。音乐是一门没有具体的视觉和具体的意象,也没有具体的、具体的内容,欣赏音乐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感情。高中生的人生阅历尚浅,情感体验不足,正处在由具体意象化到抽象化的转变时期。因此,要达到比较显著的音乐欣赏课效果,就要采取适合高中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作者在多年从事高中音乐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视听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视听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是一种需要用心去体可以的艺术。比如,在讲解民族乐器时,老师要用文字来表达某一种乐器的声调特点,但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理解,唯有亲自体验,通过声像相结合,才能真正地体可以到。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资讯科技的力量,从网上截取常用的民族乐器音色,首先利用多媒体扬声器播放各种乐器的音色,再由学生自己去听,通过听与猜的方法,激起学生对所听到的器乐的兴趣。比如,通过听的乐器声,学生可以迅速地判断出二胡和竹笛的音色,但对古筝、琵琶、扬琴的音质则存在着争论。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动态的东西,要比静止的东西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而网络则是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是一种动态的连接。其次,在区分古筝、琵琶和扬琴的音色时,老师可以在网上搜索这些乐器的各个角度,然后欣赏乐器的音效,让学生们的听觉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古筝、琵琶和扬琴的音色特点。
3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联系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情绪感受
在音乐课的备课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他们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老师给他们分配的任务,大胆地将“权利”下放,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高中生虽已具备一定的人生阅历,能够独立地感受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感情,却很难对其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比如一首由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成的《献给爱丽丝》。在正式的教学前,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等内容,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真切地体可以到生活的真实情感,尤其是高中生,正是情感丰富、心思细腻的时期,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真实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够丰富鉴赏教学内容、优化授课环节与效果,也能够进一步培养、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多元评估,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在音乐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每个学生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一种实践。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调整作品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每个学生的认知特征和鉴赏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调整音乐作品的难度,尽量选用短小、鲜明的音乐作品。在培养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后,引导学生去尝试一些大型的古典作品。对于一些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如果强行要求他们学习一些经典作品,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而一些有一定歌唱能力、识谱能力的学生,如果重复地要求他们掌握一些基础音阶,不但可以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要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欣赏能力,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就必须适当地调节音乐作品的难度。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第五交响曲》时,学生不能盲目地要求学生去感受、掌握贝多芬的情绪等,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交响乐的主题特点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对这种音乐形式有针对性地认识和了解,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音乐欣赏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体可以到音乐的魅力,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以听觉为载体的语言,它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卡巴里夫斯基认为,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一定可以成为他们热爱生命、陶冶情操的助推器。高中生的想象力很强,在听音乐课时,老师可以给他们讲一段乐曲,让他们在听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开启想象的“闸门”,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和音乐产生共鸣。
4以视觉的形式充实具体的图像,构建音乐的声音和图像的通路
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学生不能对其进行初步的认识,这是“致命”的问题。而视觉音乐则是用特定的视觉具象来诠释音乐、表现音乐,并以图像的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对心理和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高中生而言,这种动态影像与音乐的结合,可以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生命。在没有具体形式的音乐欣赏中,教师可以利用最直观的图像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从而在音乐与心灵之间建立起一个“音乐意象”的通路。例如:比如《彼得与狼》中有很多拟人化的旋律,学生们很难通过声音来准确、深刻地把握出音乐中的人物。此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动态化的动物图像与声音、旋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很容易、直观地将“小鸟”、“狼”、“猎人”、“鸭子”等声调与特定的图像相融合,从而使音乐更深刻、更具体化,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效果。
6 结束语
“音乐是生命之乐,音乐是生命之泉,音乐是心灵之火”,若能正确运用视动听教学模式,将其与音乐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将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协作精神,使音乐之清泉更加欢畅,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养成对生命、生活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李广良. 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J]. 明日, 2021(1):1.
[2] 刘媛.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J]. 高中生(下旬刊),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