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来源:大众文摘
  • 关键字:对外汉语,学习环境,育人水平
  • 发布时间:2022-08-21 15:04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优化是提升育人水平的关键,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者具有社会性,需在社会环境中从主观出发学习实践,该理论相较于其他教育理论的区别是不再将心理语言、社会环境区分开来,这对学生学以致用有益。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发挥社会文化理论的育人优势成为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析社会文化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方略,以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社会文化理论主要包括四部分,即邻近发展区理论、调节理论、私人与内部语言理论、活动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上述理论的有效运用能助学生学习成长,以调节理论为例,学生能根据社会环境调整心理状态并强化心理机能,使学生可以在社会文化活动中使用汉语,社会文化理论育人价值随之凸显。然而,有些教师存在社会文化理论应用效果欠佳的问题,出现理论驾驭水平较低、未能优化学习环境等现象。基于此,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探析社会文化理论应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文化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阻力

  虽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力度不断加大,但社会文化理论在育人活动中仍有如下阻力并影响育人成效:一是理论驾驭水平较低,教师未能将对外汉语教学与调节理论、邻近发展区等理论关联在一起,出现理论、教学活动相对独立的现象,理论的渗透性与育人价值随之降低;二是学习环境有待优化,社会人文环境很难嵌入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加之部分师生仅注重考试成绩,出现外语学习环境单一的现象;三是对外汉语课程开发乏力,无法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整合教育资源,理论内容与对外汉语知识点、技能的关联度较弱,并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文化理论的育人作用[1]。

  二、社会文化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路径

  (一)提升社会文化理论驾驭水平

  教师若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灵活运用社会文化理论,需对该理论的诞生背景、应用价值、主要内容、突出特点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提升个人驾驭该理论的水平,使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能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推行私人与内部语言理论,建成“社会语言-私人语言-内部语言”育人体系,为学生吸收内化对外汉语知识铺平道路,使对外汉语教学能分为三个阶段,先在社会情境中思考对外汉语的用法,再将个人语用感受与社交经验融入对外汉语知识学习范畴,最后用自己觉得恰当与擅长的方式使用对外汉语课上所学知识,把主观思维与知识融合在一起,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落实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二)优化学习环境

  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理论指出,在生活化语境中对外汉语教学能事半功倍,教师引领学生与使用目的语者交流互动,营造主动听、说的学习氛围,这可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用能力。基于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尽量用目的语与学生沟通,还要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在内生语言系统中引入所学目的语。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筛选目的语相关影视剧或电视节目,用脱口秀、相声等语言类节目吸引学生关注目的语,在对外汉语学习中更为主动,加之辩论、演讲、表演等对外汉语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施行,打造生本化、多元化的对外汉语学习环境,追加学生口语练习机会,同时指引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问,这些问题属于生成性对外汉语教学所需资源,为师生共创活力课堂提供了着力点,在课堂这个迷你社会文化环境中有效展开教学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线搜集整理影视剧、电视节目、新闻报道、访谈等其他适合营造学习环境的资源,可适度拓宽社会文化环境覆盖范围,这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启发,吸引学生多角度参与探究,达到增强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的目的[2]。

  (三)注重开发对外汉语课程

  课程开发是有效运用社会文化理论育人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从活动理论、邻近发展区等理论渗入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角度切入开发配套课程,确保案例、习题等内容均利于发挥社会文化理论的育人优势,教师还需在课程开发中增强育人内容的时代性,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会影响社会环境发展的因素视为对外汉语课程开发的抓手,确保课程与时俱进,能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转化为开启对外汉语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开发对外汉语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强调育人为本,用学生的眼光审视课程,对课程的权威性、趣味性、综合性有更加客观的判断,还需推行“微课+分层教学”课程开发方案,一方面使用线上内容扩充课程,另一方面关注每位学生对外汉语知识、技能差异性学习动态与需求,主要分设三类微课,为能力较强、能力一般、能力欠佳的学生而准备,同时分设层级化的练习类微课、讲解类微课、实训等类型的微课,建成生本性、综合性较强的对外汉语微课体系,满足学生线上独立学习、师生实时沟通需求,使社会文化理论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高效渗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文化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利于学生增强语言素养,这就需要教师提升社会文化理论的驾驭水平,了解生活理论、调节等理论的特征、意义、主要内容等方面,为相关理论渗入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教师还需优化学习环境,强调学生主动表达、思考、实践的重要性,为学生争取更多在学习实践中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同时教师需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开发对外汉语课程,立足生活、网络搜集育人资源,将对外汉语与社会文化理论融合在一起,继而有效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灵. 社会文化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现代语文,2021(1):114-121.

  [2] 王晓庆. 社会文化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0(4): 167-17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