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

  • 来源:大众文摘
  • 关键字: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方式,数学活动
  • 发布时间:2022-08-21 16:11

  摘要 数学课堂活动应以学生为主导,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力开发信息技术合理给教学上带来的影响,并向学生提供更为易学易懂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强大的便利性,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其更乐意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活动中去。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也从传统模式慢慢向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展,课堂活动变得越来越精彩,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画面多变,图片显现隐蔽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把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推理过程,难以理解的几何知识等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的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失去动力,原因有很多,但主要一点是如果课堂中的知识严重脱离了生活常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就会感觉枯燥无味,迫于各种压力,只能被动地去学习,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慢慢磨掉,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也彻底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今的计算机、多功能电视、手机、 iPad等这些电子产品都具备存储,读写,声音影像,交互性等多种多样的强大功能。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们得到初步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享受,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主动去探究学习。在课堂上,好的教学情境会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加强他参与课堂讨论的意愿,愿意去学习,鼓励自己去克服困难。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把生活场景再现于课堂之中,让学生懂得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不是凭空想象,学生的主动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提高。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空间思维的发展,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优化数学学习效率。而高中数学的一个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在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备极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往学习过程中是用平面图形表达出空间立体图形,学生在脑海中把平面图形想象成立体图形,构建出立体感。学生在高中开始学习立体几何时,很难适应,构建出的图形没有立体感,无法感受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学习起来很吃力,有些干脆放弃。因此,课堂上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改善这一点,利用画图软件画出空间立体图形,再通过动画效果把图形拆分,重组,多个视角直观展现,引导学生去观察空间图形、感受虚线和实线,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转换条件去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掌握转变思想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为学习以后的知识打下基础,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思维导图,升华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知识的处理的方法也多样性了,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思维导图就能很好地描述出整个章节的知识与方法。思维导图是有别于传统的一些记录方法,很直观就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记忆、归纳等能力,同时对知识的发散都有很大促进作用。学生在学完一整章后,不去整合知识,不去制作思维导图,那么到了复习阶段,掌握到的知识不系统,不连贯,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程多、内容多,需要掌握和理解的也增多、变难。在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段化的,很多学生经常学完这章,就会忘记上章内容,知识链断节,导致在应用时很容易出错,成绩上不去,学习信心和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将学习内容分为板块,借助信息技术,将每一个板块制作成思维导图,学生对内容就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学习时效性就会得到提高。

  四、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评价,提升学习的成就感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课堂教学少不了教学评价,反过来,教学评价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发展。通过评价,教师能准确地了解自身的教学效果,水平和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对象,是学习的参与者,起着主体作用。教学中只有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这有经常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适当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伤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浇灭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手段融入课堂对学生评价,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APP记录学生上课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解题规范性、笔记等多方面的情况,再用大数据筛选出某一段时间的优秀者进行表扬。在课后学习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如把学生的每次课堂小测或者阶段性检测记下来,制作成折线图,直观地反映出学习情况,他们就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估,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多角度,多方式去评价学生,他们的获得成就感越多,学习的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就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如今,教学方式已经有别于传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接受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也与以往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合理地运用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仍然是要学习、研究的一个大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实践,反思并调整,才能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把教学质量提升上去。

  参考文献:

  【1】 李艳利.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4.9

  【2】 茹建文:创设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云南教育.2006.6

  【3】高利明:数字环境下的有效学习及设计.现代教育技术.2005.4

  【4】张津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7.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