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好中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 来源:大众文摘
  • 关键字: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 发布时间:2022-08-21 17:20

  摘要:信息技术的更替日新月异,而信息技术课作为所有学科中内容变化最大的学科之一,如何衔接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结合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课程大纲新要求、新任务下进行教学,这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必须结合中职学校“理论为引导,实践为根本”的教学模式。

  随着当今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中职学校普遍都强调在新生入学第一年就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及其它网络终端的使用能力。从这一维度上对中职生而言,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有超过一半的中职学生在初中小学阶段,就已经有着熟练的电脑操作基础,对于计算机软件或硬件有着初步的认识。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授方法进行授课,激发他们对于未知领域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接受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一、将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化处理,强调实用化教学。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遵循融会贯通以及循序渐进原则,在了解中职学生的现有水平上对中职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生活经验把所教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学习到知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到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所以在这方面也会出现学校实训设备落后的情况,因此教师要灵活处理好当前书本内容与实际教学知识,以及实训设备不兼容、不配合之间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推动信息技术实训课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讲授网络参考模型时,可以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使他们了解不同主机之间如何进行数据传输;在讲授word的模块的时候可以先抛出课程表、教材目录等实训案例,让同学们先操作,再操作过程中教师给与指导,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遇到问题时的自我思考意识,使学生从实操中获得成就感,也加深对操作难点的掌握。只要落实好此项标准,就可以使学生极大的提高自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讲课死板的问题。

  二、充分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是教学第一点要求,需要教师建立一个恰当的任务,对学生建立合适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利用任务来进行分析与了解,同时结合教师的教导,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同时左手参与任务的分析研究以及如何实现的步骤。举例:在讲解word文档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抛出一个案例,如计算机购买合同的制作。教师可以先将要求和素材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了解任务详情之后,对任务进行实际操作。在案例中融合了对文档设置修改密码、字体段落的设置、分栏、符号和日期的插入、文字边框等等知识点,学生在操作的同时能对多种知识点进行实训体验。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个性化指导、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相互配合,相互辅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同时也能及有效的将教师解放出来,让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教学活动方式能够使任务当中的知识点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操掌握知识要点,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有着更加多元化的处理。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十分特别的一点是相较于其他的理论课,它更加强调实践性教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模式一定是越来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意识到教师并不是提出制作步骤的人,而是提出问题的人,要求学生自主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在实际的实践当中来寻找答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学习欲望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讲解如何在word当中编辑文字的时候,教师首先第一步是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主观思考,接下来可以请一名学生来进行实际演示,而教师在这当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起到总结评价的作用,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引导,这种方式反而有的时候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与其他的教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教师在解决一个任务的时候,往往不只局限于一种方法,而是有非常多种方法,但是只要你掌握一种方法之后,再解决其他问题的时候也往往可以运用,特别是计算思维的意识培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教师在教学当中的专注度要提高

  在目前现状当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主要是新纪元新时代的零零后学生,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而已,教师不能搞填鸭式教学或者是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讲解知识点的关键时刻,教师不能一口气的,只注重量的积累,而是要注意质量的提高。这样让学生在充分吸收了解知识的前提下,也给予学生休息以及反思的时间,避免学生因为过强的学习节奏来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尽可能地使学生在机房里面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而不是只理论了解,通过先操作后答疑的方式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人思维,以及个人情感态度,关心关爱学生,做好课前问答和课后反思,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气氛得到有效地提高,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此项基础上,对新时代的计算机教师也提出来了更多的要求,在这一点上也要求计算机教师们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时时刻刻关注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就业形势的要求,同时要注意在教学上,了解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不停的创新与探索,提高自我的授课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信息技术课程变为广大学生所热爱所乐于参与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郭长君.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浅析[J]. 职业技术, 2008, 000 (006):30-30.

  [2]冯伟乾.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23):1.

  [3]罗文君.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J].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0.

  作者简介:毛心瑜(1994—),女,汉族,湖北随州,助理讲师,本科,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教育教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