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 来源:大众文摘
  • 关键字:初中教育,问题驱动教学法,初中数学
  • 发布时间:2022-08-21 17:27

  摘要:我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更多的人也更加重视教育。随着我国对教育的改革,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策略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数学作为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学科,理论知识又偏于抽象,所以,知识的学习方法显得尤其重要,要注重指向学科素养的学习,落实好“任务驱动、情景体验、真实学习和迁移提升”的课堂。本文中主要对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教学策略进行讨论,并且提出建议,以提升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主要目的。

  前言: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仍会遇到很多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教学方法入手,制定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例如:问题驱动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都是通过对设置的“问题”进行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为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对问题驱动教学法引起重视。

  1 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围绕一个主题或知识的关键点,在不同方向或不同层次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利用问题驱动法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情况加入和教学有关的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实现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用问题驱动法,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首先,借助《日出》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视频,引导学生在观察《日出》的视频时,解决“问题串”:(1)如果把太阳看成圆,在海平面上抽象出一条直线,那么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2)怎样判定直线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共有几种方法?学生结合问题串,经过短暂思考后,可以很快得到“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位置关系。然后,借助数学模具再验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真发生;接着,自然地顺接第二个问题,既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 利用开放式问题

  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的答案是不固定的,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激发。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提出开放式的问题概率偏低,因为在这种问题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可以发现,有很多种提出变式问题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春游, A、B旅行社的服务水平不相上下,而且报价都是150元/位。但是A旅行社可以为每个人提供8.5折的优惠,B旅社可以免除5个人的费用,给其余人提供9.5折的优惠。那么在春游人数为多少时,选择A或B旅社费用更低。”这个题目就是一种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计算进行分析,不用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得出唯一的答案,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间接性的锻炼。

  3 运用螺旋式问题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有效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因此提升。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数学产生兴趣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数学老师就可以从数学问题的角度开始,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螺旋形数学题,并加以利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乐趣,提升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学生学习方程的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使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首先,认真讲解方程式的相关概念、性质、特点,向学生传授方程式的基础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提出有梯度、螺旋式的问题。例如:根据方程式知识的特点,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或者是对这个知识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分析过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对相关题目变式训练,加深学生们对方程式相关知识的印象,巩固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

  4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教师用真诚的态度来回应学生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被激发。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给予认真的回应。例如: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答案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让学生再思考一下,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在课堂中有必要以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决定学生的思考时间,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制定思考问题的时间标准。同时,教师应该关注班级中每个学生水平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实现不同的成长。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不同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发展需要。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课程的设置初衷之一是培养学生严谨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

  5结语

  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问题为基础来进行的,教师在其中是评价问题的设计、呈现、定位和概括的一方。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学习数学的动机,更好地掌握具体数学知识,实现教学目的,创造出一个高质量的高中数学课堂。因此,基于问题驱动的角度来研究初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地落实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振良.初中生物教学中项目驱动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J].现代盐化工,2022,49(02):147-148.

  [2] 程伟.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中化学教学改进措施[J]. 教育现代化,2018,5(38):376-377.

  [3]汤懋杰,崔琳.大数据时代下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 .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3): 157-15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