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心理教育的渗透作用研究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美术,教育
  • 发布时间:2022-10-03 20:19

  对于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美育中是最具魅力的教育形式,也是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中要手段。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美术教育中积极增加心理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情感的美好,在美术绘画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灵,以此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的过程中感受心灵,在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实现真正的快乐学习;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学习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引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物。就目前而言,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且这一现象在学校非常常见,小学时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情况下常被忽视,尤其是美术课程更没有做到充足的重视,致使美术教学没有发挥美育的重要意义,同时造成学生心理出现很多问题,制约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很多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甚至觉得美术课程很枯燥无味,很多学生也没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致使他们的课后作业一塌糊涂。但又会有一部分学生经常在自习课上画画。这说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心理和行为方面处于正发展的时期,在美术课堂上要如何发挥心理教育渗透作用,强化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如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引导他们真确面对自己的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且小学阶段的孩子及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造成心理阴影,如果家长和教师不能帮助他们及时处理,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暴力甚至黑暗。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还需要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提升学生对没的认知,引导学生构成健全的人格,推动他们健康发展。

  1 美术欣赏中增添美感体验,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可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而强化心理教育的重要因素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道德,以此健全完整的人格品质。并且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会欣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美术现象以及自然美物等,都是逐步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指标,同时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美术感知力。在审美情感提升的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心理状态,这也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首先,美术教师可以借助自然景观和美术作品本身自带的魅力和美丽来熏陶学生的审美。其中的美并不是简单的美术色彩、空间、线条或形体的形式美,也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其中的朴素、热烈、崇高以及宁静的情感,体验到的以及人生观的思想美。美术教学中的欣赏并不是单一的观看或观察行为,其本质是一种精神活动,需要教师将美术作品中的思想美移情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心灵产生共鸣,以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画中气韵美和意境美,让学生感受自热和人类之间的和谐,通过美术滋润心灵,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爱国爱自然的情感,帮助他们懂得在欣赏美丽的过程中调节自己的心理变化,安抚自己的情绪。

  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同时通过自己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拓展美术境界。因此学校要及时更新小学美术教学资源和欣赏素材,促进欣赏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美。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会结合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欣赏教学,但并不是全部的美术作品都存在美丽和健康,很多艺术家喜欢以丑为美,甚至会通过比较黑暗的美术创造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些也是动画和绘画中比较普遍的存在。对此教师要学会筛选,选择适合进行心理教育的作品。总之,欣赏的美术作品不仅需要在形式上具备美丽,其内容也要达到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标准,其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要正向,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最后,教师要深入了解并利用美术作品的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很多美术作品承载了作者的梦想和追求,体现了作者的经历和情感;很多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血付出,其中呈现了各作者对生命、对自然、多国家的热爱之情。比如为了绘画出睡莲的真实面貌和生命,莫奈就在自己后院池塘里种满了睡莲。在开展欣赏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合适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美术作品和创作故事,以此熏陶学生刻苦、高尚的精神,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他们坚定的心理素质。

  2 通过创造抒发情感,体验真正的学习快乐

  绘画美术作品可以帮助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缓解学习压力,这也是心理学机制证实的,绘画艺术实践治疗也证实这一理论。现如今的社会竞争压力和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容易产生负面的心理,而进行美术绘画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大多都是重视学习技能的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且很多美术教师的心理专业能力较弱,不能在绘画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内容,但可以在学习指导和实践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加一些简单的、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素材,以此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释放学生的负面情绪,在学生中感受真正的快乐。同时,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需要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此外在学会的基础上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了解到本堂课学习的美术现实意义。

第一,  美术教学呈现越多的自由学习就可以帮助学生尽情抒发心理,若在欣赏美术作品是移情作用,那在学生进行绘画时就可以将自己的情绪移出,这时一种有效的心理投射,学生可以在绘画过程中描述自己的内心情感。对此,在进行绘画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自由表达的学习需要,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师最明显的作用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画笔抒发心理,并且美术教材中具有很多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根据课题中心渗透心理教育要素。教师在设计美术知识教学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描写一篇绘画心得,内容可以是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或者你觉得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并将这些想法绘画成图画,并在绘画过程中总结其中的美术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美术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而日升健康心理教育渗透效果。   第二,在技能训练中表达自我,抒发心理感受。构图、线条、色彩以及形体等美术技能教学,都是表达美术形式的重要要素,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不同色彩、线条等的运用,同时了解这些表达要素和人的情感、情绪表达的对应关系。如较为融合的线条表示了绘画者的宁静的内心、冷色让人感受到了一片沉寂、刚硬的线条则表述了作者的自信或紧张等,学会使用这些技能,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美术形式来进行自我抒发,同时还可以有意识、无意识的在色彩、线条的使用中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这之中,教师必须要要注重色彩等要素和情绪感受之间的联系不能过于刻板和机械,美术应该具备多元化的表达形式,学生的心理变化也不会通过简单的绘画作品完全表述出来。教师要指引学生通过作品形式抒发内心情感,在这样的绘画中打开自我。而教师可以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学会欣赏和理解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给予他们积极的影响。

  3 尊重并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家庭条件还是学习状况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将心理教育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变化以及学习兴趣,从而开展有效的因材施教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更多的生活经验,但它们有着非常丰富的创造力,其想象力也是无限发挥的,教师要积极探究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挖掘学生潜在能力。

  首先,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差异,尊重并理解学生的革新特点,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指引学生学会在绘画中充分运用结构、色彩、线条等绘画要素的相关知识,让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使用美术色彩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要引导学生保证画面的协调性,以此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在教学中要学会合理评价学生作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因为小学生具有丰富联想能力,创作作品也会比较独特,虽然他们的想法不太符合现实,但这也是他们的独有财富。小学生对于绘画立意和绘画构图有着独特的想法,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教师不能随意打击或否认他们的想象力,而是就此积极引导,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其次,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述自己丰富的世界,且杂乱有序、色彩丰富的线条和美术作品都可以促进他们的想象空间。观察欣赏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生活的心理状态和满意程度;学生刚接触美术学习时,都会十分兴奋和感兴趣,也很期待自己的美术作品,当他们真正开始绘画时,就会体验到相应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的趣事,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可以寻找到更多的绘画灵感,从而绘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打开学生美术思维后,学生就可以具备丰富的绘画想象力,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绘画,同时进一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的绘画内容和结构都具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且他们可以完整的表达自己的绘画想法,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绘画后组织有趣的分享会,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美术热情。同时小学生的美术作品会比较精彩且夸张,因为他们会将脑海中的画面抽象化,同时在下笔时还会增加自己的想象力,因此绘画内容十分丰富,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事物的内部结构,帮助他们在绘画时提高作品的生动力和表现力,通过鼓励让学生树立绘画自信,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4 强化合作学习,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合作学习比较强调学习交流和互动的场景和流程,一般情况下,美术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课堂上小组通过讨论等形式共同完成一件作品;而在新课改标准和要求中,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开发一个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教学平台,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清单,比如可以引导美术学习小组主动走进自然,深入研究生活,感受社会的发展,保持一颗完成学习任务的热烈之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深入沟通小组分工的相关内容,在交流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意见等情况,最后进行协调等,在这个沟通协调中,学生可以学会相互信任,接纳彼此,相互帮助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开发和构建实践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某一环节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也能养成良好心理品质,从而积极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要进行手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小组提前准备相应素材,大家分工准备,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合作实践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水平分层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小组的合作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自信。

  5 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尊重学生的差异

  因为小学美术课程没有唯一的答案,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突出自己的个性表达,美术课堂也是美术教师发挥评价激励导向,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的主要阵地。

  首先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积极的评价,以此增强学生自我价值认同感。重视作业评价标准的同时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在教学环节中渗透心理教育时,要特别注重评价的言语内容。比如学生在课前做好的充足的准备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如学生准备的材料比较有个性,教师能够理解并认可学生的做法时,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在欣赏教学时,学生发表了自己独有的见解,教师不能直接否认学生的想法,但可以通过言语的鼓励认可学生的看法,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表达的信心,从而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抓住积极评价的机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建立良好心理状态,在美术课堂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要建立并创新多元化的评价,同时在教学中保持积极评价的态度。不仅言语上的鼓励可以激励学生,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鼓励的动作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比如在学生互评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有点,学会欣赏他们和自己,都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美术作业的评价应该构建多样性的评价模式,比如课堂作业的展示、微信的宣传等形式,都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学习心理。

  6 结束语

  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心门,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调节。因此,在心理教育和美术教育相互融合中,美术教师要在实际生活中机会探索和实践,及时纠正自己的教学问题,通过真心关爱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作品的优点,让艺术滋养学生心灵,用评价激励学生保持热爱学习的心理,将心理健康教育在美术教育中落实到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万纪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