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考据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考据,考据法,布尔尼事件
  • 发布时间:2022-12-04 15:10

  摘 要:试论考据中第一部分介绍了什么是考据,考据对历史的作用和如何用考据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学科,如何考察文献的真伪,整理和归纳来提供更可靠可信的历史史料。第二部分是考据法,在这部分引用王宏斌老师的:《历史考据法探源》来说明了什么是考据法。第三部分是考据的分类,举例介绍了文献考据,史事考据, E 考据等。第四部分是举例试论布尔尼事件跟阿不鼐的免削亲王爵位关系的考据,这部分是引用和田清,森川哲雄先生的《 蒙古中央部落察哈尔史料》中记载的《李朝实录》中的李氏朝鲜大臣去北京朝贡清朝时期记载的东西来考证布尔尼事件和父阿不鼐非罪诬陷事的密切关系。

  考据也叫做考证,是考核辩证史料,史事和文字等等,务必信而有据。史料工作的任务是为历史学科提供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的材料,为了使材料合于实际,史料工作就必须进行考据。[1] 史料的真伪,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因为在真书上的史料,有些也是需要辩证的。例如在史籍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同一史实,各书记载互异;同一原文。所以在辨别书的真伪以后,我们又碰到第三个难题,就是史料的辩证问题。[2]

  一、考据法

  考据法是研究历史、语言等学问的一种实证方法。它主要通过搜集资料和证据, 加以鉴定与分析、 运用排比、分类、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方法, 判定事件、材料的真伪与是非 推求和印证某一现象与结论。[3] 考据盛行于清代乾嘉时期,当时学者们使用这种方法对于我国几千年遗存的丰富文献资料进行了广泛搜集,整理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后人称其为清代乾嘉学派。钱嘉学派以其所研究的目的,对象,领域与汉代许慎,郑玄,马融等人相近,都是要探索古文“经”的原始含义,因此,又称为“汉学”。但是乾嘉学派与汉代经师毕竟不同,他们之间的清代学术应当弄清考据法的发明与发端,这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许多论著都试图给予答案,但是目前为止,仍然失之笼统,缺乏令人信服的结论。[4]

  二、考据的分类

  (一)文献考据

  在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中,最基础和用途最为广泛的方法是文献考据。文献史料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探究考据。遗存的史料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新的东西,得出新题。文献考据主要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文献考据来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式。

  (二)史事考据

  考证史事,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文献所描述的史事是什么。史事考证,在历史考证中最为常见。可以分为考某事之必有与考某事之必无。考某事之必有的最为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确证”,包括两个方面:掩盖者的动机必须确凿可信,其他当事人的承认。在实际操作中,内部考据与外部考据紧密联系,更像走路的两条腿,根据个人而分出先后,携手并进,互相促进。[5]

  (三)E 考据

  E 考据就是充分利用电子资料进行考据的方法。特点就是:电子资源数量巨大而且不断地高速增长。还有就是学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便获得前人无法企及的信息量。线索所得信息通常会庞杂纷乱。善用电子资源,使学者迅速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成为可能,从而大大地缩短了研究时间。

  三、试论布尔尼事件的导火线是父阿不鼐的被诬陷免削亲王爵位有关的考据

  康熙十四年(1675)三月三藩之乱在南方正在进行时在漠南蒙古察哈尔出现布尔尼的反清朝的事件,但是这次反乱两个月之内压制了下来,最后没有构成大事件,可是这次事后清朝对漠南蒙古还有察哈尔的控制已经很深入了,从这些方面来看布尔尼事件的对清朝和蒙古,察哈尔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李朝实录》中布尔尼亲王和父阿不鼐的免削亲王爵的事记载了。“…… 使立其子(布尔尼)为王,其方十六,扬言曰,以非罪拘执父王不可。罪父立子不可。王遂驰往京。”

  (《李朝显宗改修实录》卷二一、显宗十年(康熙八年)九月庚审[6] 从这个记载来看布尔尼对父阿不鼐被非罪免削亲王爵位和沈阳关押的事情非常不满,从这个史料看出对日后的反清事件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

  “康熙八年八月间,其子(布尔尼)及蒙古他王四五人载酒馔俱来沈阳,守将不许相见。则其子发怒而归且多恐嚇之言。固是沈中骚屑,以为不无事云云。”

  (《显宗改修实录》卷二一,显宗十年十月庚辰)[7] 据以上史料能分析到布尔尼去沈阳见父阿不鼐而没见成后非常生气,从阿不鼐免削亲王爵位后,布尔尼上王位后的事情能说明从这个时候开始对清朝表面上臣服与清朝,但已经开始察哈尔部布尔尼与清朝关系下滑的阶段了。布尔尼对清朝动武是康熙十四年三月的事,但李氏朝鲜很早就关注对布尔尼和清朝之间的关系。

  这件事在《李朝实录》中提到的是:“谢恩兼冬至使昌城君佖,副使尹李正英书状官司芸萎硕昌如(入)清国,明年春乃还。

  其间见事件云,蒙古奇握温之后,兵雄马壮、清人畏之、岁输三百六十万金以与之。名虽羁縻。实未臣服。近日要割大同放牧,势将构衅,故方有拣将拣兵之举云,盖此形势早晚终为清国切近之害,而我国之忧,亦非细矣。”

  (《显宗改修实录》卷二六,显宗十二年(康熙十一年)十月戊辰)[8]

  从该段史料中能看出李氏朝鲜臣去北京朝贡清朝时对察哈尔和清朝的关系已经处在紧张状态,这时期的蒙古兵强马壮名义上已经臣服清朝,但是实际上布尔尼亲王已经对清朝怀恨在心,还有大同附近的地方要改为放牧的争论的事情,从这时候布尔尼开始选兵练兵,从大体能看出布尔尼肯定要来一次反清朝活动是必然的了。从《李朝实录》的这些记载来看当时的李氏朝鲜还挺看重清朝和蒙古的关系,从史料考证来看蒙古和清朝关系研究的有效材料。本人的看法就是布尔尼事件的发生的导火线就是他父亲阿不鼐被清朝非罪诬陷而非常痛恨的原因,从而之后的布尔尼动武反清朝,这是本论文最终想证明的事情。

  注释

  [1]  荣孟源. 论考据[J]. 历史教学问题,1981(04):8-12.

  [2]  翦伯赞. 史料与史学[M]. 北京出版社,2004.P98

  [3]  王宏斌. 历史考据法探源[J]. 史学理论研究,2002(03):30-42.

  [4]  王宏斌. 历史考据法探源[J]. 史学理论研究,2002(03):30-42.

  [5]  李隆国. 史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4.

  [6]  [ 日] 和田清,森川哲雄. 蒙古中央部落察哈尔史料[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374.

  [7]  [ 日] 和田清,森川哲雄. 蒙古中央部落察哈尔史料[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375.

  [8]  [ 日] 和田清,森川哲雄. 蒙古中央部落察哈尔史料[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376.

  作者简介:海日罕(1996—),男,蒙古族,籍贯:内蒙古赤峰市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