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文化影响下日本茶、陶文化的发展
- 来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陶瓷,茶文化,禅文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2-04 15:13
摘 要:在宋代以前,中、日两国便建立起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日本在对外的文化交流方面,长期采用吸收和融合的策略。时至宋代,中国的哲学禅宗、艺术审美等方面已发展到颠峰状态。不仅在哲学和美学方面成绩斐然,中国宋代的茶文化也以优雅的姿态想世人展现东方美,其不仅流露出素朴淡雅的美,又在骨子里透露出诗人的空灵气息;不仅引领着中国市民阶级的生活和审美,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影响着日本的贵族统治阶级。
一、时代背景
在中国的宋朝时期,日本正处于廉仓时代,宋代文化的繁荣深深的影响着同位亚洲国家的日本。日本也以一种谦虚的姿态吸收着宋文化的精华。但是日本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清楚的认识到模仿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在经历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后日本进入桃山时代(1582-1605)其茶、陶文化经过时间的打磨进入稳定阶段,形成了具有日本独特文化特性的异军突起之秀。
能够很好地反映人们审美水平的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的美学高度。柳宗悦先生曾在他的著作《民艺论》中提到:“日常用具变得丑陋是人们美的意识方面产生了阴霾的表现”,整个社会的审美需要全民的努力“即使少数的人再优秀,如果大众素质低下,则仍然不可能建成一个美好的社会。”日本茶、陶文化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武士阶级的成熟、沉淀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宋代文化流入日本的方式
1. 中日的经济交流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白银和黄金一直是国内贸易的硬通货,但中国大量的黄金白银需要从国外输入。与中国相反,日本的金矿大量发掘导致黄金在日本本土的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不像在中国那样备受尊崇。日本的史书上也有“据有黄金,其数无限”、 “金多而价戝”的记载。然而日本金矿发达铜矿却极其的稀缺,所以宋朝时期中日贸易主要以日本黄金来换取中国的铜钱、茶业和瓷器的方式进行,中国瓷器的出口量扩大。廉仓时代,日本有人称“廉仓可能是中国瓷器入口的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国瓷器的最大进口者”。
2. 中国陶工的迁徙
历史上,中国社会的变动也会影响在册封体制下的日本,导致日本的社会也会随之发生变动。在中国朝代更迭、战争霍乱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陶工在中日之间的活动也频繁了起来。同时,也有不少中国陶工随僧侣入日本,其中一部分选择在日本安定下来。为日本带入了中国先进的饮食文化、茶文化和制陶技术。
3. 中、日禅师的往来
宋代前期,中、日的沟通不似唐朝那样频繁,贸易往来主要靠民间中国商人东渡日本和日本禅师乘船访华。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人和禅师的往来构建起了两国传统文化交流和商品流通的桥梁。北宋时期,禅学和茶文化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到巅峰,《铁围山丛谈》的作者蔡绦曾在其文章中提出“茶之尚, 盖自唐人始, 至本朝 ( 宋) 为盛; 而本朝又至祐陵時益穷极新出, 而无以加矣”。时至明代“茶……兴于唐, 盛于宋, 始为世重矣”又出现在王象晋的《群芳谱》里。禅事的繁荣促使社会的稳定,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后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禅亦如此”的说法。日本与中国同为东亚国家,中国的禅学水平远远超过日本。所以,不少日本僧侣乘船来华进行禅宗学习,如:寂照、成寻、仲回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国茶文化帮助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提升,并在回国带入了茶种和茶文化。在中、日禅宗文化交流中,中国陶瓷的质量和种类对于日本僧人也有很大的冲击。宋朝时期,日僧入宋为日本的茶文化和陶文化进步起到了不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禅师也到日本积极参与中国禅学的传播。所以说,日本的茶文化在萌芽时期就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 日本使者的来华学习
佐佐木达夫在《日本海的陶瓷》中提到“输入日本的中国宋代陶瓷在质量上大大超越了日本”。为扩大生产、提高质量、满足本国居民对陶瓷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在南宋嘉定十六年,日本政府派加藤四郎进入中国学习制陶技术。经历了五年的学习,加藤四郎学成归国,将学到的制陶技术带回到日本,在日本的山田郡的濑户村进行试烧,施挂自然的灰土成釉,并成功烧成了符合日本审美的陶器。获得了当时日本本土的认可和追捧被称为“濑户烧”“濑户物”,加藤四郎被尊称为“陶祖”。濑户灰釉茶碗也作为日本主要的茶具用品替代了中国的白瓷碗。镰仓时代日本盛行茶汤文化,在这种环境下,与饮茶不可分隔的茶碗的需求量也快速的增加。
三、日本茶、陶文化的自我创新与改良
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也经历过一些波折。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室町时代(中国明永乐2 年)足利氏恢复了中、日的贸易往来,史称“勘合贸易”。日本恢复了大量中国陶瓷输入,这也是日本陶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当时的日本武士道喜爱奢华、喧闹的娱乐性斗茶,日本的斗茶活动常常在室外进行,在乐师演奏、舞姬表演、友人赌博等各种噪音环绕的环境中进行。此时的茶碗也以取悦当时的武士阶级的制式出现。值得讽剌的是,这与宋代文人恬静高雅的斗茶方式和高雅圣洁的陶瓷形象背道而弛。然而,文化的发展都会有蒿目时艰的时候,好在喧闹毕竟是暂时的,浮华也终会归于平静,这种喧嚣的娱乐性斗茶活动终于在室町时代后期被淘汰。随着日本武家文化的沉淀,茶道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一改室外娱乐性的斗茶,取而代之的是庄重、肃静的室内斗茶。此时日本的茶道也慢慢步入正轨。
日本茶文化真正稳固是在桃山时代。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稳定,村田珠光修习禅宗经常与禅师交流禅学、品茶修性,体味到茶本质上的“苦”“境”之美,在茶道上追求禅茶一味的幽茶境界,这也与宋代的茶文化不谋而合。发展到千利修时期,他首次提出将茶道普及到庶民阶级,在日本的茶文化发展史上这是极为重大的决定,饮茶的平民化也在日本的陶器的烧造方面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全民性饮茶,全民需求日常陶瓷的环境下,日本茶碗的服务性特征也在飞速的发展着。在日本,千利修是真正将茶、陶文化提升到艺术水平上来的第一人。乐茶碗作为当时的代表也体现出幽茶所追求的“禅”“静”。15 世纪后,日本人以“冷”“冻”“寂”“枯”自创了独树一格的茶文化,他们强调抛去浮华、繁琐的外表而追求本心。作为灰调的天目盏和黑釉陶也成为日本陶文化的发展基础。从此,日本陶瓷在艺术和文化上的造诣也举世闻名。
总结:日本的茶文化与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精神高度需求的进程中需要以实物来呈现,日常用器的艺术水平也代表着全民的审美水产。中国虽然是日本茶、陶文化的母体,但是两国对茶、陶文化的理解和精神寄托也略不相同。日本也从在当初的“模仿文化” 中挣脱出来,成为现在的陶瓷大国。
参考文献
[1] 世界陶瓷史[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
[2] 刘嘉. 中世纪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对日本茶、陶文化的影响[J]. 农业考古,2011(02):274-277.
[3] 森村建一, 曹建南. 濑户美浓窑对福建陶瓷的模仿和中日禅僧[J]. 海交史研究,2007(02):65-74.
[4] 孙军, 龚海波. 浅谈中日陶艺交流[J]. 美与时代,2005(04):64- 65.
[5] 方安发. 宋元时期中日民间贸易的历史作用[J].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01):51-58.
作者简介:许慧敏,女,汉族,安徽阜阳人,设计学硕士,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大学,专业方向: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