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策略探究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关键字:课导入,名师,初中数学
  • 发布时间:2023-01-13 13:1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学好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数学课堂的导入,精心地进行课堂导入情境的创设,本文以此重点探究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策略。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成效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因此,很多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均积极致力于新课导入有效策略的研究。在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名师新课导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新课导入方式进行反思与改进,唯有如此,方能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质量。

  一、名师与普通教师的新课导入方式对比

  名师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艺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以《全等三角形》一课为例,湖北省孝感市特级教师伍良法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发现两只手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放在一起发现它们会怎样?”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并回答问题:“两只手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可以重合。”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伍老师顺利引入主题:全等三角形。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课导入方式。另外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的新课导入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内容是全等三角形,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开门见山,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是需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的。

  二、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思考

  为提升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成效,笔者对部分名师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积极进行了自我反思。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实现有效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必须充分把握好以下几点。

  1.新课导入应提前预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而言也同样如此。名师的新课导入之所以精彩,主要因为他们在新课教学之前已然对新课导入方式进行反复琢磨,最终从众多新课导入方式中选取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新课导入方式。

  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之前同样应对新课导入进行精心预设。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与新课相关的教学案例,从优秀教学案例中寻找新课导入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吸取别人优秀新课导入经验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加工设计,让新课导入别具一格,从而达到更好的导入效果。确定新课导入方式之后,初中数学教师还需对新课导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预设,进而根据动态生成预设,有的放矢地调整新课导入方式。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并未对新课导入方式进行提前预设,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欠妥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借鉴名师的做法,在新课导入之前有的放矢地进行新课导入预设。

  2.新课导入应充满趣味性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式不应过于死板,应充满趣味性。充满趣味性的新课导入方式可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将学生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到新课学习中来,使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例如,执教《勾股定理》时,数学教师这样进行新课导入:“勾股定理是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古巴比伦人很早之前便已掌握和运用勾股定理,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也运用了勾股定理。我国商朝的商高也早已提出‘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听到数学教师这样说,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数学教师进行新课教学时,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由此可见,进行充满趣味性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是极为重要的。充满趣味性的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式可让新课导入课堂气氛更活跃,可让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3.应对新课导入积极反思

  教学导入情境应在一定层面上遵循探究性原则,能够为后续学习过程展开提供探究的素材和场所,使学生有机会对所以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一次探索。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导入之后,并不代表一切已然结束。为提升自身的新课导入水平,初中数学教师在每一次新课导入之后,均应对自身的新课导入进行积极总结与反思,总结自身在本次新课导入中的有益经验,反思自身在新课导入中存在的不足。有益的新课导入经验可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在下一次新课导入中更好地实现新课导入。反思新课导入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在下一次新课导入中有效弥补。总之,为提升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成效,进行有效的新课导入反思极为关键.。

  4.课堂导入要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新课导入设计时,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知识难度。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并且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主动去学习和接受数学知识。

  很多种导入方法都可以在其中加入教学情境的因素,教师所营造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宽松的、愉悦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够产生兴趣,思维得到激活。相反,紧张的情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情境中也不能缺少问题,否则教学情境是无效的。教师在营造教学情境时要与问题相结合,先是让学生被教学情境所吸引,产生兴趣,进入到相关情境中去,然后学生会不知不觉进入到问题中去。因此,在新课导入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情境的营造,可以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场景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5.衔接导入新课

  上新课的前一堂课的结尾,一些教师会为了下一节新课留一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在家好好做回答。这样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直接回答这一个问题,引入新课内容,并衔接上堂课的知识点,可以温故知新。例如,在学习圆周角这一课时,教师留一个问题是在同圆或者等圆中,同弧所的圆周角是否是圆心角的一半。通过这个问题既可以复习旧知识,也可以引导出新课内容,衔接的导课可以多次循环数学知识点,加强学生的记忆知识点能力。

  结语

  无论怎样的导入,都要能够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导入中,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名师经验,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新课导入设计,让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更具吸引力,引导初中生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数学新课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孙远芹.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9)

  [2]侯焕芝.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法「J].发现,2007(S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