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路径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关键字: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1-13 13:1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模式也发生了较多的改变,教师对高中学生展开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时,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内容教学,另外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希望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引言

  高中物理课程作为重点的学科体系,在高考中占据一定的分值比例,在应试教育理念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通常采用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传递更多的知识,然而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及探究性,且整体课堂枯燥乏味。为了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理念,开展教学方法以及育人模式的改革,确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时代性,全方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价值,对自身的潜力进行挖掘。教学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所以当前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游戏化教学法来设计趣味性教学环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1]。例如,教师在将讲解“匀速圆周运动”时,仅采用语言传授难以使学生了解到这一知识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与匀速圆周运动有关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被这一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具体教师可以播放电扇转动、风车转动、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视频,通过视觉、听觉的感觉刺激,使学生了解圆周运动这一运动形式,为学生提供生动性、趣味性。再比如,教师为了使学生有效掌握匀速运动产生的向心力以及向心加速度的知识点,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空杯运球的游戏活动,游戏前准备乒乓球、塑料杯等游戏用具,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倒扣旋转塑料杯的方式,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将乒乓球迅速运送到桌子上,最先完成的组别获胜,虽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并不会考虑圆周运动的知识点,但是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且教师借助这一游戏活动可对圆周运动知识进行趣味性讲解,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二、创新教学手段,尊重学生主体位置

  教师想要保证高中物理核心教学素养活动的有序展开,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认识到自身的课堂地位,在学习中散发自身的物理思维,突破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师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物理问题,让学生结合物体进行探究,确保学生的研究方向同教材内容保持一致,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搭建全新的物理知识体系内容[2]。例如,教师对学生讲解“重力势能”时,在上课期间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像重力势能的概念、势能变化同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重力做功与路径是否存在关联以及弹性势能等。在学生预习期间,可以给学生寻找一些有趣的物理资料,让学生结合这些材料,思考提出的物理问题。在学生思考期间,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学生在预习期间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对他们提供一些指导,确保预习活动的有序开展。这种方式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散自身的物理思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这一学科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其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还能够促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的印象,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当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为学生讲解完实验的操作步骤之后,需要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电磁感应”实验教学内容为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基本模型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考虑到实验本身的危险性,教师可以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开展这部分的实验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发放相应的手压电筒,并要求学生分析手压电筒的原理,对电磁感应发电的过程进行研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之中以手压电筒为核心,探究电磁感应发电的根本原因,并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内容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将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分析的方式强化自身的实验论证能力,确保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验探究意识得到全面强化,从而确保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

  四、借助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核心素养下的主要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课程知识进行梳理,提出一些导向性的问题来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探究意识,感知到问题中所存在的物理知识。与此同时,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的情况,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使学生以问题为依据主动探究物理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天体运动”这一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深入探索该节课的知识点,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的依次提出“宇宙来自何方?”“地球在宇宙中地位是怎样的?”“行星是如何运动的?有哪些代表人物作出系统性研究?”“人们在开展行星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哪些问题?”“曲线运动轨道、运送速度如何?”“太阳与行星系统研究所得出的开普勒运动第三定律,是否可以将其推广到卫星、行星系统中,为什么?”等多种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在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无形中掌握天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学,就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核心素养教学的现实价值,这对学生学习意识的改变也具有一定的促进影响。

  参考文献:

  [1]杨骁.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88-90.

  [2]骆宇哲.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J].学苑教育,2022(30):72-73+7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