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改教学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改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7-09 20:57

  彭桂芳

  (乐山市五通桥区金山镇金山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力求在课改的春风中寻求小学语文新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4-011-01

  一、立足语文素养的具体内涵,明确小学语文课改目标。

  小学语文素养简而言之可以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进行概括,但在新课改理念下这四种能力的体现形式又有差别,因为语文素养较对于语文能力更强调平时的语文积累与修养。换言之,小学语文素养包含了语文能力也不只是语文能力,如语文审美素养既体现了审美能力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还包括了语文修养中的审美情趣熏陶。小学语文素养的具体内涵,就是要把小学语文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融入到语文课改过程中,使每一阶段的语文素养都能为学生下一段阶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落实新课改理念。因此,立足于语文素养的具体内涵,充分认识到语文能力提升到语文素养的差别,明确小学语文课改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共同点与不同处,从而进一步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以小学语文的语感为例,作为能力其体现在各个不同学段中的听、说、读、写过程。而作为素养,就不是听、说、读、写所能涵盖的。在小学第一学段中,语感素养是体现出来的更多是语文活动中对字词的理解、判断与联想等丰富活动的综合,表现出与学生年龄相符的色彩感觉。如祖国一词,第一学段的学生对祖国的理解不仅仅是国家这么简单,而应该把祖国与母亲或亲切的长辈等联系起来,从内心深处升起自豪又依赖的感情。而其他学段的学生也要有与其对应的情感体验,这才能体现出语文素养在新课改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所以,把语文素养具体内涵融入到小学语文课改目标中,有助于深化新课改。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是全民教育,立足全体学生,面向未来的每一位社会公民。这与“应试教育”只关注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是相对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层次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合理安排,以便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在课堂上,语文教师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这个问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不应该直接用是非观念去否定孩子们的想法和问题,对于符合孩子们想象力的问题,老师就应该给与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品质的培养。我们常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往往是从小开始培养的。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发现有学生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应该在课堂上给予表扬,让学生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品质,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让学生从小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评价机制尤其是考试制度制约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评价一所学校,评价一个教师,看什么,看学生的分数,看升学人数,尤其是升入重点学校的学生人数”,这样的潜在评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成绩好,就会有更好的生源,甚至还会有更好的效益。教师成绩好,就会在评优评模,晋级涨工资中获得优势,学生成绩好,就会升入优质高中,升入重点大学。成绩,关系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家庭、社会的和谐。成绩在哪里,在试卷中体现。一个农村学校的校长说,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我们也知道课改,但如果我们没课堂改好,学生的成绩又上不去,我们没法向家长交代啊。试想,如果考试评价与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地更紧密一些,是不是课改推进工作就容易一些了呢。为加快推进小学课改的步伐,笔者提出如下建议: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以往的课改培训,常常采用专家讲座,课例观摩,撰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常常是伴随着培训的结束,教师的学习也趋于终止。课改培训后,有的老师说,专家讲的也对,但校长没来,课怎么上我们得听校长的。所以,要想推进课程改革,就应让培训接地气,进学校,和老师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地教。现在,老师急需要的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论,而是能解决问题的“怎样做”。引领教师学会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学习为本。让老师学会学习,勤于学习,保持强大学习力,这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根本保证。还是要把增加专业知识,吃透教材,吃透课标作为首要任务,专业的教学期刊,优质的教辅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参考材料。有了这些基础,有条件的可以再增加阅读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加强集体备课,实施“微格教学”研究。要提高教学水平,就要在课堂操作中的“点拨”“引领”“评价”三个方面加强研究。以前很多地方搞过“微格教学实验”,针对教学环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研究,效果很好,也是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水平的一条捷径。另外,在学校内部,更要加强集体备课,针对共同的焦点,共同研究,积累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强协调,改革评价体系。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不仅是教研室教研员的事,还需教育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执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看到,教育局和教研室缺乏配合,政令不统一,搞行政的指导业务,搞业务的不常来指导,有时教育局说的是一套,教研员说的是另外一套,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同时我们也呼唤国家加大期末试卷改革的力度,让考试和平日课改教学紧密结合,能真正把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检测出来。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形势下语文教与学的要求,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