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7-15 11:14

  王乐天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小学分校 浙江省温州市 325600

  摘要:伴随学科新课程改革政策的落实与实践,情境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强调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兴趣,进而实现素质教育任务。为此教师应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据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灵活调整情境创设方式,打造轻松愉快的语文教学课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从联系现实生活;组织教学问题;引入信息技术三个角度,对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对语文学科教学方式提出了较多要求,指出语文是以语言应用为主的教育课程,如果教师只注重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与积累,会使语文教学失去原有价值。导致语文教学复杂化形式化,容易限制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使其更依赖教师的指导完成知识学习。学生在长期被动式的学习状态下,难以有效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会逐渐丧失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探索语文学习的方向。凸显语文课程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推动小学语文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一、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属于基础性教育科目,语文阅读文本的内容和题材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挖掘语文课程的生活化元素,有利于降低语文教学难度,避免出现教学讲解生硬化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为此在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结合语文教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复杂和深刻的语文知识以具象化方式展示,使学生能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1]。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与整合小学语文教材,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情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深度。同时教师也应选取一些现实生活场景,将其与语文知识充分融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表见解,拓展学生理解语文内容的角度。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潜力,引发其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能更好地落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

  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本课主要了解植物妈妈让种子传播的不同方法,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不同植物的传播方法,采用仿写的方式介绍其他植物的习性,结合句子“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激发学生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分析本课阅读文本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中的植物类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生活化情境中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和内容。随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将自己认识的植物与课文中介绍的植物进行对比,尝试从不同角度介绍植物的生长形态与传播方式,体会大自然环境的奇妙和灵动。依托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拓展学生知识理解的角度,有助于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积累,提高其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效率与质量。

  二、组织教学问题,创设问题化情境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使其能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应用语文知识。而学科教学过程分为知识传授、解答疑惑与实践应用几个环节,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重点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2]。因此在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教材知识提出不同的学习问题,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发展状况与兴趣等因素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应深入思考问题内容是否与教材的中心思想相符合,并合理把握提问时机,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

  以统编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为例,本课应了解乌鸦将石头放入瓶中喝水的故事,感受乌鸦从找水喝到喝到水过程中情绪的变化,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结合句子“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明确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开动脑筋的道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导入和文本解读等不同环节中提出教学问题“乌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喝到水吗?”“乌鸦喝水的方法来源于哪方面知识?”,借助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随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问题探究,结合课文语言分析乌鸦喝水的方法和原理,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想法和理解。依托教学问题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发现问题的学习意识。

  三、引入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

  伴随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范围的扩大,各种智能化教学设备逐渐引入实践教学中,为实施学科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科教学方式,还能创新教学设计内容,打破时间和空间因素对教育活动的限制。为此在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将抽象化的文字以形象化方式呈现。增强学生视觉和听觉等不同方面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效率。

  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为例,本课主要了解几千年前琥珀的形成过程,掌握作者依据客观事实推测的写作方式,结合句子“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奥妙。在实际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琥珀的形态特征,激发其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播放记录琥珀形成过程的视频,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视频内容与教材的语言描述相结合,直观化形象化的理解本课语文知识,发展学生语文和科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新方向,能改变以往语文教学形式单一化和实效性不足的问题,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分析情境教学法的优势,转变自身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建构高效化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瞿卫华.小学语文学习情境的特征定位、结构划分与辩证操作[J]. 教学与管理,2023,No.909(08):27-30.

  [2]陆彩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要突出探究性、情境性、实践性[J]. 人民教育,2023,No.884(01):64-6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