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实践研究
  • 发布时间:2023-07-15 11:15

  黄山芝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六小学 重庆市开州区 405400

  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前提,有效运用互联网更新和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研究语文知识内容,强化其个人的综合素养。本文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作用展开论述,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实践研究

  引言:在素质教育的观念下,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依据语文教材中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指引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语文知识内容,确保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其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便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听力能力,才能高效地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极其重要;说话能力,顾名思义,学生在某一个环节之中正确表达自身的想法,通过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地思考,自主组织语言,对该内容进行阐述;读写能力,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定期阅读文章,增加学生文章的阅读量,在阅读地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为文章写作奠定基础。[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策略

  (一)开展听说能力练习活动

  在语文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需充分使用好课前十分钟,达到培育学生听说能力的目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个话题,要求学生根据话题开展讨论。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轮流上台进行文章演讲,每一节课的演讲主题也不同,在学生演讲结束后,要求台下的学生对演讲的内容以及主题进行复述,通过开展演讲活动培育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生的主要特征是活泼,无法长时间专注于课堂教学之中,其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需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注重对学生的指引,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开展话剧表演、古诗词朗诵等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开展阅读能力练习活动

  语文课本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和内容,因此,教师需要确定语文课本的重点部分,仔细研究和阅读语文课本,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本知识内容理解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第一,学生需要大致阅读课文的内容,知晓课文的整体意思,找到核心词汇,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第二,在通读全文后学生需要对课文进行精读,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真正内涵所在,知晓文章具体的写作背景和所要传达出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从而达到培育学生阅读能力的成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的知识内容,可以以课文为基本点,使用情景演绎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场景引进课堂当中,给学生分配角色,利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内容,同时在情景演绎的过程中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达到较好的阅读教学成效。一般而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较高,教师可以使用阅读接龙的形式,增强课堂互动的成效,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具体内容,重点讲解文章难点部分,在学生了解和熟知课文的主题思想后,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然后再开展阅读接龙活动,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语文课堂中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2]

  课堂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限制,教师利用了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熟知程度,可以适当选择课外书籍,巩固课堂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给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不断拓宽语文知识面,提升其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学习素养。例如,教师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知晓学生对故事类的文章有较大的乐趣,那么教师便可以给学生推荐故事类的文章,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在阅读后和他人分享阅读感受,这样既能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培育其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利用和其他同学分享阅读感受的形式,学生逐步总结和概括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品质,为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开展写作能力练习活动

  教师需要积极、耐心地指引学生进行文章写作,消除学生地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学习的环节之中,其写作能力较差,对语文写作有较为消极的情绪。因此,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这一特征对学生进行一定性的指引,让学生减少其畏惧困难的情绪,增强文章写作的自信心。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分成多个小目标,降低对学生语文写作的要求,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在阅读地过程中重视积累好词好句,强化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保证学生在写作的环节中灵活有效地应用好词好句,提升学生的写作品质。[3]

  教师要想真正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需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积累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确保学生在阅读的环节中不断积累词汇和相关素材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质。教师在指引学生进行课外练习时,需指引学生学会用笔记录,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积累到较多的阅读素材开展文章写作。教师还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自主创作欲望,保证学生在写作的环节之中利用其丰富的想象力书写文章,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和学生交流,知晓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开展教学指引工作,注重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何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2(3):114-115.

  [2]王飞.巧妙"帮扶" 培养"说"的能力——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 "说"的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4).

  [3]王荣荣.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1(5):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