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野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情境,模式,平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19 15:51
周蝶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校四川泸州646001)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教材,扩大课堂容量,创造教学场景,使课堂教学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同时,他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翻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积极丰富互联网知识,提高应用互联网辅助教学的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职语文;情境;模式;平台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5-019-01
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应用互联网可以使课堂更加多样化和有趣。本文重点探讨了职业汉语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组织阅读教学,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以期对职业汉语教师有所帮助。
一、利用互联网,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师在准备教材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海量资源,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即使书中没有内容,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拿来主义》为例,这篇课文属于驳论文,学生之前较少接触此类文体,所以会有一定的陌生感。这时教师就可以从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驳论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对这类文体有更多的认识。同时这篇课文写于特殊的历史时代,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对“拿来主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也需要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明白,1934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于是帝国主义对我们发起了越发残暴的侵略,侵略我们的国土,侵略我们的经济,侵略我们的文化,一时间民不聊生。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面对日益严重的侵略,提出要发扬国光的口号,对外来的一切事物都保持否定、拒绝的态度,于是当时的社会上出现了对于外来文化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抵制两种不同的态度。鲁迅先生便在此社会背景下,写下了《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对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为学生介绍完历史背景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便可以使学生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中,深刻认识何为拿来主义、如何拿来、拿来什么等问题。
二、利用互联网,创设阅读情境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实现文本内容与自身情感的深度共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阅读文本上的文字有声、有色、有形地展示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创造出具体的、形象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调动出自己的经验、情感,从而实现与文本内容更深层的交流。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师就可以用互联网技术将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真实地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听着轻柔的音乐,看着月光倾泻下的荷塘里田田的叶子、点缀的白花,还有远处的杨柳、远山与灯光,仿佛就在和作者同游一般,享受着静谧美好的荷塘月色。
三、利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过去,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多局限于课堂,尤其是学生。尽管老师布置了课前作业,但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执行,他们对课文的阅读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还有课后复习的工作,很多学生只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很少主动复习。此外,教师课堂教学的节奏相对较快,教学内容稍纵即逝。学生在课堂上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课后可能会不好意思问同学或老师,留下知识空白。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录制微课、翻转课堂来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以《窦娥冤》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好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中向学生介绍该文作者以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让学生对课文的背景信息有所了解。同时在微课视频中引入戏剧表演片段,让学生对窦娥冤的剧情有形象了解。再针对该文的教学重难点展开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使学生通过自学微课便可以基本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完成预习,要比让学生单纯地阅读课文完成预习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为正式的课上学习打好基础。当然微课也可以应用在复习环节,教师可以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比如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学习的写作手法等等,都在微课中汇总起来,使微课成为一个电子笔记本,供学生在课下随时反复地观看。
四、利用互联网,创建学习平台
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开展更多的阅读活动,交流更多的阅读感悟。具体教师可以这样做:第一,组建班级论坛,由老师发布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学习相关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论坛上发布“你所知道的民俗文化”的话题,邀请学生进行分享,由此学生们展开积极联想,并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搜集到许多民俗文化内容,以了解民俗文化知识,丰富相关认知。再比如在学习鲁迅作品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论坛上发布“如何评价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话题,邀请学生回答。通常在课堂上,师生习惯将孔乙己定义为清高、迂腐的人,但是在论坛上学生的发言更自由,比如有的学生说孔乙己懒惰,还有的学生说孔乙己善良有爱心,大家见仁见智的解读,让孔乙己的形象变得更丰满立体。当然,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以免学生的思考脱离文本内容,与文章的主题思想脱节。
第二,建立微信群,每周在群里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并附上简单的内容介绍,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展开阅读,也可以邀请学生将自己读到的好书分享到微信群里,让更多的同学一起阅读。同时在微信群里,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即时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看到后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另一方面,其他学生也可以据此展开思考,进行思维的碰撞,在实时沟通中内化理解,加深认识。
第三,创建班级博客,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比如写的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分享到博客上,教师也可以在博客中开辟专栏,展示写得不错的学生作文。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呈现在大众视线里,自然而然产生满足感和成功感,写作兴趣也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程雪.结合互联网与群文阅读的语文阅读课程教学分析[J].新教育,2022,(26):45-47.
[2]汪丽.谈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20):122-123.
[3]张玲.“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9):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