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蒙古族题材人物中国画创作中的表现方式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少数民族题材,中国人物画,中国画
  • 发布时间:2023-07-28 12:08

  白秋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

  摘 要:我国作为多民族共同生活发展的大家庭,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也融合了多民族的特点与特色。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物中国画长期以来均是各学者前辈及画家所青睐的领域之一。蒙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活方式、服装服饰、传统文化等均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通过中国画的方式表现其艺术内涵不仅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能够更大程度上用艺术的方式体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组成,用艺术的方式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和保留民族文化。

  本文主要分析了蒙古题材中国画的创作表现形式,对比其他民族题材中国画表现形式,通过阐述蒙古族题材中国画创作中的人物、服饰、表现内容等方面对蒙古族题材中国画创作中的表现方式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中国人物画;中国画

  一、蒙古服饰特色的中国画表达

  服饰造型是表现人物神态以及创作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更是创作表现的核心。表达相对有特点的服装造型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作品的品质,主要是通过能够对服饰元素、笔墨质感的把控来表现人物的生活背景和人物造型。对于蒙古族元素的中国画来说,由于民族生活习惯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审美传统,通常采用更加厚重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这是由于北方寒冷且多风雪草原,游牧生活更加的自由洒脱,穿着厚重的衣物是其民族繁衍生息的传统。同时厚重的笔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特征。对于中国画创作来讲,因此在笔触使用上也需要用相对粗犷的笔法表现宽腰肥袖的服饰特色。

  在蒙古族特色的中国画创作中,由于蒙古族分布较广,从西北地区到蒙东地区由于生活环境及文化传承、文化交融都有不同的发展路线及风格。同时蒙古族作为发展源远流长的民族,以生活在科尔沁、喀喇沁、阿鲁科尔沁等地区的服饰特色就均有满族风格的融入,包括更加细腻质地的短袍坎肩、女性所佩戴的头饰等,需要更加细腻的表达方式。而以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布里亚特、巴尔虎等部落由于其生活区域更加严寒,服饰上更具有粗犷豪迈的风格,需要更加厚重的笔墨来展现服饰的厚重感。

  二、蒙古族特色中国画的场景表达

  场景表达是透过作品传达意图的重要途径,没有场景塑造则作品无灵魂。场景塑造需要结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实际生活。蒙古族是传统游牧民族,在场景的塑造上通常结合相关元素,如骑马、挤奶、熬制奶茶等生活场景,灵动的生活场景佐以服饰特色能够很大程度上为观赏者带来较为强的视觉冲击。此外也可尝试结合其他蒙古地区元素如那达慕大会、新婚出嫁等民族元素的场景。

  在描绘场景表达时要注重人物的塑造,强调人物与场景的互动。首先是人物与场景的比例方面,因作品强调人物画,强调人物描写,因此要在画面构图上重视人物的比例,避免丢失画面重点。其次,可以通过使用人物的形态动作来表达场景,如为人物提供一些较有特点的人物动作,配饰等等。在这种场景和人物动作形态的绘画中,要明确作品主题。使人物的场景动作神态为作品突出的主题服务,避免出现主次混乱的情况。蒙古族特色的中国画在场景和形态描绘上常选用一些动静结合的形式,使画面富有张力的同时传达浓厚的民族生活特点。

  三、蒙古族题材人物中国画创作的艺术表现特点

  与诸多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物中国画的创作相同,蒙古族题材的人物中国画创作中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以写实作为基础表现特点、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呈现、少数民族情感特点作为基调等等。这些特点组成了现当代蒙古族题材人物画创作的艺术表现特点。

  (一)写实作为基础表现特点

  蒙古族题材的中国画作品通常以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为特点。这种写实的艺术语言能够更大程度上保证以客观的方式描写生活的原貌。同时能够更好的体现,艺术家的表现目的。此外蒙古族元素的人物中国画造型,通过写实的方式,能够更加的忠于表现对象,捕捉表现对象相对直接、原始的艺术感觉。这种写实的艺术表现特点能够更好的将被表现人物当时的情况进行再现。中国画的写实表现特点吸收和融合了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特点。此外,蒙古族元素的人物中国画在其艺术表现形式上,与其他诸多北方游牧少数民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以周思聪,黄胄,周昌谷,方增先,刘大为,等等艺术家表现的少数民族题材。

  (二)写实结合多类型的夸张表现形式

  从徐悲鸿,到85 新潮,我国的绘画潮流愈发的像多元化兼具开放化的方式,进行发展,通过借鉴西方绘画特点,结合中国画的艺术表现特色,从而产生出更多有着艺术家自身表现特点的绘画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不仅仅是注重形式上的探索,同时也展现在艺术家开始用新的造型手法来描绘作品。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开始探索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在很多的蒙古族题材的人物中国画上,艺术,不仅仅是单纯的将生活的原貌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对生活形式的再酝酿和再创造。除此之外,除了客观的记录生活之外,夹杂自己的个人情感来对生活原貌进行第2 次创作,是很重要的。那么在这样一个绘画创作的背景上,进行夸张变形的造型艺术手法,能够更多地表现艺术家强烈的个人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想要表现的作品情感。

  四、结论

  蒙古族作为我国北方的主体,少数民族之一。其生活特点和民族特色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特点。创作具有蒙古族特点的人物中国画也是将我国独有的这些少数民族元素推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总结和叙述,蒙古族题材人物中国画创作中的表现形式来简单的谈及了蒙古族特色的人物中国画服饰特点,场景表达,以及艺术表现特点等等进行了总结归纳。总而言之,不仅要注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要尊重相应的民族特点,能够将这些民族特色和民族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才是创作出更加引人入胜的作品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刘江跃. 蒙古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跨界与转向[J]. 西部皮革,2021,43(04):108-109.

  [2]  范瑞芳. 草原文化在蒙古族题材中国画创作中的价值体现[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6,38(06):33-37.

  [3]  韦健勇. 少数民族题材创作对近现代中国画发展的影响[J]. 美术界,2019(07):90-91.

  [4]  张有财, 刘盼. 对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认识与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2017(22):23.

  [5]  田薇. 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5(22):22.

  作者简介:白秋红,女,1997.08.13,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研究生在读,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水墨人物艺术研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