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开放对本科生科研兴趣激发的影响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开放,本科生,科研兴趣
  • 发布时间:2023-07-29 12:16

  宫春杰 王崇鞠*

  湖北工业大学

  摘要:大学研究室承担着祖国科学发展的重任,如何激发本科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是研究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科技强国也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研究室开放指的是本科生在读期间获得进入研究室研究学习的机会,特别是面向有攻读研究生意愿的学生。旨在激发大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崇尚,进而激发其浓厚的科研兴趣。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研究室;开放;本科生;科研兴趣

  引言

  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高校内研究室向本科生开放制度的设立已有很久的历史,也受到了本科生的普遍认可,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各研究室也将开放作为招募优秀本科生的一个策略。在校期间,研究室教师会在本科生入学初通过宣讲活动等邀请学生参观实验室亲身感受科研氛围,并不遗余力地向社会展示本研究室的科研成果、科研理念和研究室文化。研究室开放现已得到在校本科学生的广泛认可及关注。我国最早的研究室开放始于高招咨询会,面向学生和家长展示研究优势及前景。大学研究室通过开放;力求在本科阶段训练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独立科学思维,增强学生自信,以期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投身科研事业。

  1 研究室开放的意义

  近年,中国在国际舞台迅速崛起,大学新生逐年增多,大多数本科生入学初对科学研究十分迷茫。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室开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1]。各大学在学生入学后纷纷开展不同专业的体验活动,特别是针对有志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学生,通过短学期实践活动或长期培养等方式安排不同专业导师让本科生参与研究课题从而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设计适合学生的科研项目,引导他们亲自积极探索。实行“研究室开放”制度,既彰显了大学科研氛围,又加强了学校与学生的紧密联系。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对科研兴趣的提高。通过实行研究室开放制度,不仅可以对外宣传学校的科研精神,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树立远大目标、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通过开放部分实验室及研究设备,为在校本科生提供教育细化服务,可以吸引大量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学生,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机会进入大学实验室,经过努力还可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极具激励性的体验,将给许多大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带来积极的影响。

  2 研究室开放对科研兴趣激发的作用

  大学生在本科阶段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可以提前亲身体验到科研的魅力和挑战,激发对学科领域的浓厚兴趣。同时,本科期间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发展动态,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培养研究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此外,参与科学研究还可以让学生与导师、专家学者等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开阔学术视野,拓展人际网络。

  本科生在校期间,大学各专业都面向学生公开招募,选取各类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将多门学科的技术综合运用,作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手段,在实践中以研究促进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最适合的课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本科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组织课题,合理安排研究内容,理顺技术路线,掌握技能、提升自我。从而将科研训练理论与知识学习有效结合、科研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效整合,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学校学院可以因地制宜,依据专业,通过设计有专业特色的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感兴趣的实验。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讲授,挖掘有潜力的学生进一步培养;防震研究实验室可以现场体验地震模拟仪,救助伤员注意事项及心脏复苏救治方法等;艺术学院可以发挥艺术美学的特色优势,现场设置多类的传媒作品及手工制作增强体验感。同时,举办名师学术报告及师生互动论坛,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技名师,感受科技的磁力,提升对学校科研水平的认可度,设置校园文化专栏和科研成果展示大厅,让在校生在了解科研的同时感受校园文化特色和专业魅力。

  通过科研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和探究科学的理想;让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知、技能,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具备优良学术素养的现代大学生。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源动力[2],大学生风华正茂,强烈的求知欲是对其进行科学素质培养的关键。大学生对科学的认识都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3],在此上升的过程中兴趣是其主动追求真理的心理基础。大学生如果发现自身对某个领域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他会一如既往、勇于向前,往往会取得令人惊喜的成果。大学研究室开放如能在开放教育过程中牢牢把握兴趣这一准绳,时时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就能够激发他们探究物质世界的远大抱负,充分发挥学生内心“我要学科学”的执着,就能培养他们追求科学的兴趣和对科研的美好憧憬。

  在高校开放大学研究室具有多维度影响。首先,开放的研究室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搭建起学术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与专家学者进行密切接触,获得指导和启发,拓宽学术视野。其次,开放的研究室为学生提供了积累科研经验的机会,可以参与到真正的研究项目中,亲身体验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提升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开放的研究室还可以促进学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学术合作,提高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综上所述,大学研究室开放对于本科生科研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研究室的开放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供学生参与科研研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同时,开放的研究室也促进了学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学术合作,提高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商丽宏,朱启文,吴敏范. 对高校研究室开放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医药导报,2012(12):164-165.

  [2] 唐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杜威的”兴趣观”及其现实意义[J]. 当代教育论坛,2009(7):8-9.

  [3] 谢惠敏. 从“治安”的词义论治安学科体系的框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52-55.

  作者简介:宫春杰(1975-1),男,汉族,吉林通化,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

  通讯作者:王崇鞠(1976-4),女,汉族,吉林白山,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