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延续康复护理进展

  • 来源:精准临床医学
  • 关键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延续康复护理
  • 发布时间:2023-08-18 11:27

  张育婷

  宾川县中医医院 云南大理 671600

  摘要:一般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为24 h,发病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直接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再加上,大部分患者在临床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时间康复护理。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恢复速度,本文分析了延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的作用价值,希望能够改善预后。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延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562(2022)06-137-01

  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彻底治疗脑卒中的方法,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治疗效果。运动功能障碍是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活动能力,若不及时进行康复干预,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再加上,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在出院后也要进行康复训练,要想提高他们的依从性,要进行延续康复护理,从而进一步强化临床护理的效果。

  一、连续康复护理方式

  此护理措施主要以病人为中心,为他们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属于康复护理方式中的一种,内容为住院与出院后的康复护理,不同阶段的护理方式不同。但不管是在哪个阶段,都要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等干预[1]。研究证实,连续性康复护理的有效应用,能够在强化病人依从性的同时,改善运动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在家庭康复护理中,需要以家庭访视为主,进行延续干预。

  此外,还要注意连续性锻炼,部分患者认为多卧床休息,才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长时间下去,会导致肌肉萎缩,肢体的各种活动功能也会退化,加重运动功能障碍情况。对此,在康复治疗护理中,要注意对肢体的锻炼,将日常的生活能力训练作为运动核心,叮嘱患者在出院后,也要进行连续干预,强化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二、社区康复和康复转介

  对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要想发挥康复服务的效果,首先要重视对社区康复与康复转介方式的有效应用。当前,国外的社区资源较多,服务机制也较为成熟,病人从医院过渡到社区的时候,一般会有专门的社区医护人员,结合脑卒中病人的需求,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实现对两者匹配的综合性评估,将适当项目,或是服务内容,全面介绍给患者以及其家属,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护理服务[2]。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在文化地域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社区康复服务的认知不深入。对此,要结合现阶段社区康复情况,健全护理服务机制,建设专业康复治疗队伍,从而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

  三、出院前延续性康复指导

  通常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就会出院,这个时候要综合分析患者家庭的特点,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出院康复计划进行制定,加大出院前康复指导力度。通过开展康复健康教育活动,让家属积极学习其中的要点,确保家庭康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出院后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出院后,大多数医院会通过随访、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对病人的基本康复情况等,进行随访和评估。如果发现患者与家属在康复护理中,出现了护理问题,能够及时通过电话咨询,或者是上门随访等方式,进行全面询问,给予对应的解答。对于返院检查时间,要及时提醒,帮助病人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复检。

  其次,要重视家庭及全社会支持。由于脑卒中的发病急,对家庭来说,其是一种突发事件,并且受到社会角色转变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治疗中非常容易出现恐惧等不良心理,导致其发生心理障碍。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帮助其完成康复锻炼,家庭的照顾者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其更多的关怀,改善心理状态[3]。此外,要注意社会因素,认识到有效预防此疾病的重要性。调查发现,社会的支持与脑卒中的康复进程之间,也存在关系,所以要加强社会支持,提高其治疗自信心。

  五、家属照护模式

  现阶段,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出院后的主要方式,就是家属照护模式。大部分病人在医院进行完早期的对康复干预后,都会进行居家康复。据统计,当前大约有80% 的脑卒中病人,在出院后,由家人帮助其完成康复活动,所以说家属是此类患者生活的照护者,更是康复训练中的帮助者[5]。

  但是,在居家康复阶段,一些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低,缺乏用药与疾病知识,这会影响功能锻炼的有效性。对此,要注意对家属专业照护知识的培养,在出院前,提高家属的专业能力,掌握康复锻炼中的要点。此外,医院要与家庭之间积极协作,给予其专业化的指导,从而进一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六、展望

  由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病情较为严重,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社会的压力,需要及时进行康复干预。若在循证医学角度分析,认为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式之一为康复护理干预。在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照护,由被动模式,慢慢转变为合作模式,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是在其出院后,让其接受社区或是专业的康复机构的护理,进而实现连续性的康复照护。国内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干预,主要为居家康复。现阶段,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人们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以前的医疗照护由于其只重视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干预,忽视出院后的照护,这会影响护效果,更不能满足新时期患者的护理需求。

  基于此,人们对延续干预模式的需求,正在大幅增加,并且延续护理已受到了更多人员的关注,作用效果也非常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对传统医护方式进行延续,及时补充,但是在应用中缺乏标准化的流程,实施方案不合理,需要进行不断研究与实践,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后运动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能只进行常规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干预,还需要注意出院后的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对延续康复护理的有效应用,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强化肢体功能,发挥家庭在出院后护理中的作用,给予病人更多的关心,帮助其完成各项康复锻炼,进而加快疾病的恢复速度。

  参照组

  [1] 张颖杰,黎月娥,黄志强,宋小花,黎玉冰,赵志君,苏珂洁,周光辉. 区域医联体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21,36(22):87-90.

  [2] 蔡丽娜,施洁琳,陈小玲.“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延续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7(8):136-138.

  [3] 滕鹏飞,李秋华,吕巧英,孔翠,刘茂菊.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需求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6): 2900-2904.

  [4] 徐卫娜,李勋,屈梅. 延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5):65-6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