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脑卒中后疼痛的研究进展

  • 来源:精准临床医学
  • 关键字:药物注射,疗效,进展
  • 发布时间:2023-08-18 11:29

  吕明珠

  会泽县中医医院 云南会泽 654299

  摘要: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针对脑卒中后疼痛的研究有了更加显著的发展与进步,如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药物注射治疗。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脑卒中后疼痛,可以将药物直接注射于患者神经周围,使药物可直接到达靶点,使药效得以有效发挥。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盲目进针损伤相邻器官,尤其是对于肥胖、低血压、水肿等具有进针难度的患者,超声引导下可有效观察患者具体情况,如肌肉、神经等相关组织,并予以准确的积液抽取,以及药物注射,提升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脑卒中后疼痛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临床医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脑卒中后疼痛(PSP);超声引导;药物注射;疗效;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562(2022)06-139-01

  临床文献资料显示,主要包括脑卒中、肿瘤以及心脏病为导致人们死亡的3 大因素。其中,脑卒中后并发症是危害病人们健康以及生命质量不可忽视的存在,据临床统计,约70% 脑卒中患者每天忍受着疼痛的折磨,同时缺血性脑卒中后还伴有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认知失调和心理疾病等并发症[1]。研究显示,针对脑卒中后疼痛,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相对于盲穿治疗而言,效果更佳。因此,临床开展超声引导下局部药物注射治疗PSP 意义显著。

  1.PSP 分类

  脑卒中后疼痛主要分为中枢性脑卒中后疼痛(CPSP),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头痛、肩疼、肌痉挛性疼痛。

  ①为中枢性脑卒中后疼痛(CPSP):指的是卒中后患者浒关损伤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进而引发的相关疼痛,以往临床上认为 CPSP 疼痛为丘脑疼痛,但经医学的发展发现,丘脑疼痛仅为CPSP 疼痛中的一种,并无法代表CPSP 疼痛。该疼痛表现为浅表性、灼烧性、撕裂性、针刺性疼痛,且疼痛感常在运动、浸湿后加重,并表现出难以忍受的痛感,常使患者感到抑郁、焦虑,降低阿混着康复意愿,制约患者康复进程[2]。

  ②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指的是持续时间超过六个月的,且影响患者肢体活动的疼痛,患者疼痛区域皮肤颜色发生改变如出现斑点、蓝色、紫色、苍白或红色,且出现肿胀等现象,疼痛感呈现出灼热、针刺感,随着疾病的发展疼痛感可能会出现扩散的现象,致使患者疼痛区域出现痛觉超敏,严重干扰患者正常的生活。

  ③头痛:高血压性脑出血可能出现脑肿压迫痛敏神经所导致的头疼,或缺血性脑卒中所导致的头疼。

  ④肩疼:脑卒中后可能出现肩手综合征,即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主要发生于脑卒中后2 周-2 个月。表现为肩部放射性疼痛、运动障碍、手腕部肿痛等,且在患者肩部关节受压迫后或肩关节外展、外旋后加重病情,且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肢体挛缩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⑤肌痉挛性疼痛:患者在脑卒中后出现肩高耸、手指屈曲,足内翻等肌痉挛,且产生疼痛不适等症状,导致患者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急剧下降。

  2.PSP 治疗常用药物

  2.1 药物种类

  2.1.1 麻醉药

  中枢神经系统阻滞时常见的麻醉药为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当麻醉药物与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合用时,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神经兴奋阈值,减少感觉神经的冲击和传递冲击,中枢神经阻滞时,麻醉药也能够减少部分炎症因素的产生以减轻痛苦[3]。

  2.1.2 类固醇激素类药

  类固醇类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常用的类固醇用药主要有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一般和麻醉药结合使用(麻醉药以利多卡因为主)。另一方面,能够利用麻醉药阻滞中枢神经,从而控制痛苦感受的传递。另一方面,糖皮质激素还能够减少患者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发炎介质的分泌和炎症细胞渗出物,从而减少组织机化,并提高毛细血管渗透性,缓解局部水肿,进而减轻不良影响。另外糖皮质激素也能够控制抑制疼痛的外周敏感化和中枢区域敏感化,并控制后根神经节的异常释放作用和与交感神经系统的耦联,并且控制后角神经元的过分激动和胶质神经细胞活动[4]。尽管糖皮质激素对剧痛的处理疗效很显著,但仅为瞬时治疗效果显著,无法有效根除致使患者产生疼痛的根本原因。同时在用药时也需要考虑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后所产生的副作用,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可能导致不良反应随之上升,包括组织变性、肌腱断裂等。

  2.2 给药途径

  ①滑膜关节、肌筋膜、韧带断裂周围及软细胞激痛点附近的局部注射:经超声检查病灶,并加以定位,或经超声指导下直接对病灶部位进行积液的抽取,或依据炎症状况给予适当剂量的药物注入,临床治疗给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作出相应的调整,但并无严格定量关系。

  ②膜关节腔内注入:针对肩关节运动部位的病变、积液等状况,可采用超声指导,对患者滑膜关节腔内积液进行提取,并且在滑膜关节内注入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肩部疼痛。

  ③阻滞神经支、干、从根: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针对疼痛区域建立相应的感觉平面,同时对相关神经节段实施神经根阻滞,由于神经根阻滞作用快,疗效更突出[5],有效减轻患者发炎和水肿等临床症状,从而缓解了神经末梢的异常点活动。

  3. 结语

  综上,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越来越多,可有效观测到患者肌腱、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结构的具体情况,以此可有效选择正确进针点。同时超声引导下主治医生可在有参考的情况下进行穿刺,可缩短穿刺时间,精准把控进针的速度与深度,提升穿刺成功率,并正确给药,提升临床疗效。但也需要医生精准掌握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的流程与参数,通过有效观察超声成像判断患者具体病情,提升注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刘博宇,李松涛,赵晴. 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脑卒中后疼痛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8):4124-4130.

  [2] 张皓序,赵晓,田野. 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对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改善作用[J]. 分子影像学杂志,2022, 45(2):219-222.

  [3] 邓兆姝. 肌骨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2):106-108.

  [4] 钱蒙婷.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注射及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的对照研究[D]. 温州医科大学,2021.

  [5] 刘夕霞,陈启波,梁辉,等. 超声引导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10):1606- 161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