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连接的是......

  • 来源:安邸AD
  • 关键字:建筑,连接,作家
  • 发布时间:2023-09-14 21:20

  “如果一位建筑师要建一个屋顶,他必得懂星相学。”——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作家、建筑师及工程师维特鲁威(Vitruvius)。

  在本期建筑特辑,我们和你分享的不是建造本身,而是建筑如何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光与影,传统与当代、爱与自然……我们邀请到一位既古典又当代的建筑师米开理先生Michele De Lucchi作为本期客座编辑,我们首先与他进行了一场“非关建筑”的对话。他从建筑的活性进行探讨,为我们打开了建筑的连接点,“建筑的‘丰饶’和‘活性’,能见证且容纳人现在乃至未来在其中的活动,建筑并非将人分隔开来,而是将人聚集在一起,由此 ‘幸福’才有可能产生”。

  建筑所构成的空间不仅是黑白分明的室内和室外,其有意被形塑的“影空间”正是为建筑与人的活动带来联结的点线面。近日,年轻建筑师陈东华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策划的“影之道”展览,对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建筑灰空间进行了深刻探讨,展示了10座来自中国南方的当代建筑,涵盖公共、私人空间等不同项目类型,同时,陈东华以此研究与来自全球南方、现代主义及中国南方园林等同样涵盖灰空间的建筑形式进行对照。《安邸AD》邀请纽约知名空间摄影师Ngoc Minh Ngo与团队完成了一次“建筑的光影记录”。如果说,建筑的灰空间如同本期客座编辑米开理先生所说的,是“聚集幸福”的场域,那么我们这次的记录便是为场域加上了时间维度的诗意描写,通过Ngoc Minh Ngo的柔软视角,带你进入时间与空间交织的光影。

  建筑还能连接爱。本期团队到文莱探访了演员吴尊的家。这个家真实呈现了他为人所熟知的“爱家人的超级爸爸”以及不为人所熟知的“建造者”形象。三年多前,他在家乡开始建造这个家,从亲手绘制每一张草图到家中每一件物品落地,都出自他的所思所想,其中也包括自己对家乡文莱知名建筑形式“水屋村”的童年记忆描绘,吴尊巨细无遗地和我们分享建造期间的辛苦和甜美。这个家和爱有关,是一位父亲对家人的爱,更是一位“建造者” 对家乡土地的浓郁情感。在本期的家栏目中,我们在全世界拍摄了建筑设计师完成的“家”,描写建筑师眼中“家如其人”的故事。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Thom Mayne位于美国洛杉矶的私宅是首次与国内读者分享,被称为“天才建筑师”的Bjarke Ingels为一位热爱收藏汽车的主人打造了一个在客厅就能直接欣赏豪车收藏的家,建筑师金秋野在北京打造了一座“当代园林”;设计师葛亚曦告诉我们家不应该完美……

  我们也踏上了一趟中国建筑的考古旅程:20世纪三四十年代,梁思成、林徽因与营造学社成员在15年间,对 190个县2738处古建进行了调查,对众多珍贵古迹进行了研究、拍摄、记录,解开了被梁思成称为“天书”的《营造法式》的奥秘,也为他编撰《中国建筑史》打下了实物考证的基础。其中重要的探访之旅是1933年到1937年的四次山西之行。我们跟着前辈的足迹,走访了大同的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应县木塔,以及他们在1937年发现的唐代建筑佛光寺。我们用“文化凝视”且谦虚的态度探索这些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辉煌意义的遗产,与你分享那些令人震撼、炫目的斗拱、屋顶、柱、藻井等构件之间,呈现的历经千年、凝聚了古代匠心智慧的营造之美。同时,我们采访云冈石窟的专家、修复师,大同的古建筑保护专家、研究员以及新一代的古城更新者,续写这些美好又可持续的“营造”故事。

  建筑能连接的是满天的星光,是时间与空间,是光与影,是爱,更是幸福。愿你喜欢我们这期的呈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