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空间阴影下的情动之所
- 来源:安邸AD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建筑,自然,灰空间阴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14 21:24
在建筑与自然过渡的这个弹性空间里,因自然而形成的阴影可能是人类学会栖居时最早的“庇护所”之一,还可能是家园建造的起点。在阴影下的灰空间里,人们聚集起来,开始分享和讲故事。在北方的寒冬,人们习惯围炉夜话;在南方的阴影下,这里便是日常最为生动的地方……它是城市公共性真正意义上的滥觞“。‘阴影’是一种反映气候性的物理环境、一种承载公共性与日常性的集体场所、一种延续与修正现代主义建筑架空特征的空间概念。正是多种特性的共同呈现,使得‘阴影’成为南方城市中的情动之所与活力之源。”
你希望“影之道”展览在建筑界、大众群体或是艺术文化领域引发哪些不同维度的思考?
A:这次“新文化制作人”的主题是“活性建筑”,比较关注建筑本体。我们的策展提案“影之道”通过阴影这一媒介来反映其背后的日常活性、建造活性以及学科活性。这场展览以普通市民、研究者、建筑师三种视角来观察、分析与演绎南方阴影里的活性。同时,展览本身也是一座活性建筑:参展作品的实物与展厅中间的伞构、藤躺椅、竹椅、竹桌、象棋、麻将等形成一个日常的、松散的“市集”场景。
展览现场以伞结构为重要的布局因素,将阴影空间引入室内,为什么选择伞状结构?
A:建筑物理专业里常说,北方建筑需要穿棉袄,南方建筑需要打伞。这指的就是南北方的建筑外围护策略。南方打伞,既是百姓生活里的一种常见场景,也是一种共识的建筑设计手段。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PSA)三层6号展厅吊顶的均匀面光也恰好模拟和反映了南方充沛的阳光。此次展陈方案就是延续“打伞”这一概念,利用PSA三层6号展厅吊顶的均匀面光,在展厅空间创造十把伞状结构。伞外的开敞明亮位置用来展示模型、文本等实物文件,伞下的围蔽阴暗位置则用来展示LED影视等电子文件,同时设置松动的桌椅和日常场景,游客观展如同在路边喝咖啡一样轻松惬意。因此,整个展览一直在明暗、光影、虚实、开合之间切换,游离在无柱的大跨度空间之中。
伞状结构由具有曲度和弹性的钢管支撑,通过拉索吊起一个圆环。当柱子轻微摇曳的时候,圆环和拉索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底部基座与伞的柱子为活性交接,因此上部的伞可以绕着基座旋转。同时,伞的柱子与拉索通过一个轴承交接,因此圆环和伞面也可以灵活自转。伞构从建筑或者结构的角度上看,也是活性建筑,它是活的,它的节点都是活的,它的形式或者空间和状态也是活的。因此,这些伞构是南方打伞的日常缩影,也是活性建筑的延续。
展览为何会从南方地域的“阴影”着手?
A:“南方”的含义本是模糊和多义的,与“北方”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一个复数,而不是单数。它既有特指的地域性,也有共通的全球性。在中国,“南方”也有秦淮以南、江南、闽南、岭南、海南等不同纬度之分。进一步拓展,南美洲、南欧、南亚、南洋等地区,同样享有“南方”的阳光与温度,涌现了大量具有生命力的“阴影”场所与建筑。这些地区的“阴影”形成一种相似性与差异性的拓展比较,这也成为本次策展研究的一部分。“南方”“阴影”,看似都是泛泛而谈的同一特征,实质是由各个地区的差异性来呈现和定义的。现代主义不同程度的介入、各地不同的地域性反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影响等,都反映在“南方”这个群体千丝万缕的关联里,却又透露着千差万别的多样性。
展览中强调的“阴影”对应建筑中的“灰空间”,是建筑本体的另一面,你如何理解建筑中实与虚的关系?
A:那些日常带阴影的房子或场所的变革,发生在每一轮的新生设计力量中。如何创造阴影、捕捉日常是众多南方建筑师常常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阴影,抵抗消极的黑暗以及袒露的曝光,走向一种“ 灰空间”里光与暗之间的可适度。我们通过统计南方一系列设计项目里的阴影面积及其占首层建筑面积的比例,发现这样一类的“阴影”场所与建筑:“阴影”占用了首层建筑面积的较大比例并占领了项目的核心位置,同时把地面底部与建筑内部转化为全天候的外部共享空间。这些架空、凉快的“阴影”造价有限,接近日常,带有一种临时性或未完成性,甚至不需要额外的空调和暖气设备,却总是充满着烟火气。这种“阴影”正是空间的活性所在:它是无形的、多变的、灰度的、中间的、模糊的。
阴影空间再造所容纳的日常与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效用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矛盾?在城市中,人们如何保留和有效利用那些灰空间?
A:阴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可以让人发呆、反效率的地方。但每个城市都应该有空间的多样性,以容纳不同的场所。在这次展览里,“阴影面积”被从“建筑面积”“核增面积”等行业术语里抽取出来,重新用来衡量一个场所或建筑的“阴影”含量与质量,作为一种自然通风、采光、遮阴的公共空间概念。“阴影面积”=“核增面积”+“通风阴凉的灰空间面积”,分别对应的是“公共性”(核增面积)和“气候性”(灰空间面积)。这个“阴影”是关于建筑回馈集体与城市的、关于建筑适应亚热带气候的公共空间,是关于日常使用和身体感受的回归。
阴影空间对于现代城市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A:在一些亚热带或热带城市,例如广州、香港、新加坡等,都存在一些高层建筑下的连续骑楼空间。这些灰空间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雨热同期的中国南方,阴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共享空间,它似乎无所不在而又被我们熟视无睹。它摆脱了密封的物理围护和现代空调设备,回到一种原始的活力,一种半自然、半人工、半室内的集体空间状态。对于南方的热土,“阴影”往往是一种免费的、公共的、开放的、自然的、遮护的、可持续的、全天候的集体空间。它是后疫情时代集体性、真实性的回归。
你如何理解活性建筑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A:建筑、阴影与时间之间存在一种互动的关系。自然光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建筑界面在不同使用状态下的切换,使得影子分别在一种被动与主动的方式中活动,呈现出一种活动和模糊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