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投资机遇与陷阱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2011,投资,机遇,陷阱
  • 发布时间:2011-03-03 13:2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尽管时间的年轮机械地一轮一轮看似分秒不差地走过。不过,正是因为每个年轮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给予了它生命力,让每一年都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十一五结尾、十二五开局”、“承上启下”,正是这样的字眼,让2011年显得尤其耀眼。

  这五年,中国经济必须实现“战略性突破”,将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这种外向依赖型经济,转向内需内生产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将从这五年开始真正的脱胎换骨。

  于是乎,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转型之年。

  商机无处不在

  要想改革,就必须先行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而政策就是最大的商机。因此,2011年,又可能被称之为充满商机的一年。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政策,并将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同时还拟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独领风骚,并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未来中国产业领域的大格局中,“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消耗资源性)产业中的弱势企业,将被大规模地抑制、淘汰、兼并、重组;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如火如荼,影响巨大。相对应的,政策资源、金融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等,都将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倾斜。

  目前,中国确定的七大具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并将会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替代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先导产业。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占我国GDP比重不到2%,到2015年将升至8%,再数年后将升至15%。

  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包括大飞机、高铁、新能源汽车在内的高端装备技术产业,还是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抑或是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都或多或少需要应用包括金属新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在内的各种新材料,这表明新材料产业的市场需求将被更大程度放大。事实上,新材料产品进出口额也一直在逐年攀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物联网将成为最具市场前景的产业。“物联网”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市场资金的关注。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利好政策亦随之向其倾斜。统计显示,中国RFID(移动射频识别技术)市场需求已形成规模,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已达8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在全球居第三位,仅次于英、美两国。业内预计,不久后,智能电网、移动支付等行业,将率先普及物联网的商业应用。

  发展经济的前提是节能减排,这也事实上带来了大量的商机。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水电、核电外,风电、太阳能和包括秸秆肥料化、饲料化、新型能源化等综合利用的生物质能也将得到直接的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十二五”时期宏观调控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2008年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用于改善住、行条件和医疗、教育、通信、休闲等服务性的支出已占消费支出的50%以上,城乡居民消费都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十二五”末期我国人均GDP有望超过5000美元,中部地区2015年人均GDP五年内实现翻番,将达到36000元。

  与此同时,全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意味着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工作和生活在城市城镇。相应地,居民的消费基数将被进一步放大。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的持续升温,并由此带动住房、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相关的数百个产业出现长足的发展,包括旅游、交通通讯、休闲、健身、社区服务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等看似与房地产不相关的产业。

  博弈仍将持续

  虽然商机遍地,但2011年并不是坦途一片。

  安邦咨询高级咨询师贺军认为,由于通胀的事实存在,今年中国宏观调控的确要兼顾不同的目标,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但如果经济增长不达到一定速度,结构调整就缺乏空间,甚至很可能会失败;另一方面,要应对不断增大的通胀压力,为经济过热降温,又必须适当紧缩政策。明年宏观形势中,国际经济复苏势头仍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之一,而全球经济复苏关系到国际资本的流向、关系到中国的出口形势,以及中国宏观政策向哪边倾斜。

  一定程度上,管理层的这种凝重气氛已经在股市中可以看到一丝端倪。从各大券商已经发布的策略报告来看,尽管各大券商给出的2011年A股投资策略有所差异,但“前低后高”是机构对2011年A股市场运行状况的主流判断,与之相对应的投资策略为先防御、后进攻。(相关内容详见本期特别策划文章《股市:积极防御》)

  2011年最大的不确定来自通货膨胀的演化。虽然政府已经多次出台包括提高银行储备金、加息等方式抑制通货膨胀,但是来自民间的通胀预期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表现在券商的股票选择上,抗通胀类产品开始和消费类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一起,成为主导明年的主要资产配置。

  记者发现,相比之下,前几年被券商奉为“香饽饽”的金融、地产股今年备受冷落,几乎没有任何券商看好这两大行业,2010年末券商推荐的“金股”名单中,已经很难见到金融地产的身影。统计显示,早在2009年底,有多达85%的券商在“金股”中配置了金融地产股,有的甚至达到半数以上。2010年以来,券商板块重挫47.2%,银行板块下跌24%,地产板块下跌20.3%,均为拖累大盘的主要力量。

  事实上,不被券商看好的地产业在2011年开年之初确实已经遇到了当头一棒。1月26日,距离春节尚不足十天,调控力度绝对空前的“新国八条”突然而至,以控制住房价格为目的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借此拉开序幕。紧接着,重庆、上海房产税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各方联动,楼市调控重磅炸弹依次坐实。(相关内容详见本期特别策划文章《楼市:商业地产成新宠》)

  即便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七大战略性产业,风险也无处不在。由于地方政府对于新行业投资拉动GDP普遍比较感兴趣,在当前的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区域竞争环境下,必然出台相关的倾斜政策,以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最后,形成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过剩。(相关内容详见本期特别策划文章《2011年四大投资陷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