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入画卷

  • 来源:创作评谭
  • 关键字:美术,画展,深圳
  • 发布时间:2023-10-23 17:03

  访谈人:陈蔚文

  一

  罗昭勇,男,1952年生,江西万安县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江西万安县农民画协会副会长。作品多次获全国农民画展奖和金银奖。

  采访地点:万安田北画村

  陈蔚文(以下简称陈):罗老师您好,我看您的资料介绍“自幼酷爱画画,小学三年级时《纸老虎》在当时的《中国少年先锋报》上刊登。绘画深受万安县中国画大师梁书老先生的影响,后受当代国画名家梁西江老师的教诲,绘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次来万安,看到您不少作品,感觉您的作品体裁广泛,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您从事的工作一直是跟美术有关吗?

  罗昭勇(以下简称罗):高中毕业后,我没有正式工作,主要当代课老师,教美术,也教数学。后来外出到深圳打工,再回到万安,但我始终没有从事专业的和美术相关的工作。高中毕业后我就已经跟县文化馆有了联系,文化馆每年会组织农民画、年画这些培训班,我都会参加。

  陈:您在深圳打工待了几年,当时为什么选择回来呢?

  罗:我今年七十一岁,大概是五十九岁的时候回来的。当时母亲身体不好,我想还是要尽孝,加上自己年纪大了,觉得回到家乡更好。

  陈:您回到家乡后就一直画画吗?我看您的农民画在一些细节上,用到了西方的色彩和构图,不是那么饱和鲜艳,而是用色中有些灰度,有些欧洲画用色的感觉。您能具体说说自己的创作受到哪些文化影响吗?

  罗:对,我回万安后一直画画。我们民间画的构图是较随意的,特别是农民画,不讲究透视之类,但我觉得画面还是应当有所设计。我会看一些美术资料,有意吸取一些东西,比如说色彩的对比,还有构图呼应关系等。你看西方现代设计里面,它那种构成感,包括色彩构成都很强。

  这个色彩还和我的深圳打工经历有关。当时我在一家外国人办的厂里面做设计,厂里生产出口家居家装用品,如屏风、灯饰等。我吸收了他们西方的色彩观念,在色彩中加入了点灰度,让色彩看去更柔和、含蓄。

  陈:您的用色设计其实是很国际化的,非常有现代感。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画在传统的红蓝绿外,有更多的色彩可能。您觉得万安农民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吗?

  罗:我觉得万安的农民画风格不是太鲜明,或者说不像陕西安塞或上海金山那么鲜明。陕西的地域特色一看即知;上海金山的农民画风格就是以小桥流水为主,画得也比较细腻。万安农民画更接近一种普遍的农民画风格。虽然大家都受梁西江老师影响比较大,但是辨识度还不高。

  陈:罗老师,作为万安农民画创作中的佼佼者,能否分享下您的创作经验?

  罗:我画农民画最主要的是多看多想、多了解、多领会,多去发现生活。同时多学习,学习别人的绘画优点,掌握民间绘画特点,并借鉴国画和其他画种的绘画技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去。特别是我的色彩方面,我力求不守旧不守古,强调要有创新。

  陈:我听文化馆的梁馆长介绍,万安农民画其实也有规律,比如如何处理人物面部表情,如何处理动物图案。还有纸张,基本是在宣纸上以国画颜料作画。之前用水粉颜料,因为它的覆盖率强,但缺点是一层一层覆盖后,几个月后画就全裂开了。国画颜料因为不好修改,所以下笔就得格外认真,有时要画底稿再上色,上色也是从浅到深—这也是从实践中积攒的经验。您会去借鉴其他地区的文化吗?如上海金山农民画的风格与其他画乡户县、邳县等农民画有很大区别,它绚烂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多视角的构图,还将刺绣、剪纸、蓝印花布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融入画里。您觉得万安农民画有什么特色不足的地方?

  罗:万安民间文化,比如说刺绣、剪纸之类的,根基不是很深,所以导致万安农民画的风格在形成上优势不大,创作者还要非常努力。

  陈:我注意到您画了好多不同的系列主题,您对农民画的定位是如何理解的?

  罗:原先农民画,主要指农民画的画。但是现在不是了,现在农民画跟其他国画和油画一样发展成了一个画种。不是农民,同样可以画农民画。只要画的风格跟乡村田园题材有关,其实都可以称之为农民画。

  陈:农民画在构图上似乎都较饱满,如果有留白,您觉得是否会影响其特征?

  罗:我想留白也是种风格,但一般来说我都是画得比较满,因为不满的话就没有突出农民画那种热烈的特点。当然“满”当中也讲究技巧跟构图,不是说把你整个画面铺满了就好,它要有布局,要思考色彩怎么满才好看。

  陈:是的,在画面满的前提下,如何去区分艺术格调的高下,或者说,您觉得在相对统一、固定的画风中,如何去塑造农民画的个人风格,这方面您自己的心得是什么?

  罗:我觉得画主要是体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还有想象力。同样的题材我的表现方式和他人不同,因为我的想象跟他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要达到较好的画面,需要有美术的基础,要去借鉴好的绘画元素,比如工笔画、油画;然后把借鉴统一起来,不能脱离民间的色彩、构图意识,不要弄成“四不像”。

  陈:我看您跟梁西江老师也合作了很多画,有一幅打铁题材的画,跟您的其他农民画的色彩有所区分,风格也不同。这种合作是怎么样的方式?您自己近年的画风有变化吗?我感觉您的画作有些像国外的绘本风格,趣味性较浓,色彩美好。

  罗:我跟梁老师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他画好底稿,我负责上色。我以前的农民画在形象上,如动物形象上会比较具象,现在慢慢开始已经有了那种很强的装饰性、抽象性和趣味性。人物形象的变化也是一样,要把自己的情感放进去。

  陈:您目前有什么创作计划?

  罗:我想画一些万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作品,比如我们的万安龙灯,还有股子灯、麒麟狮象灯。这三种灯都是万安的民俗特色,是万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再就是对日常生活的创作,但这个是即兴的。比如有次下乡,我看见一个老裁缝,那个画面我当时想创作出来一定很好,回家就开始构图。再有,我有一幅表现杨梅丰收的画,灵感来源于有一天看见一位老妇人,她采不到杨梅,于是站在凳子上努力去够,她整个人好像被身旁的枝叶包裹住。我就创作了这样一幅画,在她的周围全部是杨梅。其实她家里只有一两棵杨梅树,但她站在凳上采摘时那个画面,我把它在脑海里放大定格了,有果实丰盛的感觉。

  陈:民间文艺其实是凝聚了一整套生产生活方式集合的审美表达,您的画作给我的感觉艺术上较为成熟,但如果不是这次到万安,可能无缘看过。我想,您以及更多万安农民画的作者,是否可以通过一些线上展示平台,让更多人看到你们的作品。包括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对万安农民画集中地做一个展示,包括作者介绍、作品的尺寸、价格等,这是否会更利于万安农民画走出去?

  罗:是的,我希望万安当地政府再加大扶持力度,平时多举办农民画创作班和一些农民画展来促进交流,吸引观众。如果能开设一个农民画公众号和微店,集中展示万安农民画作品当然好!这样不仅能让更多人看到万安农民画,也促进画的销售,让农民画爱好者有适当收入来以画养画,带动农民画的创作。

  陈:您的孩子是否也在从事绘画创作呢?

  罗:我孩子他也喜欢画画,目前在深圳从事工艺品设计。因为他有美术基础,我带他去学雕刻,学了之后在深圳转型成做电脑设计。在农民画的传承方面,我想还是需要让年轻人看到它有稳定的回报,有好的市场,这样传承才会变得自动自觉。

  陈:是的,希望万安农民画的影响越来越扩大,农民画家的创作活跃,能够实现以画养画、以画兴家,也祝您画出更多的佳作!

  二

  王仲能,1980年生,从小喜爱画画,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初中毕业后就去学做油漆工,空余时间回家作画。其作品在省内外多次展出并获奖,现为江西美协会员、万安县美协理事、万安农民画协会理事。

  

  陈蔚文(以下简称陈):仲能你好。你的农民画作品曾多次获奖,我知道你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初中毕业后便跟着师傅肖小银做油漆工,在乡下漆家具。请问你是怎么开始农民画创作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王仲能(以下简称王):少时父亲让我学油漆手艺,在我们这,漆匠是需要懂点绘画的,要给家具绘上图案。这可能是我最早的画画启蒙,然后受到家乡风俗民情影响,开始尝试农民画创作。我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万安县的民俗特色,如万安县独具特色的过年习俗、刺绣习俗、婚嫁习俗等。我有一幅作品《打年糕》描绘的就是春节前夕的喜庆氛围和农家小院的生活。

  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与吉祥相关寓意的动物,如鸡与“吉”谐音,寓意着祥瑞和平安。在万安农民画中,也有大量元素都与吉祥寓意有关。现在新农村也有不少新的习俗、景观可以入画是吗?

  王:我们这是水稻生产区,还有果树、茶叶、酿酒等,这些都可入画。

  陈:我看村中建设有农民画家住宅、农民画培训中心、农民画苑等,打造了一个集自然景观与农民画创作、展示、培训为等一体的景区。你是作为人才被引进村的首批驻村画家,在此安居对创作是否有帮助?

  王:万安县2013年在高陂镇田北村规划建设了农民画村,给我们每位驻村画家安排了独栋的楼房。我进驻安居后,创作上更安心。当然同时,要提高收入,仅靠安居不够,还要积极创作,找到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致富途径。

  陈:据说万安农民画起源于唐宋两朝的寺庙壁画和雕刻,构图奇美,想象丰富,手法简练而夸张。这次到田北画村,我感觉这里自然景观很好,果树茂盛,村子内随处可见充满乡情的绘画作品,非常有田园气息。村里还有一个农民画展馆,是会举办相关大赛的吗?

  王:是的,这个展馆举办了四届全国农民画大赛,因疫情影响,画展暂时停过一阵。之前是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国农民画大赛,现准备重新恢复画展。它可以增进农民画之间的交流,提升本地画家的创作思路,对农民画起到文化宣传的作用。

  陈:的确,从你的作品《打年糕》中可以看出,那种乡村春节前的喜庆气氛,这幅作品入选了“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我感觉农民画能很直观地表现地域文化,一幅农民画作品就是一幅风俗画卷,我看这些画,风格不同,在颜料、技法上也有不同吧?

  王:一地有一地的风格,如东北的、陕西的农民画作品,一看就有当地特色。万安农民画则有南方乡村的特点,能反映鱼米之乡的感觉。各地农民画作品用料也是各式各样的,如国画颜料、丙烯颜料等。

  陈:农民画创作其实不一定全是农民作者,画的内容也不见得都是农业生产生活内容,而是包罗万象。作为一个风格鲜明的画种,如何让更多人来了解农民画、喜欢农民画?我这次来万安的感受是当地政府正以旅游来带动农民画的创作活跃。今年五一,田北画村举办了各种活动来吸引游客。此外,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游客门票全免;5月20日当天,来万安田北农民画村景区的门票五折。这一系列促进旅游的举措,无疑是为吸引更多游客。同时,“农民画村”成为一张特色名片。目前农民画是你的主要收入来源吗?

  王:农民画目前还不是收入主要来源,我现在主要从事一些其他的创作如根雕、绘石、山水画等作为收入来源,这方面的市场需求会大些。农民画虽然创作了很多,但卖出去的不多。可能还需要在宣传等方面更多介绍,让大家接受和喜爱这种绘画形式。

  陈:农民画和儿童画较为类似,都有一种质朴的美感,也许看起来透视不那么准确,但有种源自生活的热爱与灵气在里面。你现在的创作量怎么样?创作一幅农民画通常需要多久?

  王:我的创作量相较于以前有所下降。创作一幅画大概需要几天时间,有时耗费一个星期也很正常,从底稿到上色,通常要好几遍。一方面是我想追求量少而精,花时间打造更精致的画作;另一方面我在花时间学做短视频,想用这种时兴的方式吸引粉丝,增进对我作品的推介,同时也提升经济收入。

  陈:你平常会有意识地去做一些美术方面的训练吗?

  王:我们几个同行有时会在一起研究琢磨画法,万安县文化馆也举办过农民画培训班,请老师来授课,给我们讲绘画技巧等,对我们进行创作指导。

  陈:你在农民画创作中也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吧,比如颜色使用等。村里的这些建筑外墙上使用的是丙烯颜料或国画颜料吗?

  王:这两种颜料都不是,而是用外墙漆绘制。丙烯色彩不适合大面积绘画,色调会不均匀。外墙漆更适合,它本身就防晒,色彩保存性上更耐久。有些经验就是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陈:你工作室墙上这几幅作品非常好,表现的是手工匠人的日常劳作,推石磨的,修鞋的。还有木工正在专心致志刨木头做家具的场景,刨花随着刨刀上下翻飞,木工师傅的劳动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些劳作场景,也是你熟悉的乡村记忆吧?

  王:是的,这些都是乡村生活的场景,也是我童年记忆中的画面。酿酒的,做豆腐的,打铁的……现在许多手工业都机器化了,我想通过自己的画记录一些失传或可能失传的手工艺,用我的表现手法去把它们描绘出来。

  陈:这些作品很有生活气息,我觉得可以把它们形成系列,如手工匠人系列,包括洛神花酿酒等,一直画下去,形成你个人的特色。用农民画去记录工匠精神非常独特。而且你这个系列的构图,包括色彩都很好看,很当代。你对你的画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王:八百至一千吧。

  陈:相对于绘画付出的精力与时间,这个价格的确不高—如果一项艺术赚不到钱,那么就留不住年轻人了。你目前在创作上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王:说实话,农民画相比其他装饰性更强的绘画,比如3D墙画之类,市场接受度并不高。像3D墙画,因为可以用各种材料,甚至做成浮雕的形式,让画面看起来更有立体感,市场相对就大得多。我自己也在尝试学习不同画的种类—在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的情况下,要坚持创作农民画的确也是不易的。

  陈:是啊,如何让当地农民画出圈,得到更多关注与吸引更多的购买,是要面对和研究的问题。包括画的构图、题材乃至尺寸,还有非常重要的传播方式,如何在传统农民画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你看塔莎奶奶的画,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与喜爱。她是一位生活在美国佛蒙特州乡间的老奶奶,她的画成了美国绘本的代表性,她还曾以《柯基村集市》的画作获得“女王终身成就奖”。在她的画作中,香草果实,美满丰盛,动物会说会唱,成年人辛勤劳作,孩子们快乐玩耍—从题材来说,她的作品也可称为美国的“农民画”。

  中国还有位被称为凡·高奶奶的农妇画家常秀峰,她用画笔记录了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和风景。她画的向日葵非常温暖,她的作品被很多人收藏。通过她的成功,我想农民画还是要坚持个性创作,形成自己的个人特色与符号。

  王:是的,我也想如何在画的装饰性上,以及构图等方面去做一些新的尝试,去和家居环境,包括餐厅等场景更加搭配。

  我目前也在学习直播,想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把我的产品展现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农民画。也希望本土有组织性地去推广农民画,与一些更有经验的文旅集团进行合作,研发拍摄的内容要有规划,提升村庄流量人气,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陈:新媒体方式是有效的,也的确要依托整个乡村的旅游产业,像淄博的“烧烤效应”,肯定不是一个烧烤摊子带出来的效果,而是背后的城市、政府、民众共同合力宣传出来的。当一个地区的旅游业上来以后,其中的个体都能受益,所以画的人气跟旅游产业的配套也有较大的关联。

  田北画村有自然、有艺术,山清水秀,如果能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平台多宣传,应会有不错的前景!

  可以考虑让农民画搭上现在的国潮热、传统文化热,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农民画,包括与新媒体手段如短视频的结合,与一些画廊、文化项目的合作等。怎样让农民画走出传统圈子,成为一种国潮,不只是万安,也是上海、陕西乃至整个中国农民画需要持续探索的道路。我看农民画展厅也有一些周边产品,不过感觉可以更丰富、完善些,也可以和一些品牌合作,推出包、T恤、笔记本等等,还可用农民画的图样制成漆画、版画,都会很好看。当然这都需要各方发力,共同去寻找市场合作,让农民画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广。

  (本文为江西民间文艺“田野调查暨评论”项目成果之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