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时代下的高校网络舆情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学,治理策略
  • 发布时间:2023-11-17 10:17

  李之泓

  青岛农业大学

  摘要: 在信息传播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相连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高校声誉、学生教育和校园稳定的重要因素。传播学视阈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研究,旨在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特点,进而探讨预防、监测、应对等有效的治理策略,为高校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应对愈发产生重要影响的网络舆情,发挥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防范不良信息的传播,维护高校形象和校园稳定,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辅导员针对网络舆情应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学;治理策略

  一、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现状分析

  2022 年8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其中,20-29 岁网民占比为 17.2%。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提升,网络接入环境更加多元,为公众表达意见和情感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空间,且高校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饱和。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本身就拥有较多的关注和期望。且高校学生在互联网上的社交互动是极为普遍的一种行为,这部分群体更倾向于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积极参与到网络、社会和学校等的各种活动中。这导致高校在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也极易引发高校学生的不满和抱怨,加之互联网舆情的影响进而形成高校网络舆情。现今,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它成为高校形象和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影响高校决策的重要参考。

  二、高校网络舆情特点分析

  (一)舆论发酵迅速

  高校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群体庞大,信息传播具有天然的优势;另一方面,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渠道多样,包括社交媒体、微博、论坛等,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递。这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较大影响。

  (二)舆论走向难以预测

  在传播学视阈下,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主体是思想、心智不够成熟的大学生群体。这一群体通常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缺乏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也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者,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交接时期,情绪波动可能更为频繁和剧烈,心理状态也相对不稳定,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导致行为冲动或判断失误。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对某些问题持有不成熟的看法或态度,并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加上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难对高校网络舆情的走向进行准确预测。

  (三)舆论真伪难辨

  网络舆情消息的来源各异,可能是官方机构、媒体等可信渠道,也可能是一些不明身份的自媒体账号、小号所发布。高校网络舆情涉及的话题广泛多样,涵盖了校园生活、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社会热点等多个领域。学生们对于各类话题都抱有极高的关注度和热情,他们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微博等平台发表观点,但是“从众” 现象明显,后面跟帖者往往受前面跟帖观点的影响。

  人们在网络中被消解为“数字人”、“信息人”,而“道德人” 的主体性因为脱离了现实原点,在缺乏“他律”约束,而慎独意识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的情形下,道德的主体性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责任意识严重淡化,造成网络行为对社会所能承受的道德底线的偏离。[2] 由于网络空间的隐匿性和高校网络道德规范的不成熟,大学生群体更为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可能没有经过理性而负责地思考,导致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扭曲、误解,出现网络谣言。网络具有的特殊“匿名性”,使人们不需要为自己在网络上的非理性行为承担任何责任,风险趋近于零,从而影响高校网络舆情整体态度走向,出现主流思想空间被侵占的风险,这也就导致舆论真伪难辨。

  三、高校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

  (一)预防策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对愈发产生重要影响的网络舆情,高校辅导员应强化思想引领,发挥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让学生明白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我约束能力。再者,高校辅导员应与学校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建立联动机制,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和解决。高校辅导员针对网络舆情应做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

  (二)监测策略:舆情监测和预警

  高校舆情管理需要面对复杂的舆论环境和多元的舆论倾向,需要综合运用舆情监测、舆情分析、舆情引导等手段来应对。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网络上的正面和负面舆情动态,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对网络情报进行收集、分析和整合,有效地评估舆情对高校声誉的影响,制定相应的舆论管理策略。

  (三)应对策略:危机沟通和危机管理

  高校应该积极引导校园网络环境的良好氛围,鼓励广大学生和教职工自觉参与到正面舆情的推广和传播中来,对网络舆情要采取及时回应的措施,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方式,主动进行情况的阐述和解释,积极回应广大师生的疑问和关切,以最快速度、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尽早消除公众的疑虑,减少不明真相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高校应该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即一旦出现网络舆情危机,能迅速反应、及时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危机,保障高校声誉和形象不受损失。

  四、结语

  在信息传播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高校网络舆情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相连的,辅导员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事务管理者,更是学生信息传播的引导者和思想教育的实施者全方位、多角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之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总的来说,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传播学理论在高校网络舆情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为高校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1 - 88.

  [2] 郭红卫 李琳琳. 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N]. 现代商贸工业,2011(9)

  [ 支持项目] 青岛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 QNSZ2023078。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