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新课程,学生,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23-12-09 14:56

  张风华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下滩学校 816100)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23)08-0003-02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理念就是“授人以渔”。不过,现在好多人这样认为,课堂教学就在于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学会、掌握这一章或者一节的内容就算有效了。譬如政治课能背下本节的知识要点并能运用这一节的知识做题,运用理论知识作出一些选择、情景分析、实践探究等类型题来。数学课学生掌握了这一类型的习题做法并能举一反三,做出好多题来。英语课学生能掌握句型单词等等。这就算是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确有效!不过我还是觉得很有缺陷:学生还是为了成绩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一个问题,学生个性在那里?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个性发展更重要,成长更重要!所以,一节好课,在于 “鱼与熊掌二者兼得”,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说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成长是教育教学的真谛。

  不过,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都会这样写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等。实际上,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在努力达到第一个目标,即知识目标。对于其他目标大都就无从考察了。就是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达到第一个目标已经觉得取得了很大成效,至于什么样的能力,培养了什么样的情感和价值观,谁也不会再课堂上去深入研究和体会。所以这样的课堂和应试教育时期的传统教学有什么两样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1学生需要新教学手段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认为“时代是不断地前进,我们必须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教育要“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陶先生这种“教育先行”的主张,正是明确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求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特点是:能使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既能增大课堂容量,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作为知识传授者,也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而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这样,你的课才能常上常新,常新常上,不谈老调。你的课才显得有魅力,有吸引力。学生才愿意听你的课,应该说如果学生在你的课上睡觉,不是学生的责任,你应该考虑后面的课该怎么上了。

  2学生需要有效性的课堂

  有效性就是对于课堂而言,就是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里掌握了某一章节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漂亮干净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不用留作业,不需要课后巩固。学生在课后可以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就可以了。

  应该承认,教师在课堂上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也就不错了,因为他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我想说明的一点是,教学和教育是分不开的,课堂的有效性应该不仅仅是学生的掌握知识的问题,它包括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效课堂的主旨。

  课堂的有效性应该针对三个方面:知识目标的有效性、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性和情感价值观的养成的有效性。后面两个内容虽然不能量化,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去考查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去分析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目的和要素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从而完成本节课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所以,一节真正的有效课堂,应该完成三个统一,即理论知识与思维能力的统一;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统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即是说,首先,学生所学到的理论必须和他们所拥有的思维水平相一致,超过或者低于这个能力都是无效课堂,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其次,课本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中去,空头的理论知识会使课程失去应有的价值。再次,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发挥好应有的指导作用,设置好课堂的进程,引导、考察好课堂内容的完成。

  3学生需要开放、生成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预定的,老师按照预定的教案照本宣科,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了的,因此,若学生的回答有与教案设计的计划不符,很快就被教师“矫正”过来。这样的课堂中千篇一律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的传统教学,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与旧的教学观“照本宣科”相对,新课程主张教学的开放与生成。

  新课堂的开放性包括目标的开放、内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等。在开放的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进行着建构与生成。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和预设性。

  如何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1)教学设计预留空间。

  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具有开放意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设计都要预留空间,为课程生成打下基础。

  (2)培养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开放思维、求异思维的良好思维习惯,敢于突发奇想,敢于向传统与定势挑战。

  (3)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师生交往对话中生成的,这是新课堂期盼的最佳效果;另一类则是环境等不确定教学因素突然闯入课堂。过去,教师一般用化解、转移、压制等办法消除突发事件对预定课堂教学的干扰。新的课堂教学观认为,不管是哪类,它们都是“生活闯入课堂”,如果利用得好,会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用了新教学手段的课堂、有效性的课堂、开放生成的课堂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心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低下身来,细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感悟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就会发现他们的这种需求有着诸多合理的成分。学生的需求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将是一种方向上的启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