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探析

  孙班芳

  (陕西省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 719000)

  摘要:《孟姜女》这首作品曲调优美凄婉,朴实流畅,内容充实。作品在演绎的整个过程中,富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表演者要想完美的演绎这首作品,必须身临其境地刻画其人物形象,加之演唱技术与情感的结合,才能合理、恰当地演绎、诠释好这首作品,达到催人泪下之效。

  关键词:作品背景 歌曲分析 演唱处理

  孟姜女的故事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传说之一,两千多年来它通过口耳相授,著之典籍来传播,直到今天,通过社会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它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传播,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孟姜女》作为河北地区民间小调主要形成于宋元时期以后,它又名《孟姜女哭长城》。它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使得它的改编版本遍布于我国各地,最主要的是它在说唱、戏曲等艺术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志信老师和作词家刘麟对《孟姜女》进行了重新的词曲编配。他们运用现代的创作手法和自身独特的思维理念对整个作品做了重新的策划、剪裁、延伸与创作。在保留原有民间音乐元素,运用多样的变奏方法以及戏曲唱腔等技法相切换。对比先前的单一性、整块性。音乐赋予了生命力、灵魂力,将音乐中的人物形象刻画的通透、鲜活、饱满。同时加强了演唱表演者对此作品的提升要求和高度。

  一、《孟姜女》旋律分析

  作品《孟姜女》共分为四个段落。作品的旋律中有着诸多表现手法,如:抑、扬、顿、挫、高、低、强、弱等。事实上,关于孟姜女终极怨妇情结的叩问:特别要注意从整体上了解作曲家在构思作品时,对每个乐段、乐句、每个音符的合理安排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相互成为彼此发挥重大作用的一个有机体。因此,演唱者要善于感受、领悟其内涵,用演唱技能与技巧把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才能演绎好孟姜女当时的那种心酸难过。其次,这种情感要想诞生,演唱者在表演这首作品之前,必须对歌曲旋律进行反复视唱,领悟节奏的变化、旋律的起伏。在视唱过程中,每一个提示,如:表情、速度、力度术语,对曲谱的每一个结构,如:前奏、间奏、尾奏,都要做全面深刻了解,在大脑中,对歌曲有一个客观完整的印象。

  二、《孟姜女》曲式分析

  作品《孟姜女》是一首比较自由舒缓的变奏性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大型艺术声乐作品。节奏以四二、四三、四四为主要节奏,较为多变,把握其节奏的准确性就非常重要。这也是作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该作品经过D 徵清乐调式、D 徵六声加变宫、D 羽清乐、F 徵六声加变宫的四个不同的调式,调式之间的转换都是为了进一步的突出孟姜女内心情感的变化与跌宕起伏。也是对作品前与后、舒缓与高亢情感对比的表达。三、《孟姜女》的演唱技巧及处理

  民歌《孟姜女》全曲共分为四个段落,第一乐段主要是用一种诉说的方式唱出故事的起因,在吐字咬字时相对轻一点,演唱时注意情感稍微收缩一下,切忌一开始就表现的苦大仇深,一定要为后面演唱情感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而第二乐段则是第一乐段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得一个片段,类似的结构,歌词中把夏夜的流星比作牛郎会织女点燃的红灯笼,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孟姜女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作品中何日能重逢的“逢”字两小节之多,在民族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运用颇多的创作技法就是这种独特的延字,与其类似的有戏曲唱腔中的拖腔,它可以将主题的核心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在演唱的过程中“重逢”读作“chong、feng”而在演唱作品《孟姜女》时,这个“逢”字却要唱作“fong”,在演绎作品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气息与情感的相融合,用声断气不断、声断情不断的方式进行情感加工,且还带有浓浓的哭腔,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孟姜女日夜盼望新婚丈夫归来的真挚情感。

  随着歌词的层层演进,曲调也更加的凄凉幽怨进入第三段。乐曲从D 徵六声加变宫转为D 羽清乐,渐渐使情绪走向作品的最低谷,表情术语中写着凄凉委婉,歌词从正月里写到夏夜,再到九月重阳,孟姜女把自己对新婚丈夫的思念之情全寄托在了一针一线为丈夫缝制的寒衣上。其中歌词“落叶飘,秋风凉” 旋律的转变,给平淡的旋律曲调增添了几分沉闷的愤怒,使它更加委婉,把落叶飘零、秋风阵阵的凄凉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歌词中针和线的交融又一次更加强烈的烘托出了孟姜女此刻的悲凉气氛,作品最精妙之处为中间一小节停顿处,需唱出哽咽感, mp 处要轻而连,声断气不断,声断情不断、诉说方式进行演唱,渐强符号将情绪推向高潮,把所有的思念、期盼、都寄托在正在缝制的这件寒衣上,盼望夫君早日归来。

  第四段前的快板可谓极其精彩,它融合了戏曲的紧打慢唱的摇板和由慢渐快的垛板,伴奏中加有风声,雷声,紧凑的三连音把寒冬下雪、寸步难行、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气氛渲染的淋漓尽致。独唱中的长音和伴奏中急促的音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相互推进深化,增添了紧张,悲愤之情。其中板子等戏曲常用乐器的加入,体现出现代民歌中民族音乐与戏曲音乐的结合。

  唱段“孟姜女雪中送寒衣”后,速度趋于缓慢,即将结束,比较自由。歌词“声声血泪声声唤,天也昏来地也暗”为喧叙句,演唱中运用浓厚哭腔与诉说结合去演绎,努力把当时孟姜女千里为丈夫送寒衣,却知丈夫去逝噩耗的那种伤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尾声的情绪是最高涨的,“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漫青山”,从刚劲有力的快板转为哭天喊地慢板,集中表现了千千万万下层劳苦百姓被苛政徭役逼迫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沉痛灾难。歌声中充满了劳苦大众对当时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愤恨。

  两千多年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和音乐,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它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结晶。她的生命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变换,战火的蚀骨燃烧,洪水的迅猛冲蚀而窒息,千百年来她的歌声依然如此温柔、甜美悠扬;这一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歌声,伴随着黄河朵朵的浪花,卷起昆仑如絮的春风,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荡漾,充分完美的显示了她在柔美中所蕴含着的那股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东方艺术文化特有的独特魅力色彩。

  参考文献:

  [1]顾颉刚 钟敬文等.孟姜女故事论文集[D]. 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 19839

  [2] 梁岷冬 王志信的艺术歌曲《孟姜女》的艺术特色与演唱诠释[J].音乐创作.2010 年03 期

  [3]周锋.孟姜女的传说[J].中国地名;1996 年06 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