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者众,四川动力电池如何更有“动力”?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四川,动力,电池
  • 发布时间:2023-12-30 11:42

  文、图/本刊记者李莲

  谈起新能源汽车,就不得不提起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占据整车成本近40%,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当之无愧的“命门”。

  2023 世界电池大会上,四川提出到2025 年动力电池产能达到400GWh,全产业链产值超过5000亿元,并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四川,凭什么?

  发展高地全国六分之一动力电池“四川造”

  看投资,2022 年四川锂电投资额占全国的11.3%,成为全国投资热门地之一,今年又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中。

  看产能,2022 年,全省动力电池产量83GWh,同比增长388%,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看集群,全省已落地具有生态主导力、市场竞争力的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 余户,正在形成以宜宾、遂宁、成都、眉山、雅安等地为主要承载区,甘孜、阿坝等资源地为支撑协同的动力电池发展格局。

  回望四川动力电池产业来时路,可以追溯到2019 年,宜宾与行业巨擘宁德时代的牵手。

  2019 年9 月,在宜宾首次接触宁德时代洽谈招商近两年后,动力电池制造项目终于落户宜宾,定名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时代),并在此后持续扩大投资和新建产能。2022 年,四川时代产销动力电池72GWh, 产值560 亿元,占当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产值的63%。

  除四川时代项目外,目前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还包括了时代吉利、天宜锂业、锂宝新材等项目,横跨动力电池基础原材料、六大组件、生产装备、环保装备、物流仓储等领域,推动形成以宜宾三江新区为核心、县(区) 经济开发区为支撑的“1+N”产业布局和“氢氧化锂、磷酸铁锂等上游基础原材料—正负极材料等6 大组件—动力电池电芯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

  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狂飙”的态势是动力电池产业向四川聚集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成为动力电池投资热土,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布局四川,中上游材料企业也纷纷加速入川。

  截至2023 年4 月,全省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65 万辆,居西部第一,累计建成充电桩超16 万个,基本构建了覆盖全面、方便快捷的城市充换电网络体系,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也将反向促进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入局者众产业发展能否再加速

  四川已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高地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全国动力电池市场不再供不应求,多地竞相入局动力电池产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 年1—8 月,动力电池产量达419.7GWh, 而装车量为219.2GWh。高工锂电预计,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将降至50%,国内几家主流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也在大幅下降,其他尾部电池企业产能闲置情况更为严重。

  在抢滩入局的省份中, 江苏、福建等实力较强。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江苏是我国动力电池现有产能最高的省份,已投产产能近150GWh,拥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知名企业。其次是福建, 动力电池现有产能近140GWh,企业主要为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浙江动力电池现有产能在15GWh 以上,企业主要为瑞浦能源,安徽动力电池现有产能为10GWh 以上,主要企业有比亚迪、国轩高科等。

  纵已“入局者众”,各地还在不断发布相关的产能规划。云南提出,到2024 年,形成100 万吨正极材料、50 万吨负极材料、15 亿平方米电池隔膜、20 万吨电解液、9 万吨铜箔、50GWh 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20 万吨电池绿色循环利用的产能规模,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 亿元。福建提出,争取到2025 年,全省锂电池产能规模突破500GWh, 全产业链产值超过6000 亿元。贵州提出,到2025 年,形成年生产能力动力电池110GWh,正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300 万吨,负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40 万吨, 隔膜10 亿平方米,电解液及其上游原材料35 万吨,电池回收规模40 万吨。山东提出,持续做大锂电产业,打造涵盖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电池制造、终端应用、拆解回收等全环节产业链条,力争2023 年年底前锂电产能达到110GWh/年左右。湖南提出,力争到2023 年,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0 亿元,电芯制造企业产能突破30GWh。

  全国动力电池地区之争、企业头部之争逐渐白热化。四川动力电池路在何方?这需要慢慢探寻。

  动荡中有变革危机中有先机

  如果以2020 年9 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为起点,动力产业此轮高速增长已持续近三年,各界普遍认为动力电池产业正处在变数和机遇并存的“十字路口”。对于四川而言,当下也正是更加考验地方战略决策、产业政策和布局方向的关键期。通过行业观察、调研走访,总结了业内目前较明朗的向外、向内、推新三条路径。

  向外:“续航”全球《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我国的动力电池产能已超过新能源当前发展所需,但放眼全球,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用能结构深度调整的态势下,全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增长,动力电池需求呈“高景气”增长态势。集邦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从GWh 级增长到TWh,到2030年超过3TWh。

  中国的动力电池在全球范围具有产业链、规模、产品、制造、技术和成本等优势,但欧美国家通过出台保护和扶持政策, 如欧盟的《新电池法》,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加快培育本土产业链企业;日韩等国政府则通过制定战略目标,如日本的《蓄电池产业战略》,韩国的《2030 二次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等,以期利用先进技术赢得未来发展领先优势。四川何以更好助力中国动力电池“续航”全球?其一,动力电池企业可加速创新产品落地。如,超快充的电池产品或规划。其二,省内正负极、电解液、生产设备等相关企业可“抱团取暖”,携手材料研发和工艺开发,提升新材料研发速度和质量。其三,省内部分动力电池企业要补齐碳管理的短板,一方面降碳能体现国家、社会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代表了企业的供应链掌控及生态建设能力。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提到,100% 使用绿电并进行溯源认证,“零碳工厂”才能走出国门。

  向内:提高创新能力

  激烈竞争必将迎来优胜劣汰。谁能率先实现技术创新突破,更好提升电池性能,特别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续航、安全,谁就可能胜出。

  2023 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马仿列指出,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驱动新一代电池技术发展。在结构创新方面,电池系统结构向无模组化、高集成度方向发展演化。如,大圆柱电池体系能更好融合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全极耳和干法电极等多项新技术和新工艺。

  《2023 中国大圆柱锂电池行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 月,全球大圆柱电池已布局产能超450GWh, 目前46 系大圆柱全极耳电池在国外已实现量产,国内处于小批量出货、送样阶段。预计2022—2027 年,全球大圆柱电池出货量有35 倍增长空间。

  “对部分终端消费者而言,‘里程焦虑’是迈不过去的坎,大圆柱能实现更长续航里程,未来市场值得期待。”作为大圆柱的拥趸,成都亿纬锂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邓琳描绘了46 系大圆柱电池的蓝图。国内外其他知名电池厂商亦在稳步推进46 系大圆柱电池布局,大圆柱电池的起量,能拉动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市场需求。

  推新:聚焦新型储能

  电池也可以“不止于车”,当前新型储能被认为是电池厂商新的下游应用领域。

  新型储能,就是在水电、风电等季节性供电过剩时储存起来,缺电时再使用,需要大量的电池等储能设备。从市场来看,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发展储能对于消纳新能源、增强电网稳定性、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从政策端来看,新型储能行业作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方向。2021 年8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 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 万千瓦以上。到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其中,上述意见明确要求推动锂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因此,四川可加强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新型储能相关的锂电池产业链将迎来较大的市场机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