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成长——驱动小学青年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力量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项目,学习,成长
  • 发布时间:2024-01-13 17:03

  李悦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广,对于小学青年班主任的综合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应该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青年班主任缺乏实践经验,对于班级问题的处理以及和家校沟通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困惑,缺乏一定技巧,从而影响工作效率,成长速度滞后。项目式学习是借鉴了国外的项目式学习概念,在培训中以培训主体教师为中心,用设置项目的方式提出时下较新、较热的培训主题,围绕班主任工作中产生的真实问题设置情境,进行任务驱动。借助项目式学习模式能够帮助青年班主任在不同阶段力求突破的难题和困境,灵活设计青年教师培训方案,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青年班主任进行设计解决策略、合作探究等活动,创新青年班主任的学习方式,综合培养班主任的整体思维和能力,强调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转变工作思维方式,使青年班主任的专业能力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迅速成长,积累经验,以老带新,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是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保障,是班集体所有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实施主体,是与各学科教师之间联系的纽带,是架设学校、家庭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而青年班主任对于工作富有极高的热情,但由于缺乏德育教学工作经验,难免会在实际工作中力不从心。

  以我校为例,在前期针对青年班主任的调查显示,在目前一些青年班主任培训中容易存在一些被忽略的问题,例如忽视了班主任的实际需求,培训的内容缺乏实操性等,因此培训并未达到良好的效果和预期目标。在班主任培训方面,如忽略这些问题,空谈理论,班主任的成长则会较为迟缓,不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十四五”(第二批)中小学德育课题“项目式学习促进小学青年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研究”,旨在从学校实际问题入手,借鉴项目式学习方式,以此为主导,从“研究、行动、提升”三部曲出发,为青年班主任的成长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1 项目式学习的定义

  班主任培训的目的是加强专业化发展,优化队伍建设,刚入职的新教师由于在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经验不足,往往容易出现理论知识过关,但面对真实的突发情况时却不知如何下手。

  项目式学习由美国教育学者克伯屈引入教育学中。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式学习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掌握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看重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技巧和能力,例如怎样获取知识,怎样计划项目,还有怎样控制项目的实施,怎样加强小组沟通和合作等。

  在此之前,项目式学习多运用于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执教者,学生是学习者。但对于小学青年班主任而言,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仍然是一位学习者。因此,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通过围绕班主任工作中产生的真实问题设置情境,通过任务驱动班主任进行设计解决策略、合作探究等活动,创新青年班主任的学习方式,综合培养班主任的整体思维和能力,强调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转变工作思维方式。

  在青年班主任培训中,讲座、讲授是比较常见而传统的形式,但频率较多往往会让人产生疲劳之感,降低了学习效率。班主任培训是班主任成功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应该对班主任学习培训更加重视和加强管理,重视对于班主任学习的有效性,让每一次培训都能够尽可能达到学习目标。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其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体验为经历。深入研究项目式学习方法的基本特点及实施步骤,以小学青年班主任为学习者中心,青年班主任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同时邀请专家、领导或骨干班主任等进行指导,全面提升青年班主任理论知识水平及综合素养能力。以项目式学习为方法的形式,能够明确班主任在不同阶段力求突破的项目,灵活设计培训方法,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 项目式学习的运用

  2.1 钻研阶段——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教育工作较为复杂,存在较多常见的共性问题。作为班主任,除了承担基本的育人任务,更要促进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一个班集体的管理涉及班主任多方面的能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程度对其工作的质量、过程以及效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班主任的这些工作的效果又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往往会因缺乏经验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而日常的班主任培训并不能实际解决这些问题。小学班主任的专业能力范围较广,涉及德育、家校、学生心理等各个方面。现行的青年班主任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过程体验都较为单一,教师的参与度、互动性、收获感不高,大部分青年班主任是被动接受与学习,难以满足班主任多元化的成长需求。

  开展青年班主任的项目式学习时,要立足于实际,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研,例如以年级、学段为分界点,从学情出发,可以选定近段学生群体出现频率较高的不良现象,或是新手班主任难以解决的教育问题作为主题,通过诊断、交流、探讨等方式,重现具体情境,让参会的班主任一起审视和分析问题,对问题解决的结果给予假设或肯定、强化,或否定、修正,在学习中彼此跟进,促进对自身教育行为的改进。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找到对症治疗的“特效药”。摒弃传统的“你讲我听”模式,让所有参会的班主任,都能够进入主题。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参与人都是主角,在这种形式下,人人都是思考者、探索者、发现者,不再陷入被动的“边缘角色”。

  根据小学学段的特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需求,这也导致不同学段的班主任所面临的困境及自身成长痛点的异同。通过对我校青年班主任的调研,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专题:关于班级建设的研究;关于学生发展心理的研究;关于如何有效地发挥学生积极性;如何有效促进家校合作;关于如何发挥班集体的育人价值问题的研究等。

  因此,针对以上这些主题,用项目式学习的形式,能够做到一个专题解决一个问题,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能够充分体现出教育的学校特色。只有基于专题的培训课程的设计,才能够契合本校班主任的工作需求,从培训实际出发,才能有效进行总结提炼,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促进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2.2 行动阶段——绝知此事要躬行

  项目式学习的模式并不死板,它应用到青年班主任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专业化的成长发展。如何界定班主任是否在专业水平方面有所成长,这就开启了项目式学习的下一阶段——激发班主任自身的学习兴趣,激励青年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在行动阶段中发现,青年班主任在培训学习后,学习能力明显得到提高,但缺乏一定的问题意识和研究精神,虽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但是对于问题的预设缺乏一定判断力,对于大部分问题不一定能提出可行、科学的解决策略。教学情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一剂良方能够应对多变复杂的教学情况,因此,要求青年班主任要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有发现问题、预设问题的良好习惯,从学习者逐渐过渡成研究者。

  教育是面向人的学问,不同的教育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也因此在教育领域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的经验更为关键。为了使班主任的专业化能力能够快速提高,从基础素养的一般性要求到当代班主任的特殊专业素养,学校德育处可以开展项目式的教师竞赛,例如主题班会设计大赛、情景答辩、户外拓展比赛等。从专业知识理论、德育实际问题、家校沟通案例等方面出发,加强班主任对应理论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主任对于专项培训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而项目式的教师竞赛中往往会创设情境或给予材料,参与者不仅能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整合,而且能从其他参与者中获得更多的启示与灵感,对实际教育教学起到不小的帮助作用。

  2.3 学成阶段——知不足而奋进

  在对班主任教师特别是缺乏担任班主任经验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时,经验的分享和案例的总结也不容忽视。在进行项目式学习时,可以通过案例的撰写、互学等方式,提醒班主任将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归纳。更进一步来说,学校可以通过一些专业能力竞赛来检测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是否达到一定要求,以及突破每位青年班主任的成长点。通过规范性的要求来进行检测,例如班主任能力大赛理论文献方法的“应知应会”部分,或是班会活动设计部分,能够更加直观了解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是否通过“项目化学习”得到了提升。

  青年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关键在于教师的自我发展,作为教师,学习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善学不仅仅意味着浮于表面,更要思虑背后蕴含的道理,才能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课题组通过项目式的任务方式,激励本校青年班主任的内在学习动力。同时在项目式学习培训后,鼓励教师进行案例分析的撰写,案例分析对提高班主任的研究和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班主任进入“实践—反思—提高—再实践—再反思”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撰写案例为班主任提供了提高班级管理实效性的机会,发展了班主任专业化的问题意识与能力。班主任可以将理论作为一种参照,采用分析、比较、判断等手段,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得失,不断拓宽德育视野,引领班主任工作走向专业化。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核心,从事着塑造学生心灵艺术的工作。而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笔者时常在思考:如何才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达到有效提升与成长呢?

  怀抱着同样的发展目标,笔者与同校的张可老师、娄波雅老师组成了一个项目式学习小组,为校级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做准备,我们系统地学习班主任相关理论知识,从法律法规到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书籍,我们在交流中分享困惑,各抒己见,彼此解惑。

  在备赛的过程中,我们阅读了许多专业书籍,例如《从班会课到成长过程》《班主任心育活动36例》《优秀班主任的60个管理创意》《小班级,大教育》等。在阅读专业书籍的过程中,笔者被书籍中一个个充满智慧的班会设计吸引,被一条条鲜活的教学理论感染。在遇到班级管理相关问题时,笔者会下意识地回想相关的教育学及心理学理论,解决问题不急于一时,更要从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学以致用,并将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写进教育成长案例中。

  以家校沟通为例,孩子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某一瞬产生的,问题背后的家庭原因更值得我们探索。对于这点,张可老师和娄波雅老师也深有感触。巧的是,我们项目小组成员正好执教的是三个不同的年龄段,正好可以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充分了解各个年龄段的学情,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家长的沟通技巧。在课后自我学习的时间,我们分享自己在德育过程中遇到棘手并成功解决的案例,为情景答辩或班会设计环节可能出现的类型进行模拟。

  作为教师,学习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善学不仅仅意味着浮于表面,更要思虑背后蕴含的道理,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抱着这样的理念,当笔者参加校赛时,最初的紧张和担心一扫而空,当笔者站在台上表达自己对于题目的见解时,收获了成就感和肯定。前辈的关心和鼓励如山间清风,吹散心头的尘埃。而我们三人也成功会师校级决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代表学校参加镇赛。

  由于我们三个参赛选手都缺乏实战经验,“项目式学习”小组不断壮大,邀请了我校德育主任邓静华主任,具有实战经验的何倩玲老师、区宇斯老师,以及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班主任杨洋老师、彭惠清老师、刘娟老师作为智囊团加入了我们的“项目式学习”小组。

  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更需要交流。借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大格局培训理念,成员们把自己日常班级管理和专业发展中的优质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交流分享。邓静华主任从赛制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在教育成长故事撰写部分,区宇斯老师强调从细节处抓住教育契机,把握故事的起承转合来体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成长。何倩玲老师结合自身的备赛经验,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

  为了提高效率,根据赛制,我们三个参赛选手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了分工,在导师团的成员们的协助指导下,每人准备一个部分。暑假的来临并没有让我们松懈心态,导师成员们在心理上不断给予我们鼓励,在赛事上对我们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空间的距离无法阻挡我们的学习热情,在暑假时,我们人均阅读不少于五本教育书籍,教育案例撰写十余篇,每个人的初稿到定稿,经历了不少于7次修改。导师团的成员们逐字逐句斟酌,甚至在每一个段落衔接过渡上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备赛情景答辩环节,通过观摩近几年省赛、市赛实录,将选手作答和评委提问一一做好摘录。罗列不同的题型,整理带有个人风格的答题思路。备赛班会设计环节,针对在班级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主题进行说课稿的撰写,累计二十余种,最后把资料整理成册,看起来就像一本专业书籍一样厚。但这并不会让人畏惧,因为通过不断摸索,我们的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

  为了更好地进入比赛状态,我们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互相进行赛事模拟。会后反复观看视频,相互点评,再结合建议,不断反思总结再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开阔共同体成员的视野,增长共同体成员的见识。短短的一个多月让人倍感充实,通过对教育情景的分析,我们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并不断设想,如果在自身工作实际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和研究。

  不知不觉,在备赛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个人专业化的成长,不仅仅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去解决困惑,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钻研,做到知与行的融合。教育的智慧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而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是一个团队。在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中,只有多方联动,凝聚价值共识,才能不断丰富班主任成长策略,探索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新途径。

  在镇级比赛的舞台上,我们与来自全镇三十多所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们巅峰对决,比拼教育智慧,交锋教育观点。我们克服了短板,几乎都以脱稿的形式完成了各自负责的题型。面对强劲的对手,我们从容面对,淡然处之。比赛尘埃落定,我们取得了团体赛特等奖的好成绩。这并不是个体的成果,于高山之上,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这一切都离不开我校的“学研行”青年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它破解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无动力难题,让青年班主任能够自觉上下求索,凝聚团队力量,助推专业成长。

  3 项目式学习的拓展

  青蓝相继,弦歌不辍。在教学工作中,榜样的力量不容忽视,对于学校而言,搭建一个班主任成长同盟体对于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可以采用青蓝结对的方式,将专业能力强的班主任与新手班主任两两组队,组成项目小组,骨干班主任为新手班主任答疑解惑,双方在教育教学中互助互学,能够极大激发青年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项目小组的团队合作学习,成员之间容易形成心理和行为的某种默契,寻找到更好的工作状态。通过相互合作,双方平等地交流沟通,探索钻研,成员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项目小组可以根据班主任的年龄、资质、能力、任教的年级组成不同的学习团队,根据感兴趣的话题确定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和实践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定时定期交流分享成功的经验、学习的体会,商讨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发挥学校骨干班主任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团队活力达到学研促行,知行合一。

  青年班主任项目式的学习并不完全围绕问题情境展开,应始终把专业化发展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学有所创。阅读与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每学期,学校可以为教师列出阅读书单,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组成不同的阅读项目小组。组织教师针对阅读的书籍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可以发挥示范作用,还可以通过主题宣讲、情景演绎、互动点评等形式,引导教师沿着“交流—实践—反思—提升”的路径,形成有效的经验进行辐射和推广,切实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加强班主任的自我学习意识。面对新手班主任这一群体,学校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书籍,如《今天怎样“管”学生》《班主任兵法》《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爱心与教育》等。并定期指导班主任进行阅读,举行阅读分享会,促使班主任反思与实践,从而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从理论高度对工作经验进行思考、抽象与概括,从中提炼归纳出自己的教育主张。提炼教育主张有助于班主任将零散的感悟上升到系统思考,将浅层感悟上升到深度思考,将经验感悟上升到理性思考。

  广泛阅读与多元学习,不仅能使班主任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拓宽自己的视野,学生也具有向师性,良好的学习品质是最好的身教,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让学生受益终身。班主任良好的学习品质是打造良好班风学风的必要条件。

  4 结语

  青年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与此有关的项目式学习内容应做到合理化,突出体现实践性、体验性、创新性原则。在学习内容上坚持立足实际、高效赋能的原则,形成具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才能够达到促进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的发展目的。这要求我们在理论上要做到不断与时俱进,在方法上不断开拓创新,围绕建班育人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反思,才能培养一支开拓进取、素质优良的班主任队伍。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怡海小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