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班主任,学困生,作用
  • 发布时间:2024-01-13 17:05

  李佳利

  学困生的出现,会对义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对于初中班主任教师而言,需要主动肩负起学困生转化的重要任务,对学困生转化应高度重视。为了能够真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发挥班主任教师的重要引导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分析有效转化对策,旨在改善初中教育阶段的学困生现状。在普及性基础教育阶段,每一名学生均具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丰富个人专业知识储备,使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班主任教师需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高度重视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掌握学困生形成原因,并探讨切实有效的转化方法,真正促进其发生改变,这有利于学困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1 初中教育阶段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1 学校因素

  部分学校在构建管理制度体系的过程中,通常会将升学率的提升作为管理目标。若学校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再不重视学生的个人表达时,容易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发挥。对于学困生而言,受到自卑、抵触等不良心理的影响时,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所以在学校实施管理工作时,总体难度随之加大。

  依据新课改方面的要求,初中教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但部分教师在研究新课改的核心内涵时,未能准确、深刻地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为了不断加快教学进度,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并未将学困生学习需求纳入考虑范围内,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逐渐增多,不利于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对学困生的转化造成了阻碍。

  1.2 社会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已经接触了手机、电脑等设备,由于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自控意识,在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通常容易在网络游戏中沉迷,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网络游戏当中,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随着社会的开放性的不断增强,在多数网络平台中,错误言论和激进思想不断涌现,如“学习无用论”等,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具备较好的辨别能力,在接触错误思想观念时容易受到侵蚀,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念,对当前的学习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阻碍了义务教育工作的推进。

  1.3 家庭因素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家长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部分家长使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在严格管控和约束孩子时,并未考虑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和思想波动较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改善。另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采取放纵态度,把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孩子缺乏关注,导致孩子在日常学习中处于迷茫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养成。

  1.4 自身因素

  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由于缺乏健全的人格心理,如良好的意志力、抗打击能力等,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丧失学习自信心,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教师和家长的管理方式,若学困生对其缺乏正确的理解,时常会出现逆反心理和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干扰。学困生在日常的学习阶段,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导致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强,所以往往需要借助他人的监督和管理,才能够展开学习,但该类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形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养成。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尚未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时,难以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借鉴他人学习方式时,又与个人学习情况不相适应。例如,在课前准备阶段,部分学困生对预习活动并未引起重视,而在课后不能自觉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导致学生难以高效地吸收所学内容。

  2 初中学困生转化中班主任教师的重要作用

  2.1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初中班主任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学科知识结构,结合学困生当前的知识体系构建情况,在了解和掌握之后,还需要运用适合学困生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确保学困生知识结构建设的完善性。

  例如,对于智力型学困生而言,其特点是在观察事物时不够深入,缺乏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在课堂学习阶段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速度相对比较慢,容易存在表示混乱的现象。对于该类学困生而言,在学习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较于其他学生要更多,但最终的学习成效却并不理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培养智力型学困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做好辅导工作,结合学困生的主要学习需求,从简单的问题着手,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引导学困生由易到难逐步攻克学习难题。班主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单独为学困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钻研,之后跟上其他学生的学习步伐,使学生获得正向反馈,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2 排除客观环境干扰,使各系统相互推进

  学困生容易受到家庭背景、学习环境、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避免不良倾向因素对学生学习造成干扰,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个人帮助、家访、谈心等多种方法,帮助学困生排除不良干扰。之后,教师再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实施跟踪教育。例如,部分学困生沉默寡言,学习兴趣并不高涨,在课堂提问阶段,学生通常缄默无语。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学困生通常会留空或者出现乱写一通的情况。

  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充分理解,同时应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若学生家长疏于监管和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够自觉和主动,在待人处事方面具有随意性和冲动心理。那么教师在掌握学生特点之后,需要找准亲近该类学生的契机,引导学生运用感恩、享受的心态正确看待生活。另外,还可以组织其他学生对学困生给予帮助,在学生一同玩耍、做作业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其他同学的信任和友好,使学困生能够感受到与他人相处的快乐。

  需要注意的是,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探索针对不同学困生的有效转变方法,帮助学生排除外界客观环境的干扰。从学校、班级、家庭多方面着手,使各系统能够相互推进、相互配合,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应耐心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在初中教育阶段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作用。

  2.3 排除学生情感障碍,非智力系统有序化

  由于学困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在短时期之内难以促进学生迅速改变,此时需要班主任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引导学生。对于每一名学困生而言,在认知、学习的过程中一旦获得成果,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培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更有勇气。

  以语文学科为例,部分学困生在朗读课文时声音洪亮,并且具有良好的朗读条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辅导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出色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赞许,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养成。部分学困生在书写时严谨、认真且字迹工整,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书法技巧加以指导。

  由此可见,班主任教师若能够充分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困生在学习时发挥个人特长并展示个人优势,在学习的过程中则可以享受成功和收获的快乐,增强学困生的学习愉悦感,使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使学困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更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3 初中教育阶段发挥班主任作用并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相关对策

  3.1 明确学困生转化中对班主任教师的基本要求

  (1)班主任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和交流

  在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时,应从思想层面引起班主任教师的重视,在教师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之后,引导家长理解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性,并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尤其是针对学困生,需要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多方面努力,能够为学困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班主任教师需要了解学困生整体状况,帮助学生做好日常学习规划,由学优生和学困生相互配合,引导学优生为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帮助。采用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方式,形成可靠、和谐的同学关系。在学困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教师还应了解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转化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结合学困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有效改善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2)班主任教师需要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

  班主任教师应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个性特点,并在教育教学阶段为学困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班主任教师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时,既要突出班级活动的教育价值,还应借助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加强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联系,形成积极的情感联络。另外,班主任还需要运用鼓励性的话语,对学困生予以积极的鼓励,使学困生受到教师鼓励话语的影响,逐渐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如“某某同学的思路清晰,在表述时比较准确,请大家鼓掌以示鼓励”等,运用具象化的话语描述,使学困生能够明确个人优势并加以发扬,发挥积极的现实价值,带动学生持续学习,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目标。

  (3)注重班主任教师个人发展

  以初中阶段班级管理工作为例,班主任教师属于班级管理阶段的主要参与人员,成为学困生在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班主任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水平。班主任教师在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情况下,若具有更为专业的工作能力,可以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班主任教师需要在思想层面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给予足够关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客观、全面地审视学困生,避免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对学生优秀品质加以培养,更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阶段,学校方面需要定期组织班主任教师参与培训工作,重视对班主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以带领班主任教师参与专业学习活动,通过以身作则,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榜样作用,为学困生的转化带来引导。

  在课余时间,班主任教师在自觉强化学习能力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掌握更为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日常教育教学阶段,班主任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充分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有效提高学困生的转化效率。学校也可以将学困生转化等项目放入班主任考核项目中,更好地督促班主任教师,通过积极鼓励班主任教师参与培训与考核,使班主任教师借助有效方法和经验更好地完成学困生转化工作,利于整体班级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

  (4)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为避免学困生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班主任教师需要结合学困生的学习现状,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基于健康的环境条件,对改善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可以不断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利于整体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每周组织班级会议的开展,将“学困生学习成绩提升”作为主题,引导班级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当部分学生进步程度较大时,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使每一名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使学困生也可以感受其他同学给予的关心和照顾,并在后续的学习阶段充满动力。

  3.2 优化传统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困境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的获取方式逐渐便利,涌现出不同类型的知识获取平台。初中学生在学习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时,可能会出现并未完全理解或者消化的情况,在长时间问题的积累过程中,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并未提升,所以该类教学形式获得的效果微乎其微,无法确保学困生能够获取长足进步。因此,班主任教师在促进学困生转化时,需要从传统教学方式着手,在转变的过程中融入现代化教学方法,如微课、多媒体教学等等,可以有效帮助学困生摆脱当前学习困境,便于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知识,为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提供基本条件。

  例如,为引导学困生对所学知识具备更加清晰的认识,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视频的形式,结合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和日常学习习惯,分析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并在微课视频中出具相应的解决办法。学困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选择性地观看视频内容,并从中找出对应的问题,借鉴视频中提到的解决办法,不断积累问题解决经验,完成对自我学习方式的改进,并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利于学困生自信心的养成。

  在面对学困生跟进教学进度比较困难的现状时,班主任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积极配合,制订针对学困生的专项学习计划。结合学困生尚未完全理解的知识点,或者在日常教学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采用录制微课视频的方式,及时将其发送给学困生,使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并深入学习,直到学困生能够消化并掌握知识点为止。

  3.3 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班级班风

  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若过度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优秀班级文化的建设,不利于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所以会阻碍学困生的转化。班主任教师的需要对班级文化建设引起高度重视,致力于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困生的学习心态产生积极影响,使学困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展开学习,自然而然能取得学习方面的进步。

  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思维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当前的思维发展体系不够完善,处于正确价值观念树立的关键时期。班主任教师在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初中阶段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和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使同学之间能够互帮互助,学困生在感受其他学生给予的关心和关怀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更有动力。

  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时,基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利于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在充满活力的班集体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困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养成。班主任教师应注重对传统教育理念的转变,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注入全新内容,为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4 学困生转化中发挥班主任作用的注意事项

  4.1 展开谈话时应具有针对性

  班主任教师在与学困生谈话的过程中,应选择有针对性的谈话内容。在一般情况下,教师采用批评、劝说、谈话等多种方式,对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会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所以,教师应有选择性地设置谈话内容,通过平等交流、对话的方式直接触动学困生的心灵,使学困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教师的爱护与关心。教师所选择的谈话内容需要与学困生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与学困生的切身利益相关,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主动表达。

  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采用列举事例的方式,使学困生逐渐意识到持续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严重危害。教师在谈话阶段需要与学困生之间保持平等关系,报以尊重的态度向学生摆明事实并讲明道理,使师生之间可以坦诚相待。通过谈话放松学生的心情,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班主任教师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在面对学生时将心比心,积极理解学生当下的想法和行为,以宽容、仁慈的态度给予学生温暖,为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提供基本条件。

  4.2 明确学困生转化属于长期过程

  初中阶段学生在长期受教育的过程中,主要目的是获取知识并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进而在社会发展趋势中立足。因此,对于学困生转化工作而言,同样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应明确意识到该项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部分学困生由于缺乏良好的意志力,且当前的自控力不够强,因此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并不完全一帆风顺。所以,班主任教师也不应出现一劳永逸的心理。教师应充分做到持之以恒,积极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使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并循序渐进地实现转化。

  4.3 合理掌握评价分寸

  奖优惩劣属于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在批评或者表扬学生时,应遵循合理化的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带来促进作用。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应结合学生每一次的进步情况,注重对表扬分寸的合理控制,避免表扬的次数过于频繁。教师在赞扬学生时,不仅需要具有爱心和耐心,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表扬,还应认真帮助学生纠正缺点,避免在后续的学习阶段再次出现错误。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予以批评,但应避免用恶劣的态度面对学生,而是需要采用含蓄、幽默的语言,使学困生能够从心理层面认可并接受教师的批评,理解教师批评实质上是对个人发展的关心。

  5 结语

  在初中教育教学和工作中,学困生的出现逐渐成为实施班级管理、初中教育等工作时的难点与重点。为有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班主任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明确自身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所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实施学困生转化工作时的相关要求。在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师生之间建立良性关系并相互配合,便于学困生转化工作更好地展开,在改善学困生现状时,有利于促进初中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学困生帮扶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1256。

  (作者单位:天水市武山县鸳鸯初级中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