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 发布时间:2024-01-21 17:00

  林婷(福建省霞浦县盐田中心小学)

  摘要:受师资力量、教学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个体认知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即使面对相同的知识内容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这点在对学生逻辑推理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学习中尤为突出。为了弥补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法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接受新知识,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文章针对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进行了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进而因材施教,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理念,通过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和分层回顾,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主动学习知识,发散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教学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主交流、讨论,教师辅助学生准确表述学习思路和方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体验。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和学习潜能,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管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在数学理解能力、思维结构、学习态度、教学内容、掌握程度、教学效果、反馈结果方面的差异而制订的针对性教学方案。教师按照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对教学内容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区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分层教学是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体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力。

  二、分层教学的优势

  1. 突出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而不应该“一视同仁”。学生之间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是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让学生数学题目分别发表各自的看法,在交流中成长,在讨论中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优等生,鼓励他们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对于中等生,应该让其熟练掌握知识;对于学困生,鼓励学习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增强学习自信心。因材施教,教师才能够发现每名学生的独有特点。

  2. 发散及延展思维

  分层教学也是扩大学生逻辑思维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方式。分层教学既能满足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统一认识,帮助其打好知识基础,又能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启发,予以思维的延展性和发散性,以及难度逐渐递增的数学思维培养。教师对于学生正确的解答方案要予以肯定,组织学生分析不同数学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的优越性,以最大限度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 调动学习积极性

  数学知识涉及的概念多、框架大,内容抽象,很多学生因此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交流讨论较少,缺少开放思维和自我思考的空间。而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中 “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这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当下的数学学习现状。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更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的运用策略

  根据分层运用对象、实施阶段和教学方法的差异,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分层教学的运用策略。

  1. 做好教学环节与教案分层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分层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而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例如,每个课时中,教师可以设定2 ~ 3 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一层次是基础层,要求全体学生基本掌握;第二层次是深入层,除了学困生都要能灵活运用知识,能有效解答各类题型;第三层次是高级进阶层,目的是使优等生能够举一反三,应用概念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教学设计以促进全体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为目标,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既要考虑到如何利用教学语言和案例使学困生能理解基础知识,又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新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2. 做好不同程度学生的教学与引导

  学生数学学习层次的差异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是分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在授课时,教师不仅要采取分层教学,还要采用分层提问的方式,以此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多学困生不愿参与课上互动,教师也就不容易了解这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通过分层教学的学生展示、学生答题环节,教师可以快速地了解学生的课内学习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简单、基础的问题出发,并选择学困生来回答。当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时要予以肯定,回答有难度时要予以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之后,在教学中逐渐加深教学难度,并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根据教学难度的深入逐层回答问题,以激发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基础概念认知阶段,教师可以从概念入手,先列举生活实例介绍基础概念。为了使学生都能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先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直观认识,然后以鼓励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数学公式应用阶段,教师可以让中等生回答问题,并给予其正确引导和及时鼓励。在较为复杂的计算阶段,这部分内容可以由教师出题,让优等生现场作答,通过应用题判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情况,通过讲解和示范,加深优等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困生对题型有多角度的学习。

  3. 做好小组分层促进学习互助

  在数学课堂中采用分组合作讨论说理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等生可以临时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让中等生讲解一些简单的数学题,帮助学困生进行知识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能使优等生收获学习成就感,还能促进中等生和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另外,不同的学生对于题目的思考方式和算法也各有不同,小组中的优等生可以向中等生和学困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从优化思考方式上来解决数学学习的难点。

  4. 布置分层课后作业,做好学生评价分层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通过分层设计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布置一些与教材例题和课后习题相似的数学题;其次,布置计算难度加大,或者需要更多思考的数学题;最后,布置一部分拔高题目,如需要综合利用数学公式才能得出结论的题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此使大多数学生逐步适应作业难度,并不断提高其对知识的内化能力。在作业分层的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评价分层。对于学困生和中等生的知识学习程度,评价方式要以鼓励为主,多给予其积极评价,同时提出向更高一层作业挑战的希望。而对于优等生,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评价方式以客观为主,目的是使学生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收获更多的知识。

  分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关注到每名学生的发展。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设置可行的学习目标,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从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演算、计算误区、灵活变换等多角度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而对分层教学情况不断进行动态调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

  基金项目:霞浦县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双减” 背景下,分层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2022X-111)。

  参考文献:

  [1] 李健全.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

  [2] 赵学刚.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读写算,2020(29).

  [3] 张一强,谢修红. 因材施教共同进步:分层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