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教育思想
  • 发布时间:2024-01-21 17:08

  朱洁(甘肃省庄浪县永宁小学)

  摘要:习作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习作教学长期面临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教育思想,还原习作教学的本真,让学生感受到习作之于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作用,进而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完成习作练习。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习作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采用搜集网络资源、深度解读主题、当堂随笔练习的方式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教育思想

  面对习作练习,学生往往表现得无从下手,经常是在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后仍然无法灵活地运用现有素材,甚至不曾在习作中表露过真情实感。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习作,必然存在内容生硬、东拼西凑的情况。结合生活教育思想来看,学生不适应习作练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生活体验,其在课堂学习中只能接触到教材内容,导致生活视野不开阔。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结合生活教育思想,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实现高质量的习作教学。

  一、生活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与“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教育思想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努力的方向。生活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生活即教育” 思想揭示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强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鼓励教师将真实的生活场景作为教育素材,挖掘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社会即学校”思想主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认为只有将整个社会都列为教育的范畴,才能使学生得到终身教育;“教学做合一”是教育的根本原则,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组织学生投身于实践,使学生在劳力上劳心,用行动充分验证课堂所学。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思想,能够将课堂教学调整为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模式。尤其对于综合性较强的习作教学,教师以生活要素铺垫习作练习,能使学生将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应用于习作中,有效改变以往学生机械化习作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入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教师要先深入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从生活中寻找知识的来源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达到“从生活来,到生活去”的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思想的策略

  1. 搜集网络资源,丰富素材积累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但是,学生如果只了解教材内容,而缺乏对生活的理解,将无法均衡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在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广泛搜集课外学习资源,结合课内教学需求,将有益于习作教学的内容呈现在课堂中,便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积累。目前,互联网教学资源的种类愈发多样,不仅题材丰富,而且呈现的形式也各具特色。因此,教师可以在搜集网络资源上多下功夫。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 三年级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一课在介绍习作主题时鼓励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制作观察记录卡,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完成习作练习。学生初次接触本节课的习作主题时,由于观察自然中植物的经验较少,无法立即想到自己喜欢什么种类的植物,比较迷茫。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教师可以提前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源,如选择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观赏植物,下载观赏植物开花时的延时摄影视频,并搭配优美的背景音乐和文字讲解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微视频,与学生一同观赏植物之美,并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种喜欢的植物,在生活中进行栽培,最后按要求制作好观察记录卡并完成习作练习。当学生完成习作练习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栽培的植物带到课堂上,搭配实物介绍自己的习作内容,由其他学生判断习作内容与实物是否相符。通过搜集与展示互联网教学资源,教师以另一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灵感,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植物作为习作对象,而不是机械地听从教师的统一安排。

  2. 深度解读主题,调动习作情感

  小学阶段的习作练习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的突出特点便是记录事件发生的完整过程并表达真实的情感变化。记叙文虽然是基础的习作类型,但是由于主题丰富,学生在接触陌生主题时也难免出现误解主题含义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真实的生活入手,对各类主题进行深度解读,训练学生对主题的感悟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以自身生活经历联系主题并表达情感的良好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教育思想对主题进行发散性解读,改变以往只分析习作主题字面含义的教学模式,转而鼓励学生寻找自身与习作主题相符合的生活经历,从而增强习作练习的针对性。

  例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习作主题,并未规定描写的对象或情节。在习作中,只要学生能够完整地描述出“那一刻”的过程,并在表达情感时自圆其说即可。然而,开放性的主题并不意味着习作难度较低,反而由于学生要使用一定技巧从广阔的生活中筛选符合表达主题的素材,更加容易出现跑题的情况。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提前带领学生深度解读主题的含义,确保学生在充分理解主题内涵后再整理个人的习作思路。基于生活教育思想,教师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可以从心理层面解读主题,即通过抛出特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具备了“大孩子”的素质,进而认识到长大不只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心理的成熟。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的意识,如提问学生是否观察到下雨天父母接自己放学时身上沾了雨水,有没有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如果有,那便长成了一个能够理解父母辛苦的“大孩子”了。而类似的观察与情感则可以作为本次习作的素材。

  3. 当堂随笔练习,随时记录灵感

  灵感总是稍纵即逝的,尤其是对于习作经验并不丰富的小学生来说。为了保护学生的灵感,结合生活教育思想的要求,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使课堂教学流程固化,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得以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随时记录所思所想,完成简短的随笔练习。

  例如,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脑海中即时浮现的画面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完成150 ~ 200字的随笔练习。而在后续的练习中,学生可以对随笔内容进行扩写,补充细节要素,完成一篇完整的习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及时将习作主要内容记录下来,这部分内容包含了最真实的情感。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三、结束语

  生活教育思想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生活泼好动且感性认知能力强的特点相匹配。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思想,不仅有利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习作意识,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还能够推动习作教学的特色化发展,将新鲜、有趣的素材用于习作教学中。因此,为了实现习作教学的减负增效,教师应该在习作教学中深度融合生活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 陈晨. 回归生活灵动习作:探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J]. 小学生(中旬刊),2021(12).

  [2] 王建义. 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 学园,2022,15(14).

  [3] 陈宝真.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1(31).

  [4] 魏剑英.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上),2018(5).

  [5] 王清.“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6).

  [6] 崔慧芳. 基于“生活教育”思想探索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21(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