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4-01-21 17:10

  范荣福(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九年制学校)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育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为此,有必要分析当前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提出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展开探究性学习,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的基础上,重视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良好品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 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尝试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习惯采取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侧重对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情况。课堂教学仅仅是带领学生分析和归纳文本段落大意,导致学习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2.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扮演好学生活动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科学学习。但是,部分教师仍然将课堂教学的主导权掌握在手中,依旧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阅读材料匮乏,阅读范围受限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使用的阅读材料通常来源于语文教材。抛开语文教材,大部分学生很少主动接触其他的阅读材料。加之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在课后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时,往往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内涵,这将对学生造成困惑。由于阅读材料匮乏和阅读范围受限,导致学生很难从阅读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也很难体会阅读的乐趣,不利于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 转变阅读教学理念

  对于传统阅读教学来说,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通常在于基础知识讲授和阅读技能培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却忽视语文的人文性,以至于语文考试成绩成为教师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依据。新课程理念更看重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其探究能力的提高,注重其认知水平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知识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获得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理应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收获良好的自主学习体验。因此,除了讲授知识,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亲身实践。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多数教师都是把自身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以机械化的形式无差别地 “播撒”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大部分学习时间被教师占据,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被一再压缩,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导致学生的阅读高度依赖教师,阻碍了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打破常规,转换师生的课堂地位。教师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作为一位引导者,负责为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教师要增强学生自主参与阅读的意识,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阅读文本形成更深入的理解。课堂上,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并给学生创造出有利于开展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发现和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多给学生一些自主阅读的时间,并让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3. 利用阅读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可以使其阅读热情更为高涨,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插图等内容展开教学。当借助故事情节展开激趣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文本中的精彩片段为素材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故事当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欲望。在利用书中人物形象进行激趣时,因为文本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学生读起来有亲近感,便会唤起阅读经验,自觉进入故事情境中。另外,插图是低年级段学生阅读的重要辅助资源。图画与文字的良好结合,更易于将学生带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能够图文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4. 活用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教师可以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根据阅读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将重心放在研究文本中主要的人物形象、文本主线、文本背后的隐藏含义、作者的情感表达上。其次,教师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同时给各学习小组分配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得出最终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师生围绕对文本表达情感、人物形象的不同见解展开分析和比较。学生探讨结束后,教师要针对相应的观点进行合理点评,以此让学生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小组合作阅读中,小组成员或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或在辩论过程中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进一步细致研读文本内容。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对阅读文本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要立足文章作者或人物角色的层面进行思考。情境阅读法尤其适用于童话故事类的阅读题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阅读内容,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见解演绎出更加生动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做到换位思考,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5. 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能引导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然而有很多教师出于加快教学进度的目的通常会省略朗读文章这一环节,而是让学生进行默读学习。殊不知,在默读模式下,学生会存在阅读不专注的问题,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实际上,阅读教学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读文章。当学生没有提前阅读文章时,便会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知识获取和积累的速度降低,教学效果不佳。而朗读可以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阅读内容上,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不仅如此,通过朗读还能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精准抓住语言文字要表达的关键信息,对语义进行感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领会文章意境,结合文本内容捕捉弦外之音,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要能抓住新的教育教学相关要求,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宗旨,并落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结合学情采取新型授课模式和新的教学手段,并加强教与学主体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将朗读与默读相结合,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彩琴. 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21(4).

  [2] 朱凤玲.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2021(4).

  [3] 买彦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J]. 学苑教育,2023(2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