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中慢阻肺合并肺结核诊断治疗临床探究

  • 来源:精准临床医学
  • 关键字:肺结核,诊断,治疗
  • 发布时间:2024-03-02 13:56

  周先斌

  广南县中医医院 云南广南 663300

  摘要:目的:临床探究呼吸内科中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为本次研究调查区间,择取调查区间内于我院呼吸内科接受临床诊断、治疗的50 例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了解关于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治疗方式。结果:本研究内50 例患者,初期治疗均采用2RHZE/HER 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后复治患者则依据3DLVE/6DLE 方案进行临床抗结核治疗,最终治疗结果提示:50 例患者呼吸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3 例(23/50,46.00%)患者肺部斑片状阴影消失;6 例(6/50,12.00%)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改变; 26 例(26/50,52.00%)患者2 个月痰涂片结果转阴 ,8 例(8/50, 16.00%)患者3 个月后结果转阴。结论:为进一步改善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在治疗时应积极采用抗感染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抗结核治疗,从而平衡患者水电解质,起到积极、有效地平喘、解痉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治疗结核。

  关键词: 呼吸内科;慢阻肺;肺结核;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562(2023)02-037-01

  据了解,呼吸内科中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多为老年人,其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类型,由于该疾病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因此临床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从而导致该疾病在呼吸内科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临床慢阻肺合并肺结核发病率逐年提升,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对于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并不是难题,但由于其与慢阻肺均与患者本身免疫功能相关,其关系呈增长趋势,在合并治疗时会出现相互促发的情况,因此大大增加治疗时的难度。为此,临床正确分析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并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疗是保障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点[2]。为此,本研究笔者将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一步探究呼吸内科中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资料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为本次研究调查区间,择取调查区间内于我院呼吸内科接受临床诊断、治疗的50 例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 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31 例,女性患者19 例,年龄范围在63-77 岁之间,平均(64.28±2.05)岁。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为慢阻肺,病程3-21 年,平均病程(15.24±1.08)年。所有患者中有41 例患者存在长期吸烟史,平均年龄(16.22±1.24)年。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首先,临床观察患者病情:患者在入院后,主治医生应当进一步观察并询问患者临床表现,经过询问后发现,本研究50 例患中,38 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胸闷以及咳痰等,这一类型患者占本研究总研究对象的76.00%;另12 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盗汗、咯血以及日常食欲不佳等,占总研究对象的24.00%。

  其次,对本研究内所有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9 例患者结核抗体呈阳性,13 例患者临床PPD 实验结果呈阳性,8 例患者为低氧血症;39 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24 例患者痰涂片呈阳性。

  最后,影像学检查:50 例患者在本研究中均接受临床X 光胸部X 线检查,其中32 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肺尖锁骨上下以及双肺中下叶有斑片状阴影,类似肺炎。1 例患者合并肋膈角变钝,10 例患者合并空洞症,7 例患者合并胸膜粘连。

  1.2.2 治疗方法

  本研究50 例患者在临床诊断后所接受的治疗方案一致,首先,患者确诊后需接受免疫功能增加治疗,并在营养支持基础上接受一系列临床综合治疗,如:抗感染、平喘解痉以及调节水电解质等。初期治疗均采用2RHZE/HER 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后复治患者则依据 3DLVE/6DLE 方案进行临床抗结核治疗。

  治疗方案中,R 指的是利福平、H 指的是异烟肼、Z 指的是吡嗪胺、 E 指的是乙胺丁醇、D 指的是力克肺、L 指的是利福喷汀、V 指的是左氧氟沙星[3]。

  基于上述方案,临床予以患者短疗程、低剂量治疗,与此同时,治疗时主治医生应当严格按照患者药敏试验以及病原菌的培养结果予以甲硝唑、头孢菌素等抗菌消炎药物联合治疗。针对以往长期服用糖皮激素的患者,在本研究治疗期间,需停用激素药物,予以丙酸倍氟米松治疗,从而有效减轻激素药物所造成的作用。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计数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组间配对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治疗,结果提示:50 例患者呼吸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3 例(23/50,46.00%)患者肺部斑片状阴影消失;6 例(6/50, 12.00%)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改变; 26 例(26/50,52.00%)患者2 个月痰涂片结果转阴 ,8 例(8/50,16.00%)患者3 个月后结果转阴。

  3. 讨论

  临床慢阻肺常见老年人,由于患者本身抵抗力较差,从而临床容易转化为肺结核,而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若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那么其免疫力将会出现急速下降,体内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受到限制,结核菌在患者体内将会出现迅速地繁殖[4],从而加重其肺结核的临床症状,此类患者临床常见咳嗽、喘息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笔者通过对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进行观察研究后,针对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特点及治疗要点做出相关总结,如下:第一、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主要人群以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较差,相较于其他人群更加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再加上老年患者由于炎症气道重建,因此气道黏膜上清洁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较差[5];第二、研究中50 例患者,41 例患者均存在长期吸烟史,由于尼古丁的作用,使得患者呼吸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加速慢阻肺向肺结核转化速度,属于临床感染肺结核的主要诱因之一;第三、患者在患病后由于临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为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出现明显的肺结核典型症状,从而导致在临床诊断时出现误诊、漏诊现象;第四、患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中,痰菌培养大多呈阳性,但PPD 实验结果呈阴性较多,且患者临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以及低氧血症,体内电解质紊乱现象明显;第五、临床X 线胸部X 线检查,结果显示慢阻肺合并肺结核典型影像较少,大多显示在肺叶中下叶出现类似肺炎的斑片状阴影,进而常常被临床误诊为肺炎、肺癌等疾病。

  综上,临床诊断慢阻肺合并肺结核常常出现误诊情况,因此,为了能够尽可能降低临床误诊率,针对年龄超过60 岁的慢阻肺患者,如果其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经抗菌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则需考虑是否合并肺结核,予以一系列检查,确保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此外,临床确诊后应予以患者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波. 呼吸内科中慢阻肺合并肺结核诊断治疗临床探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5):95.

  [2] 陶利娟. 呼吸内科中慢阻肺合并肺结核诊断治疗临床探究[J]. 饮食科学:下半月,2020(4):0070.

  [3] 刘蜀勇. 呼吸内科中慢阻肺合并肺结核诊断治疗研究[J]. 医药前沿,2017,7(33):214-215.

  [4] 房玉萍.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的诊断措施及治疗方式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A3): 371,373.

  [5] 李兆金,满华. 基于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的诊断措施及治疗对策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3):12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