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县域多维度网络建设,推动县镇村联动发展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多维度,网络,建设
  • 发布时间:2024-03-31 12:54

  赵超 杨光

  县域是地域性商品市场中心,城乡商品流通的结合点,也是基层专业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不断建设和发展的场域。县域经济处于宏观与微观结合部、城市与农村连接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县镇村联动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县城和乡镇节点的作用,不断强化县域产业网络、金融网络、人才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和基础设施网络等建设,推动县镇村联动发展,助力“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域内以农村为基础、城镇为中心,包括各种经济社会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它处于宏观与微观结合部、城市与农村连接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县镇村联动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在确立地区竞争优势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县城和乡镇节点自身发展特点,不断强化县域经济网络建设,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县镇村联动发展。

  以县域产业网络建设为依托,强化县镇村产业链条聚合

  通过提升县域产业网络水平和质量,利用产业网络的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形成合理有效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县域产业结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县镇村联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增强县城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强县城第三产业建设,提高第三产业占比,形成二产促三产、三产带二产的良性发展态势,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配套的物流、金融、研发等产业集聚地和县域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结合现代物流服务、仓储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打造示范性特色产业园区,助力县城和乡镇节点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最终使县域产业结构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迅速扩张产业网络,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的产业发展共同体。

  二是要加强产业链建设,促进三级产业空间联动。产业链全链条建设是县域产业网络建设的重要抓手,发展链条完善、合作高效、竞争力强的高端产业集群,以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为导向形成“产业聚合型”。要发挥县城和乡镇作为“农头城尾”的节点作用,促进城乡分工体系融合,一方面使其在分工细化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使县域产业从粗分工走向精合作,提高产业附加值,从而提升全产业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形成“县—镇—村”产业链条性联动发展态势。要整合多层次经营主体,以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实施带动,通过“生产+ 加工+ 科技+ 营销(品牌)”全产业链开发,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水平领先的城乡融合发展平台,深化拓展农业休闲、生态、文化、创意、体验等功能,发挥三产融合的乘数效应,加快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全链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态势。

  三是要发挥核心企业作用,提升县域产业协同水平。对于已具有生产制造规模的产业,加强发展商贸、研发等环节,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形成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市场机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形成大流通、大生产、大销售、大服务的格局,推动县、镇、村“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引导镇村企业通过加强与县城核心企业的合作,形成紧密的产业分工,形成以产业链为主线的相对稳定的企业联合,增强县镇村各类企业产业协同能力。

  以县域金融网络建设为重点,强化县镇村资本对接

  积极利用国家关于金融体系创新的政策,大力实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乡镇银行,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金融网络体系,助推市场、交通和信息网络等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网络整体效能,强化县镇村资本对接,推动县镇村联动发展。

  一是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县镇两级联动平台。要针对县域金融短板,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县、镇金融综合赋能平台,创新乡村产业链金融服务,培育农村金融核心能力。县级平台主要功能是借助省级市级平台,立足县域产业链的升级目标和现有短板,完善县域金融体系,提高县域资本效率。镇级平台做好本区域的产业资源采集,对接市级县级平台,为镇村基层合作社赋能,借助市级县级平台力量为本区域提供金融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村镇银行等以民间资本为主的金融机构制度,将县域合作金融组织业务纳入农商行管理体系,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融资对接(服务)工作,推动融资服务下沉和融资产品创新,引导撬动银行进一步加大对镇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是借助县域金融信息化平台,提升金融助力县镇村联动能力。发挥互联网银行在大数据金融科技方面优势,提供数字化乡村普惠金融服务。同时围绕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深化银政合作,建设“联农带农服务平台”,坚持以农村服务信息化为目标,以“云平台+ 小程序+ 手机服务端”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数字金融的普惠工作。同时,不断拓展快捷支付渠道,拓展银联“云闪付”业务和“悦农e 付”业务,加强与支付宝、微信等主流第三方支付公司全面对接,构建功能较为完善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丰富金融支付的方式,为农村地区提供“随时、随手、随心”的数字金融服务。

  三是强化普惠金融应用,为乡镇经营实体拓宽融资渠道。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鼓励和指导县域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服务,完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创新为农服务金融产品,拓宽村镇企业融资渠道。以打造离农民最近服务合作社内部成员的金融互助组织为基础,强化农商行服务乡村的专业性银行定位,创新农村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推广各类金融应用,打造“百行服千村”乡村振兴融资平台,不断创新“政银担企”融资模式,整合和畅通各方资源,通过“线上+ 线下”的融资方式,持续向乡村经营实体注入金融“活水”。

  以县域人才网络建设为引领,强化县镇村人才聚集发展

  要通过制度创新增强人才竞争优势,以人才网络形成的集聚效应来拓展县域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逐步实现人才网络的由内及外发展,强化县镇村人才聚集。要用好用活人才驿站及其联络点,充分发挥人才驿站在人才引进、培育、集聚、交流和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更多人才入县下乡。

  一是创新人才入县下乡机制,打造高质量人才服务平台。高质量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新农人”培育工程、退役军人村官培育工程等,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鼓励更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经商人员等来县下乡创业就业。同时,依托县域产业园区、返乡创业孵化基地、乡村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与各类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打造县域双创人才服务基地,丰富创业项目库,开展高层次人才活动,加强人才对接交流,促进行业深度交流合作,通过创新创业服务基地聚集资源,为县镇村三级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人才联动新态势。

  二是发挥三级人才驿站作用,联通县镇村人才资源。同时,要强化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运营,加强人才对接交流,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营运,积极发挥人才驿站聚才引才育才作用,用好村(社区)人才服务点,逐步推动农村农技服务指导全覆盖,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并常态化开展运营和人才引育各项工作,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人才服务专员现场培训交流会,举办各类人才活动。举办“乡村振兴人才创客大赛”,组织乡村第一书记、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人员开展直播/ 短视频专业培训,培育农业电商生态圈。

  三是推进县镇村三级一体化的人才信息综合平台应用,协同构建县镇村联动发展的数字化支撑体系。强化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县级人力市场和镇级人才市场微信号和人社用工招聘信息公告栏以及“企信通”移动短讯平台为主,形成“微信推送+ 短讯发布+ 招聘公告”的“三位一体”,覆盖县、镇、村的信息发布平台。以“智慧人社”“粤智助”等载体为基层就业服务着力点人才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社保就业等人社数据资源规范、精细管理,推动区域内人力资源良性循环。建立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库,充分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带动更多乡贤企业家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以县域公共服务网络建设为纽带,突出县镇村共享发展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建设方向,推进覆盖面广、体系完备的社会服务供给,在保证高水平供给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助力推动县镇村联动发展。

  一是建立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推动县镇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应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目标,有重点地使用公共财政资源,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率,让城乡内所有人口都能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有重点地建设县城和中心城镇,加强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以此建设辐射覆盖县域全境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城乡协调。统筹安排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域排污管网建设,实现镇区主干道雨污分流,提升清洁能源建设水平,实施县域绿化提升项目和乡村绿化美化建设项目。

  二是加快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县镇村政务服务一体化。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推进群众、企业办事集中地设置“税费服务驿站”,实现“一站式”自助办理企业开办、税费申报、医疗社保等业务,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实现群众企业办事“就近办”“自助办”。依托粤智助一体机、银税互联智能柜台等自助设备共同形成覆盖党群服务中心、园区、社区、银行、商圈等服务节点的政务服务新网络,节约群众企业的办事时间和成本。同时,还要加快基本通信网络建设,以行业协会牵头,建设“县城—乡镇节点—村庄”的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推动企业网络化进程,鼓励企业利用信息网络开展经营,利用网络实现企业及产业发展,实现家家通网络,从而夯实县域整体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条件,形成县域经济信息化格局。

  三是以医共体建设为依托,打造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新模式。推进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建设,推动医疗优质资源下沉,着力提升分院服务能力。医共体总医院要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通过配齐人员和硬化阵地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分院运转“保障力”。建立医共体总院双向转诊流程图,制定《县、镇两级诊疗常见病种目录(试行)》,医疗资源、质量统一管理,通过向上与省级医院的技术协作,向下帮扶各镇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形成省、市、县专家的轮值及“双向转诊”模式。加快配套完善使用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平台的硬件设备,大力发展“互联网+ 健康医疗”,建立居民健康数据库,在整合乡村公共卫生、区域医疗等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县域医疗健康资源共享。

  以县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支撑,突出县镇村高效通达

  目前,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具备一定的基础,但网络化程度不高,还要通过建设高质量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县城与乡镇节点和村庄的要素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增强县城和乡镇节点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推动县镇村联动发展。

  一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通性,打造内部通达、外部通畅的交通网络。加强县域高速路网与国家、省干线公路网对接,完善互联互通公路网及城市道路路网,积极发挥贯穿县域境内高速公路的主动脉作用,积极改造、提升和完善公路网络,提高与周边机场、铁路、港口等重要交通枢纽的对接水平,形成内部通达、外部通畅的交通网络,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通性。构建多层次公交线路,提升线网的整体效率,加强提升乡镇地区公交线网构建,优化农村客运网络,推动县镇村公交系统联动发展。

  二是突出交通网络设施的基础性作用,助力县镇村物流一体化建设。加强城乡联系,加快完善大型产业集聚区交通建设,发挥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在建设地区立体交通网络枢纽的基础上,县域还要以金融创新、信息建设、物流平台、仓储服务为支点,重点加强县城和乡镇节点的物流网络建设,结合跨区域合作战略性布局,大力发展物流、仓储、金融、贸易等空港经济产业,增强货物流通效率,为县镇村联动发展提供支撑。鼓励各种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推进以县域产品为主的物流平台建设。依托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升级改造镇、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健全农村物流交通运输网络,使快递服务网络有序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

  三是加快提高县道、村道比例,提高县镇村道路的网络联通性。统筹相邻镇(乡)、村农村公路对接需求,对需求一致的,考虑予以连通,增强相邻区域农村公路的贯通性,提高相邻县、相邻乡镇间村与村的农村公路联网互通能力。着力改变现有的农村道路树枝状、尽端式状况,促进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构建,使县域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更加合理。畅通乡镇、建制村通达道路,逐步提高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的比例,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和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推进衔接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的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改造,通过不断优化既有农村公路路网布局形态,稳步提高网络通达性和连通度。

  作者:赵超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创新;杨光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胡良兵, 马晓蕾, 云振宇. 县城城镇化视角下推动农业人口转移的若干思考[J]. 农业经济,2023(10):89-90.

  [2] 赵超. 加快推进粤东西北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J]. 新经济,2023(02):29-34.

  [3] 张庭硕.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县域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中国商论,2023(20):115-119.

  [4] 黄小彪, 黄祺睿. 促进粤东西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2022(24):10-12+23.

  [5] 谢传会, 奚雷. 新发展阶段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 (09):52-56.

  [6] 赵超. 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与实现路径[J]. 当代县域经济,2021(11):8-15.

  (编辑/ 王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