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事后评价
  • 发布时间:2024-03-31 12:59

  徐飞

  (国源时代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内容摘要】本文对企业在股权投资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影响股权投资风险的因素,指出我国企业在股权投资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风险管理目标引导、内控与财管协同、加强团队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事后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更好地开展股权投资提供参考。

  【关键词】股权投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事后评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实施资本运作、调整产业布局的需求日益增强,股权投资已然成为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方式。股权投资会使企业面临决策、技术、财务、政策等方面的投资风险,如果风险管理不到位,很可能损害企业的资本安全和投资收益。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要素配置功能不断增强,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产业链延伸也日益频繁,这为企业的股权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但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在保障股权投资顺利的同时防范风险,实现投资的长期、稳定发展,已成为摆在每一家企业面前的难题。特别是对于风险管理工作如何紧跟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企业进行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股权投资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更好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影响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的因素

  影响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因素众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部分企业在开展股权投资时,并没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这类企业高层对投资风险防控重视不够,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推动,导致整个团队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投资评估和决策过于依赖主观经验,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和量化工具作为支持;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组织和工作流程,难以持续开展风险监测和预警;一些内部控制流于表面,只注重表面上的规范执行和体系建设,忽略了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在股权投资中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二)风险管理体系落后

  具体来看,有些企业的风险评估方式比较单一,大量采用专家评述的方式,缺乏对市场和财务数据的定量分析,评估结论的说服力不强;风险评估体系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股权投资设计,同一套体系适应性差,无法发挥实际作用;评估过程中个别专家因素影响过大,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不能得到保证。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对股权投资的风险判断存在偏差。

  (三)风险控制措施流于表面

  一些企业在股权投资风险控制上存在以下问题:为追求项目进度,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被压缩或省略;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工作不够充分、深入,很多潜在风险没有被发现;采取的控制措施与实际风险情况匹配性不强,效果存在局限;在风险事故发生后,没有对责任人进行考核追责,导致其他人的工作积极性不足;缺乏规范的事后评估,无法总结经验、改进机制。这些问题导致风险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四)团队成员能力的制约

  部分企业的投资团队面临以下问题:团队成员对新技术、新模式理解不够,研判能力有限;部分成员思维定式较强,面对新情况分析和应对能力不足;团队内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能力不强;个别成员责任意识不够,工作细致性和严谨性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都会对团队的风险研判和控制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五)被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

  如果被投资企业在公司治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和隐患,会增加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同时,如果被投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问题,组织环境混乱,也会对经营效率和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投资风险。

  综上所述,股权投资风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影响因素,持续推进股权投资风险管理的改进和优化。

  三、加强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加强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风险管理目标引导

  股权投资作为企业重要的价值实现手段,其风险管理工作应该以促进投资活动顺利开展为导向,服务于企业发展大局。因此,企业需要首先明确股权投资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以及可承受风险水平等因素制定,不能简单化。具体来说,风险管理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保证投资方的资本安全、确保投资收益水平、减少不确定性影响等。但目标制定还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不能轻易做出保本保收益的承诺,应该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同时,还要关注目标的动态调整,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风险管理目标。

  在设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后,企业还需要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监测和管理。风险管理部门应该独立于投资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通过设置专门岗位,可以更系统地开展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各项工作。同时建立定期风险报告制度,各相关部门上报本部门的风险状况,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信息整合,既可以全面掌握企业面临的风险隐患,也可以发现投资决策可能存在的偏差,为调整决策提供依据。此外,企业高层需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中,并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

  (二)内控与财管协同

  为了从源头上杜绝投资风险,必须对被投资企业同时实施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首先,在投资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与财务审计。通过对被投资企业生产运营、财务状况、公司治理及内控措施等方面的详细了解,可以大致判断其实力与面临的风险。其次,通过执行人员任命、业绩考核、决策程序监督等公司治理措施,进一步增强对被投资企业的约束力。再次,应充分行使作为股东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利,对被投资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审核,对业绩表现进行考核,确保投资权益。最后,要将被投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对相关人员追责来实现制度的严格执行。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要充分发挥审计与监察部门的作用。一方面,在投资前,审计部门要介入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过程,对投资对象的各类信息进行验证,防止决策依据存在故意误导。另一方面,在投资后,监察部门要加强过程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同时开展不定期审计,核实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此外,要建立内控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从制度上确保内控落实。

  (三)加强团队建设

  股权投资团队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判断和应对投资风险的效果。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投资团队的建设。第一,企业应招聘具备金融、投资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弥补团队的专业盲区。同时,要定期对投资团队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其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够满足岗位要求。通过持续培训提高团队成员对前沿理念和方法的理解能力,如风险定价模型、行为经济学、大数据应用等。第二,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形成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以投资项目为中心进行协同工作,避免信息孤岛。第三,建立规范的投资评审流程与权限控制制度,避免个人任意决策的风险。第四,引入竞争机制,员工的业绩考核要与风险管理绩效直接挂钩。第五,定期组织团队学习和分析成功或失败的投资案例,并总结形成可复制的投资管理方法。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对工作出色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和职业发展上的倾斜,激发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对于违规操作、缺乏风险意识的员工进行严厉约束,如实施解聘、减薪、批评等措施,强化约束力度。

  (四)运用信息化手段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股权投资的风险管理能力。第一,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人才,依托其技术优势改进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如使用大数据算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第二,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汇集来自各部门的信息,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的有效连通。第三,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用标准化系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第四,建立信息化的风险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和预警。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异常波动,有助于及时发现隐患。第五,使用数字化模拟手段进行情景测试,评估不同决策对企业风险的影响,辅助决策制定。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风险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该系统应当具有定期自动搜集信息的功能模块,能够从企业内外多渠道汇集数据;同时具备使用大数据算法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建模的功能;还能够生成风险分析报告,辅助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此外,系统中应当包含预警模块,在监测到异常波动时,能够自动进行提醒。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优势,实现风险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五)建立事后评价机制

  股权投资完成后,企业还需要进行系统的事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第一,建立规范的事后评价制度,详细评估投资决策、运营和退出的各个环节。第二,评价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客观公正的结果。第三,评价结果应向董事会和管理层汇报,对存在问题的相关人员进行问责。第四,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风险管理机制优化方案,形成书面工作方案。第五,持续开展内部独立审计,评估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第六,建立横向的相互监督机制,不同部门之间互相制衡,形成监督合力。

  为了保证评价的独立性,企业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价。评价中要采用国际通行的评价模型,考量投资项目在时间、资金、效益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要进行定性评价,对项目选择、团队配备、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除了向管理层报告外,还要以适当形式向员工公布,接受监督。只有做到全面、独立、客观的事后评价,才能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完善股权投资风险管理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防范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保证股权投资顺利开展,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四、结语

  股权投资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风险管理全过程、投资团队建设、被投资企业考察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才能取得实效。展望未来,随着监管环境的逐步完善和企业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股权投资会呈现更加规范、理性的发展态势。企业也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风险管理经验,使风险防控机制更加成熟和系统。但风险管理仍需要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才能为企业的股权投资活动提供持续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美群.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究[J]. 投资与创业,2023,34(20):10-12.

  [2] 易东华.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及优化[J]. 纳税,2023,17(22):88-90.

  [3] 江晨.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18):124-125.

  [4] 陈云凤. 基于内控视角下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管理对策分析[J]. 中国市场,2023,(08):100-102.

  [5] 史雪花. 内控视角下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管理对策[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3):23-24.

  (编辑/ 王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