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课堂是金吗

  卓玲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五十一公里学校617000)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22)10-0006-02

  教学片段:

  我想大多数教师都非常忌讳在平时教学课堂过程中,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沉默”现象。特别是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现代教学中,“沉默”不仅是让任课老师失望,更让上课教师感觉到自己教学的失败。记得我在执教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时,首先我给学生说:“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那孩子们的想法也不一样,每个人想发明什么东西呢?现在请孩子们来说一说吧!”接着出示了PPT。最后我举例。当这一系例完成后,自己感觉学生应该听懂了,想象整个课堂应该是热闹非凡的。然而三分钟过后,请学生回答时只有几个优生回答,且说回答的内容与老师例子也相似。而其他的孩子只能坐在那里不知所措,有的孩子呆呆地看着我,有的孩子互相对望,甚至有的孩子对上我的眼光是一下子躲闪而过。这时的我看着这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下子陷入了沉默之中,其实,学生能说的太多了,比如:可变大变小的书包、会飞的汽车、神奇的药丸、长生不老树……

  这个教学片段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为什么孩子们在我的举例下不知怎样回答?为什么孩子们都沉默在那里?也许是我提出的问题和孩子们现有知识水平还有一段距离,还是我的引导不到位?让孩子们无法展开自己的思维,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回答?也许是我提的这些问题太干瘪无法引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连我讲的什么都不知道;也许是这些孩子们只具备形象思维的缘故吧,他们只会模仿老师,不愿去拓展自己的思维,不愿去想象,不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害怕自己答错会引起同学的笑话。十万个为什么就在我的头脑中不停的盘旋。这时的课堂不仅孩子们陷入了“沉默”,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反思一: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挖掘教材,去发现教材中的生活内涵,创设利于孩子们的学习情境。语文这门学科是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的,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随时随地可学到语文知识的。语文在生活中又是那么具有鲜活力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脱离生活实际,那么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问题自认为简单,这些问题我都讲过了,他们应该会。这样的教学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果在教学中根本不重视去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趣的现实情景,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那课堂肯定会变得沉默。例如在执教《我的奇思妙想》中,首先我播放会飞的汽车中有的特殊功能,会变大变小的书包是怎样变的……这些动画,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过来,再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观察,接着引导学生要想完成好这篇习作,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最后才让学生回答。我想课堂气氛肯定会热烈非凡,即使教师让学生沉默,学生也会踊跃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的活动,并应该引导孩子体验生活,使孩子感受到生活中许多事物都与语文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随处都是语文,随时随地都可学到语文,运用语文的良好思维品质,并能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还会“沉默”吗?我想不会。

  反思二:我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面向每个孩子,调动每一位孩子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只有孩子们有了想学语文的兴趣,这样孩子们才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所以首先得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把握好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提出的问题难易适度,特别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提供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参与学习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把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优带差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重心放在学习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另外要善于解放学生的头,使他们大胆的想;解放学生的眼,使他们会观察;解放学生的嘴,使他们敢说;解放孩子的手,使他们敢做。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愿意和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让孩子们在情感、心理得到很好的沟通。因此从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个符合本班学生能力及年龄特征的形象具体的学习情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时,可先让孩子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上台展示。在这过程中一定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孩子之间、孩子和教师的交流,使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打破课堂中的“沉默”。

  反思三: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多用鼓励性评价,这样可增加师生之情。孩子们喜欢经常鼓励他的老师,增加了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鼓励性的语言评价。这个度就是对学生不进行横向的互相比较,而是进行单个学生的纵向的比较。每当这个孩子有了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会用放大镜来放大他的优点,及时对他发出鼓励、表扬、赞叹的信息。因为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一定的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孩子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对学习充满乐趣。那又如何面对学习吃力的孩子呢?作为教师的我不会歧视,相反更应给予了他们以格外的关照,用亲切的语言、鼓励的语言,用放大镜的形式夸大他们的闪光点,鼓励每一位学困孩子参与到课堂中。同时我还会用蹲下来的方式教学,给学生一个高度,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相信在这样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不再“沉默”。

  “沉默”不是学生的无能,而是教师教学不得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相信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一定会神采飞扬,不再“沉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