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中幼儿自觉、自律良好习惯的培养

  刘秋云,单芳

  (山东省济宁任城区李营街道济宁市任兴幼儿园272000)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22)10-0017-0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点,而是后期的生活中慢慢塑造和培养出来的。

  生活既教育,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一个孩子能够独立地完成某项工作,其自尊和自信就可以得到发展,其自觉、自律良好习惯就会自然形成。在一日生活中我们非常重视孩子生活中自我整理、自我服务习惯的培养,比如在进餐环节中孩子们自觉有序的排队取餐,根据自己的餐量自己拿馒头、勺子、餐盘;自觉排队喝水、自己穿脱衣服、安静午休等,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自觉性和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也是幼儿顺利升入小学的必备能力。而孩子的自律和抗干扰能力往往被忽略,特别是小班年龄阶段。

  活动中孩子学习操作材料的使用与操作牵系孩子良好的自觉、自律、抗干扰习惯的形成。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其行为性格大相径庭,一些孩子活泼好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管不住嘴巴、管不住手,特别是在操作活动中看到老师放到桌上东西,有的孩子就开始动手拿、摸、看,为了有一个好的课堂纪律往往是到孩子们该用时操作时才发放东西,看似一个小小的很正常的行为,其实错失了孩子良好的、自觉自律习惯的养成。比如水彩笔的使用,在第一学期很多孩子在入园前可能都没用过水彩笔加之孩子自理能力差,孩子在使用时老师为了收拾整理方便省事,往往每桌一盒,而这样做的后果:1.影响孩子对颜色的认知。2.影响孩子在绘画过程中对色彩搭配的创意意愿。3.影响孩子之间的矛盾,再“借”“等待”水彩笔的过程中,孩子养成乱说话的习惯。4.抹杀了孩子自我服务自我整理好习惯的管得形成。孩子如果每人一盒水彩笔想用什么颜色就拿什么颜色,用完一个颜色盖好盖子放回再换另外一个颜色,用完整理好放回原处。教育孩子正确的方法在慢慢的练习中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老师帮忙或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整理,时间久了孩子就感觉事不关己了。

  再次,孩子抗干扰习惯的养成。孩子们到了小学桌面上会有文具盒书本等,怎样让孩子在倾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专注不走神,那就要培养孩子的抗干扰习惯。在幼儿园里怎样培养幼儿的抗干扰习惯,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会为孩子准备很多丰富的操作材料为了安全、为了避免孩子乱动材料,老师们一般采用到孩子们用的环节时才给孩子发放。比如手工活动老师先给孩子讲解、示范,然后再给孩子发剪刀、彩纸、彩泥,中间发放学习操作材料会打断孩子学习思维的间断性,孩子本来学会了怎么做,老师在发剪刀时孩子眼睛盯着老师,思维从怎么做变成了老师什么时候发给我剪刀彩纸,发给我什么样的,我喜欢的是什么样的等,因物转移了孩子的思维和创作想象力。老师活动之前把所有的材料提前发给孩子,给孩子讲规则要求,慢慢的孩子就会养成习惯,就像教孩子们穿衣服鞋子一样,一次教不会我教两次三次孩子们练得多了就会了,如果老师嫌麻烦自己用一秒的时间给孩子穿上衣服,虽然用时少但孩子还是不会,给孩子一桶水不如给孩子一个桶,让孩子自己学着去探索、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最好的教育是自律,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被习惯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源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事无巨细,老师要用心雕刻孩子的成长过程,在老师的有效期内蹲下身心用心观察,勤反思多想想为什么?为孩子的成长之路做好行为的灯塔,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