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探讨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生物课堂,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4-14 16:04
罗伍叁莫
(四川省西昌市南宁中学615600)
【摘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新时代要建设美丽富强的的中国,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达的物质基础更要有好的生态环境,要强化生态环保意识到生活中每个人,积极响应并以行动表达。因此要注重初中生物的基础课程,从青少年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诠释和践行,教师应拿出相应教学设计,结合课本和现实需要对学生进行教授,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建立起科学发展的环保意识。本文将对初中生物课堂对环保意识的内涵及重要性的阐述,并且分析了中学生在生物课堂中如何培养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23)02-0021-02
自工业革命以来至信息技术时代,时代变迁加快,物质发展极其丰富,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初中阶段对生物教学课程的安排,将系统介绍和讲解生活地球中各类生物的习性和条件,并且对条件的变化将如何改变生物最终影响人类。教师在对千变万化的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作为依托,引导学生的新的思维路径去探索身边可观察的生物,感受生物环境的破坏将如何影响人类。当学生明白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生存造成重大影响将更明确的为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从而规避日常生活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由于初中阶段刚开始的生物基础课程,学生即陌生也好奇,教师应结合校园现实结合课本可展开校内对自然的探索,而提高学生们保护环境的自觉能动性。
1初中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内涵理解及重要性
1.1环保意识内涵现状
人类作为生态链中的顶端,而其它各种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才能得以存活,而目前日益险峻的生态问题[1],人类对这种生态环境造成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有必要推行改革担负生态保护责任[2]。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超过了个度将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中国课程改革一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一直践行并担负着中国的大国担当责任,从青少年开始建立环保意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环保意识包括;其一环境知识,要青少年树立起环保意识从而推动行为的践行必然要求系统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在掌握足够的系统知识后才能构建起生态环境在什么情况下造成破坏,从底层思维出发,通过科学理论指导,将改变人类随意的对环境的改造,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二,环境情感。环境情感可以说是超越基本环境物质方面,上升到人类价值观层面,情感的塑造将直击人类对环境的看法和行动。其情感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论将直接科学指导人类合理的改造世界,在保护当代人利益后更强调对子孙后代的保护。其三,环境行为,环境行为是人类在某种思想理论下指导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指导人类实践将有效的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1.2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要系统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就应力足新课改中基础生物学科教学对学生的教化,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潜意识的引导将根本改变环保践行[3]。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其根本是教育,要避免对课本的僵化刻板的讲授和像完成任务一样单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应该学而运用。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追求高速增长,过分强调gdp论,而轻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从而引发各种不同环境问题,进而引发各种经济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现今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土地沙漠化问题,土地污染问题,雾霾等等问题对人类直接间接的影响,这是对人类的恶意的活动所带来的警钟。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环保意识,从基础学科开始,为建设新时代新型科学人才作铺垫。让中学生树立起对大自然的敬畏,从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2.1转变教学理念模式
改革新生物课程,改变传统落后生物教材理念,生物课程要与时俱进,生物研究取自大自然的探索,教师应以最朴素,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观察的生活案例结合生物课程来教学[4]。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在发育阶段学生对户外探索积极性较高,应安排课外教学体验,结合学生自身现实需要和特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结合生物课程上的讲解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分组到户外开展环境体验,结合教学任务目标导向,让理论与自主探索一体化,提高学生新认知。与此同时,可在自己生活社区环境做自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
2.2环保意识教学体系的完善
在中学课程安排中,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教学比较注重主课的学习,而忽视这类课程学习导致整体学科构建不够完善和科学,尤其在生物学科中,对强化学生通过生物学科来培养环保意识不够。学校教师应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的课程安排,科学构建培养中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意识,形成系统价值观。将生物课程环保意识融入各类学科,构成有机整体,从整体把握,让学生去理解环境保护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3多元化教学形式
教师对中学生的教学方式不能停留在传统片面对书本的介绍讲解,可以改革教学手段,以多元化教学形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单纯的书本教育,缺乏应用性,不能满足现代科学要求,其僵化生硬的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的吸收,从而导致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构建不强。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开放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好动特点,因材施教。比如,在对生物课本的讲解后期直观性不够,可户外开展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一方,一部分学生扮演被影响的一方,其整体下来后双方都能明确感知其被影响的痛苦,体会影响环境最终对自己带来的破坏。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外的广场捡拾垃圾,让学生亲自感受环境整洁的美化。
3结语
青少年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雏形,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和祖国建设的强大后备军力量。环保意识应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其放眼于长远,立足于初中生物课程,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设计,培养青少年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在改进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参考文献
[1]周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2):135-136.
[2]黄燕尔.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1(21):219.
[3]余婷婷.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探讨[J].中外交流,2020,27(15):340.
[4]王燕.立足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考试周刊,2019(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