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中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路径
  • 发布时间:2024-04-21 15:07

  刘 丝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

  摘要: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这就对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新的发展使命。学校体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从而提出相关发展路径。得出以下结论: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较为严峻的问题,学校体育要实现现代化需要在尽可能解决这些困境的基础上加快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从顶层设计、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稳扎稳打的促进中国学校体育现代化。

  关键词:中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路径

  1.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历程

  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当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息息相关,都围绕着“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基点展开。而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又可分为六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清末民初时期,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无论从内容、形式上看都极具当时的历史特色,将体育作为军事备战的手段,教学内容以普通体操及军事体操为主,掀起了一阵“军国民体育”风潮。第二个时期是中华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深受“实用主义理论”的影响,提倡“民主”、科学,注重发展人的个性。1922 年,教育部颁布《教育系统改革令》,也就是当时的壬戌学制。改革令中废除了兵式体操,扩充了教学项目,增添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对于推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一环。第三个时期是建国后至文革前,学校体育缺少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安排较为杂乱,直到 1964 年学校体育课程中才正式出现两课、两操、两活动。这一时期以苏联模式为主,具有较为明显的“苏联化”倾向。第四个时期是文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属于停滞阶段,举国停课闹革命。第五个时期是文革后至20 世纪末这一时期,将国外吸收的学校体育先进之处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第六个时期是近现代时期。2019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体育“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1

  2. 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困境

  2.1 学校的体育政策执行力不足

  国家相关体育政策能指引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帮助学校体育明确发展目标。教育部发布的文件中强调“保证中小学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仅为8%,远低于日本的65.4%、美国的62.8%,我国能做到每天让学生锻炼1 小时的学校不足20%。体育课是保障学生每周锻炼量的基本实施途径,目前还存在大量学校的体育课被侵占的现象。

  2.2 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保障不足

  场馆和场地是体育课的基础,体育器材是介质。从小学的“摸、爬、滚、打”的天性释放,到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到运动技能的学习及运动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体育课的基础设施。要实现学校体育的现代化,就要在保证体育课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向多样性延伸。绝大多数学校都存在场馆匮乏、器材配备不达标、体质测试器材配备缺失及器材设施购置经费不足的问题。

  2.3 中小幼学校体育的衔接不足

  中小幼体育课程的衔接一直是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幼三个阶段是层层递进及互相衔接的过程,一年级、六年级及高一是整个衔接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三个阶段。学校间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课程框架,都在以中考体育及体质测试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就会导致出现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学校体育课程不同。

  3. 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路径

  3.1 把握总体发展方向- 学校体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现代化是目标,社会现代化包含体育现代化,体育现代化包含学校体育现代化。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而学校体育是基础,只有学校体育的地位逐渐提升,才能更好的与教育协同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国家有关的学校体育政策文件在各级部门解读及落实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偏差,但无论何时,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总体方向不能变,从教学资源配置、信息化运用、师资配比、课程内容、体育安全及课程评价标注等方面设定相关文件进行调控。政府在学校体育发展上要掌好舵,把好航,通过法制的完善解开学校和教师脚上的安全镣铐。”

  3.2 打造家校共建模式- 学校体育管理的模式优化

  毛泽东曾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是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但一直以来学校体育层面与家庭层面都得不到有效沟通。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善家长对体育的看法,提高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及支持程度,教育局及学校要不定期举行体育类讲座,帮助家长认识体育的重要性,了解体育的功能。其次搭建相应的沟通平台能将体育教师与家长联系起来,两方共同发力为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增强助力。

  3.3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体育课程的品牌建立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以发展学生个性为设定方向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学校体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建立在学校体育走向现代化道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体育校本课程的建立应以区县级教育单位统筹,确立好整体的体育校本课程建立的类别及方向,各级各类学校在依据本校的资源和学生特色多种类的设置校本课程,在不断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找准定位努力形成本区域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品牌,借助其品牌优势为其他 区域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建立提供相应的参考。

  3.4 注重师资队伍培训- 学校体育师资的教学提升

  不同社会时期,教学观点也会具有相应的差别. 作为新一代的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将自己所学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下教给学生。其次,要成为一名现代化的体育教师,也要熟练的运用学校内部的信息化设备,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相应的技术动作。 当代教师应在不断加强巩固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理念新项目,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变化。

  3.5 协同企业整合资源- 学校体育队伍的梯队建设

  近几年,“校企合作”也是我们一直所提起的话题。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有迸发出“校企合作的火花。”学校应与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进行合作,通过购买教练、体育培训机构进校园等手段提高整个学校的运动氛围,为学校的训练队输送人才,同时帮助学校进行梯队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应明确校园安全类立法,在法律的规定下进行合作协议拟定,同时在场地租赁、学生收费等层面应保证双方利益。

  4. 小结

  要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应由政府部门统筹,与学校管理部门共同进行顶层设计,确定整体发展方向,同时统一规划中小幼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使课程更加系统化。通过校企合作,增添学校体育活力,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为学校及高水平运动队输送更多的人才,形成一条良性发展的产业链条,通过多方合力,更好更快的促进中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瑾,江姗姗. 解读近现代中国体育制度文化(一)——20 世纪中国学校体育组织制度演变及其启示[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4.DOI:10.15877/j.cnki. nsic.2007.04.002.

  [2] 王家宏. 继承与发展: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与策略[J]. 中国学校体育,2019(09):2-3.

  [3] 马得平,张君孝. 新时代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J]. 体育科技,2021,42(01):113-114.DOI:10.14038/j.cnki. tykj.2021.01.048.

  [4] 李悦悦.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理念探讨[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23):129-131.

  [5] 王家宏. 继承与发展: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与策略[J]. 中国学校体育,2019(09):2-3.

  作者简介:刘丝(1998 年9 月),女,汉族,江西上饶,体育教师,研究生学历,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