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草书的现代精神内涵研究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傅山,草书,精神内涵
  • 发布时间:2024-04-21 15:47

  王世茹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傅山是明末清初书法艺术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作品流传至今,备受关注,尤其是草书作品以极具个性化的风格著称。尽管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人物,但傅山的草书作品中具有现代性的元素特质。文章欲以现代艺术的语境,分析傅山草书中的精神内涵,试图透过对傅山草书的一些现代精神特质分析寻找我国传统书法与现代艺术间的连接和相通的方式,为现代艺术所参考与启迪。

  关键词:傅山 草书 精神内涵

  1 生命意志的显现

  傅山的草书立轴作品经过岁月的洗礼而能历久弥新,是每一次见到傅山的作品都能感受到的震撼,而且最先可以看到的,就是傅山草书生命意志的显现。传统的草书体现出的是“隐”的含蕴,是含蓄而内敛的,这种连接是隐于空中而不显于纸面的内涵性表达,但是傅山在精神的表达中,与传统反向的韵趣相异的就是其连绵的气势,也由此而生发出生命意志的显现,这也是傅山的连绵草书表现出最恒常的的神采。

  傅山的生命力是显现的,是溢出纸面的,无需从古代行草书书法中的“笔断意连”的想象中谈及书法的连续性,是实实在在连贯的,是有意让观者感受到的,也是直面自我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语言。

  傅山的这种生命意志,较之传统的是在作品的气韵中内含着的,转为外显的,艺术是情感的宣泄,所以它不限于某一种形式的固有之态,更偏向于是西方抽象艺术中经验之外的生命感受,让我们看到他的作品就看到了一种生命力。傅山的草书常常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之感,看似像是简单的缠绕线条但却能实实在在打动人的内心,如同行云流水般舒畅自然,大气磅礴,善用重墨,如同鼓点的重感,加上粗细的变化节奏,充满了生动的气息。于是从傅山的厚重又不沉闷的线条中,甚至形成的草书的一笔书,从连绵缠绕的空间中,总能喷发出这种生命感。从他的大量曲线的运用中,看到一种东方线性的张力,抽象地表现着自己内心的生命感受。所以,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在视觉形式上表现美感,更要表现出一种真实的生命意志,才能触动观者的内心世界。

  2“ 真纯”的艺术精神

  康定斯基在《艺术的精神》一书中,提出艺术的内在驱动力源于三大因素,分别是:个性、风格以及真纯艺术的因素,并且提出真纯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真纯的艺术精神,是超越时代的。

  傅山草书的连绵缠绕是无限生命力的表达,这可能是意味着傅山草书在表面的复杂性,但是从精神层面却代表着其草书的真纯。首先,这与傅山的认知是密切相关,傅山在书写上认为篆隶真行草各体之间是本无差别,他认为“本无差别”。

  傅山所言“本无差别”,也不是绝对意义的相同,而是精神的相统一,是内心追求的相一致。傅山在某种程度上也求变,但变究竟变在何处。前文中提到傅山批判赵孟頫书法是“俗”,此时傅山开始批判赵孟頫书法,评其为奴书,而后转学颜真卿,于是学颜变成一段时期内傅山在学书上的重要转变。傅山选择学习颜真卿,这是傅山在道德上的取舍,也是傅山在经历明清易代后的精神追求。不止如此,颜书更是傅山在书艺上的求索。

  在“四宁四毋”中,傅山也明确提出“直率”二字,这也是傅山对艺术纯粹化的更直观的体现。直率,指直截痛快,直来直去,不是拐弯抹角的。傅山在草书中的整个章法是较为恒常的,因此在分析傅山的草书时笔者并未将其进行分类,然后再加以分析,我想去研究王铎或是米芾这样的有意而为的书家大抵是需要这样的方式。因为傅山的书法是比较直观的,让人不会仅停留在表面的刻意安排,而是更深入人心地去体会艺术家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深度。这无疑是直率的,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那道关于“形式”的鸿沟,被傅山直率的表达而变得更容易跨越过去,于是观者能更快进入内心的感受。这也是傅山的草书的独特之处,是极为纯粹的。

  傅山所言的“宁拙毋巧”、“宁直率毋安排”,说明“巧”与“安排”都是艺术家在书写时有意而为之的,想让观者看出来的,也是可以通过“形式分析”读出的表面的东西。傅山是与这些背离的,他反对“巧”、反对“安排”,是因为傅山将书写者的第一体会放在首位,不应加入二次思考和安排,一气呵成,把二次创作的机会留给观者。于是乎,这种一气呵成的草书将是与平日的书写也毫无二致,将是在整个人生的经历与学识涵养都囊括于其中,不会因为某一幅字的不同而改变创作者本来的想法和书写方式。在书法方面,傅山也是如此,也是傅山的书法水准达到一定层次之后对原始的回归,从而达到其所言的“拙”。尽管这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是傅山从内而外生发出的精神旨归,将其“拙”与“直率”贯彻到底,达到更层次的艺术的真纯。

  综上所述,傅山在艺术的精神内涵方面表现出的是更为“真纯”,通过他所言的“本无差别”、对“支离”“拙”与“直率”的的追求,都是针对艺术的矫揉造作而成的程式下所做的革新。表明艺术的真纯,艺术家的创作应该是以艺术家本身为中心的,而不能为内容或是其他所奴役,这也是傅山认为艺术应走向纯粹的实践与理念过程。

  3 忠于本心的人格

  前文并未论述傅山草书书写的内容,这就不像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从文辞即可看出这件书法作品或是艺术家传达的情感如流觞曲水,或者是杨凝式的《韭花帖》,午后友人送来的韭花,如杨凝式笔下的闲适淡雅。如是说,我们在谈论一件书法作品时,其书写的内容与书写风格存在一定的相适与对应关系,于是解析内容也成为谈论艺术形式的必由之路。但是,在探讨傅山的草书时,并未深入探讨其书写的内容,因为傅山的草书风格已经纯化为一种观念,深入人们的心里,并不会因为书写的内容而改变书写的形式,不论是其应酬之作还是自作诗,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在探讨傅山的书法时,他对本心的坚持而形成的批判性,是更值得关注的部分。而傅山的这种观念带有极强的批判意识,傅山的这种批判并不是简单的批判他人,是具有思辨意识,也就是源于他忠于本心的人格。所以,傅山的草书具有较大的自由空间,不像是王铎或是祝允明,可以用非常科学的理性视角探讨出其中的形式规律,傅山的规律性是更少的。从现代艺术的角度来看,傅山也许可以算得上是属于他的“解构主义”,他的“支离”“四宁四毋”的美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批判意识的体现,而这种批判意识,源于他对本心的坚持,绵延于现代艺术的创作中。

  因此,傅山草书中蕴含着生命意志的显现、“真纯”的艺术精神以及忠于本心的人格,共同体现了傅山草书中的现代精神特质。参考文献:

  [1] 白谦慎. 傅山的世界[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2] (俄)瓦西里·康定斯基. 余敏玲译. 艺术的精神[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3] 刘佳宁. 中国现代书法图式研究[D]. 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4.

  [4] 邱振中. 书法中的传统与现代创作(上)[J]. 中国书画,202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