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术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28 10:21
林敏
(义乌市徐江小学)
摘要:在小学教学课程中,美术教学是激发学生艺术潜能的一项重要课程。在该过程中小学教师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小学生在艺术审美方面的综合素养。另外结合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师还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应用基础。美术知识的学习和锻炼,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肢体动作实现手、眼、脑的统一协调。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4)2-015-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教学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的改革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且在教学资源上的丰富度不够,缺乏美术教学理念。因此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机会进行全方位的动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作为小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在美术课堂上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 美术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的教学内容应为学生所接受,在技能范围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动员学生的主动性行为,丰富了学生的色彩和配色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创造力,以便学生发现不同的颜色会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积极配合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并正确指导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学习和教授色彩来识别美,创造美,欣赏美,并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增强色彩和色调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会尽力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并让学生共同思考。例如:高兴和喜悦会想到哪些颜色。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三原色和三间色会比较枯燥。如果在教室中使用一个透明的容器放置在高纯度的纯红色,绿色和蓝色水中,这是该课程的更直观展示。学生将能够有效提高集中精力。学生会对三种主要颜色感到好奇,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三原色如何制作,然后老师会告诉你如何制作。将红色和黄色倒入另一个空的透明容器中,并均匀摇动,接下来出现的颜色是橙色。将红色和蓝色倒入一个空容器中并摇晃以得到相同的颜色。同样,将蓝色和黄色倒入物理容器中以指示绿色。通过直觉对颜色的观察使学生对三种原色和原色底纹有了事先了解。以上方法的演示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色彩知识。在老师演示过程中,学生将仔细观察细微的颜色变化,观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基础。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更多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应该积极寻求激发学生思维和创造力。对知识进行全面了解。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发现新问题,彼此转移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老师在教室里在黑板上画一只小猫,然后让学生想象和创建背景,并利用想象力来画各种各样的东西,例如将房间涂成彩色儿童,家具,花卉和植物,乔木和灌木,还可以添加一些小动物,例如小鱼、小狗和小兔子等,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2 丰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舞台
小学美术课堂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具有自由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随意搭配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在学习美术中提供动手舞台。同时教师还可以收集课外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动手平台,利用多元化的平台,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明确课堂活动主题,培养学生对于艺术文化素养的认识,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美术知识,在该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美学品质。
例如,在学习端午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打造动手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端午节作为传统的节日,在端午节时需要吃粽子赛龙舟。虽然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端午节,但是对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了解较少,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引入中国端午节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剪纸或者是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心中的端午节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利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在端午节中所做的一些事描绘出来。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出有关端午节的美术作品,在趣味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开展手工课堂,强化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手工课堂的应用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课程,不断强化小学生在学习美术中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手工操作时能够感受到动手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边学习边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知识的魅力,利用多元化的手工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打扮相框的课程中,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应用课程,因此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动手自己制作一个相框,并向学生进行展示,帮助学生了解相框的具体构成结构,并帮助学生如何去打扮相框。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了解相框是由支架、框架和背板等三个元素所构成。另外,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打扮相框所需要使用的工具,并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相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将自己的照片放到相框内,并将生活中的一些装饰品对相框进行装饰,例如纸布料、手工报纸和挂历等。在该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动手创作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够作为学生动手实践的载体,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需要不断挖掘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动手实践元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在动手能力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系统化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开展手工课程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浅论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教育(周刊),2021.
[2]林艳梅.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2021.
[3]文容芳.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简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