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莫海燕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小学广西河池530705)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而且比较难懂的学科。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的。教师无法改变数学抽象难懂的特点,但教师可以积极探究和创新教学策略,把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水平,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286-6288 (2024)05-030-01

  引言: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教师即使用再多的技巧和方法最终只会事倍功半,既浪费了学习时间,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数学成绩差、上课不愿意听讲的原因就是对数学没有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慢慢喜欢上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主体,通过自己的讲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非常高。同时,学生会变得非常的被动,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太高。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的学习、自主的探究,在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获取和理解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时候,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如果单纯靠教师的讲解,“长度单位”就会变得非常的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长度测量工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可以让学生拿起自己的尺子去测量铅笔盒、书本,并把它们的长度记录下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合作,用卷尺测量桌椅的宽度和长度,并让学生自己记录下来。在统一测量完后,教师可以收集学生们记录的数据,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厘米”、“分米”和“米”的具体的概念给学生讲解,让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有具体的了解。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测量的数据标上长度单位,并让学生来讲台上展示。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就会掌握住“长度单位”的概念。同时,因为是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更加的深刻。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更加的浓厚。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学阶段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在学生眼里,如果仅仅靠教师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点,那么数学可就会变得枯燥无聊[1]。同时,数学重在应用和实践。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既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会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立体几何时,因为立体几何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想要完全把握相关的知识点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卡片、彩笔、胶水等以备学生使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制作立体图形。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去讲述自己做的立体图形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的。这样,一个个抽象的立体几何就变成了学生手中的立体图形,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大的提高,这也会为学生解决今后的数学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某一学科的兴趣,往往是基于任课老师的基础上。所以,数学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魅力,增添数学的吸引力。同时,教师要真正的把小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以朋友的口吻和学生进行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会放下戒备的心态和老师坦然的交流所面临的问题[2]。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也会进一步转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被解决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进一步提高。数学老师可以在每周固定的时间里和学生交流,聆听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的问题。这时候,数学老师可以针对一些问题给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法。帮助学生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这样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更多的信任,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的实践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具体的实践中深化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更关注学生面临的难题,并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月丽. 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读书文摘,2014(10):132-132.

  [2]赵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初探[J]. 学周刊,2015(30):176-17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