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代数思维方式的渗透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代数思维方式,渗透
  • 发布时间:2024-07-12 16:51

  洪小琴

  (南安市第九小学)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代数思维方式面临一些挑战,如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教学方式较为机械等。为了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本文提出了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情境,激发学生运用代数思维;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概括提炼出代数表达式;鼓励学生建立代数表示,并进行运算推理;在评价中渗透代数思维要素,强化学生的代数思维习惯。通过这些策略,可以在小学阶段打好学生代数思维的基础,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代数思维方式;渗透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代数思维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和培养备受关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基础数学概念和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代数思维的早期培养将为学生后续学习代数、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代数思维的培养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和不足。因此,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代数思维方式,构建科学的培养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代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代数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概括性思维、建模思维和运算规律推理是代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体现形式。概括性思维是代数思维的基础,它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事物中提炼出一般性的规律和共性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括性思维体现在学生对数字规律、图形规律等的概括,以及对运算法则、几何性质等的提炼上。通过概括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代数做好准备。建模思维则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或方程的过程,是代数思维的重要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维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例如,将钱的换算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将行程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等,都需要学生具备建模思维能力。运算规律推理是代数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数字、图形等背后的规律,并进行类比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规律推理体现在学生对数形结合规律的发现,以及对图形、数列等规律的类比推理上。通过运算规律推理,学生可以掌握代数思维的本质,为后续学习代数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代数思维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代数思维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代数思维的有效途径。情境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情景中感知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代数思维。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运用代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重情境的生活化和游戏化,让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情境应该蕴含一定的数学元素,为学生提供发现规律、建立模型、推理演绎的契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代数思维。此外,情境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代数思维习惯。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分蛋糕”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需要将一个圆形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每个人分得多少份。这个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蕴含了分数的数学元素。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来发现“整体”和“等份”的概念,并用分数来表示每个人分得的份数,从而激发他们的概括性思维和建模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的分蛋糕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分数大小的比较,培养他们的运算规律推理能力。

  (二)发现规律,概括提炼

  发现规律、概括提炼是培养学生代数思维的关键环节。通过观察数据、图形等,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性,并将这些规律用代数表达式或方程概括提炼出来,是代数思维形成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运用代数符号进行抽象思维的习惯。在教学《小数乘法》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并用代数表达式概括。如0.3×8=2.4,0.6×8=4.8,学生可能会发现,小数乘以一个整数,小数点的位置不变,整数部分是小数的倍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a×n=a×n”的代数表达式来概括这一规律。再如0.3×0.4=0.12,学生可能会发现,两个小数相乘,小数点的位置之和等于积的小数点位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a×b=c”的代数表达式来概括这一规律,并让学生思考a、b、c 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发现规律、概括提炼的代数思维习惯。

  (三)建立代数表示,运算推理

  建立代数表示并进行运算推理是代数思维的核心环节。鼓励学生用代数符号、表达式或方程来表示问题情境,并基于代数运算规则进行推理求解,是培养学生代数思维的有效方式。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抽象建模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运用代数语言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教授《用方程解决问题》课程内容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代数方程来表示一些应用题的情境。如“一个数加上5 后的结果是17,这个数是多少?”学生可以用“x+5=17”的代数方程来表示。再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 倍,如果第一个数是12,第二个数是多少?”学生可以用“x=3y,x=12”的代数方程组来表示。在建立代数表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代数运算规则进行推理求解。如对于“x+5=17”这一方程,可以用移项的方法得到“x=17-5=12”。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策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用代数语言表达问题、运用代数规则推理的代数思维习惯。

  (四)渗透评价,强化习惯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代数思维的要素融入评价过程中,有助于强化学生运用代数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应当在评价中重点关注学生概括规律、建立代数表示、运用代数推理等代数思维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代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要求学生概括规律、建立代数表示的题目,考查他们运用代数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阐明思路,说明是否运用了代数思维方式。对于表现出良好代数思维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针对性地指出不足之处,促进学生不断提高。以《分数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可以在作业评价中设计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代数表达式或方程来表示问题情境。如“小明有3/5 个苹果,小红有1/4 个苹果,两人的苹果加起来是多少?”学生可以用“3/5+1/4=x”的代数表达式来表示。教师可以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建立代数表示,并根据代数运算规则进行推理求解。对于能够熟练运用代数思维解决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并指出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将代数思维的要素渗透到教学评价中,有助于强化学生运用代数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应当重视评价在代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精心设计评价内容,并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代数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代数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思维、建模思维和运算规律推理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代数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基础。通过采取一系列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代数思维能力的发展。未来,代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和培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只有通过教育主体的共同努力,代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和培养,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宇,朱红祥,于文华,等.早期代数思维在一~三年级的唤醒与渗透[J].数学教育学报,2024,33(02):34-40.

  [2]赵巧飞.小学生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转换的适应性焦虑研究[D].江苏大学,2023.

  [3]范志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代数思维培养[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新课改背景下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究论文集(五).[出版者不详],2022:2.

  [4]陈惠娇.培养小学生代数思维的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