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智慧引领探究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关键字: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教学,智慧引领
  • 发布时间:2024-07-28 11:39

  李再荣

  (青川县凉水镇中心小学校628114)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在科学课堂上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让他们在自主实践中获得发展。“科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是科学的生命”,只有在实验中才能体验到科学的神奇。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现学习目标。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思考和研究等活动获得对事物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教学;智慧引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 7667 (2024)06-030-01

  引言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实验融入教学中,在实验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展智慧引领呢?

  一、以“趣”为源,激发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想去做,才能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有趣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在教学“燃烧与发光”一课时,我向学生出示一束光,问:“谁能看到它?”这时学生都跑过来围着我问个不停,这时我说:“谁能把光打在墙上试试?”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我来打”……于是我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试了试。这时我问:“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光?”这时他们纷纷说出是荧光光、磷光、紫光、白光等各种不同的光,这时我告诉他们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

  二、以“思”为媒,促进动手操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科学概念的过程。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实验、模拟、合情推理和论证等方法,并通过整理和分析信息,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在教学“空气的重量”这一节时,我让学生通过操作天平、量杯、塑料瓶等实验器材来计算空气的重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实验操作的乐趣,还对天平和量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空气的重量,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怎样才能正确计算空气的重量。

  三、以“疑”为导,引导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中获得发展。

  四、以“实”为本,落实探究目标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实”为本,引导学生去探究。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找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掌握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空气》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猜一猜空气是从哪里来的?”“怎样做实验能知道空气从哪里来的?”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空气是从哪里来的,而且还通过实验获得对空气的认识。

  五、以“变”为能,推进实验研究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获得对事物的理解。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变”为能,不断调整实验方案,以满足学生对实验结果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学习了《水中的浮力》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准备一瓶水,其中有几个杯子,然后向杯子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这时学生发现相同数量的杯子里加入的水越多,则杯子中水所受浮力就越大。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浮力有了新的认识,并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六、以“做”为本,培养实践能力

  “做”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物体的重量》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和物体质量的关系,我让学生亲自制作“天平”,并亲自去称一些重比较轻的物品。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质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七、以“改”为要,提升实验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改”为要,将实验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改,从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如在“探究物质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猜测物体密度和它所受压力之间的关系。由于物体密度与压力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学生猜测正确的可能性很小,于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在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实验效果。

  结语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达到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智慧引领学生,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科学素养。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智慧引领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22.4:1.

  [2]李欢欢,刘佳译.最棒的50 个科学实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3:5.

  [3]杜秀敏译,(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