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银币的成色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罗马帝国,银币,成色
  • 发布时间:2024-08-02 17:31

  石俊志

  罗马共和国货币发展演变的最大特点,是阿斯铜币含铜量的减少。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演变,阿斯铜币的理论重量从12盎司(1阿斯,即1罗马磅,327克)减少至3/7盎司(11.68克)。

  罗马帝国货币发展演变的最大特点,不再是阿斯铜币含铜量的减少,而是狄纳里银币以及安敦尼银币成色的下降。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演变,狄纳里银币以及安敦尼银币的理论成色从96%—98%下降至2.5%。民众不愿意接受这种假银币,造成银币流通停滞,罗马帝国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恢复银币的流通。在这些改革中,奥勒良和戴克里先的改革对后世货币制度的影响最为深远。

  银币的诞生

  意大利半岛最早的金属数量货币,是外来民族伊特鲁里亚人的努米银币和古希腊人的德拉克马银币。外来民族在意大利半岛殖民区域制造和使用他们自己银币的时候,意大利半岛的本土居民则使用青铜称量货币,单位是阿斯(as)。

  公元前289年,罗马共和国开始发行阿斯青铜铸币,并开始仿制古希腊人的德拉克马银币。1枚仿制古希腊2德拉克马银币兑换20枚阿斯青铜铸币。

  公元前211年,意大利半岛本土银币诞生,取名“狄纳里(denarius)”。Denarius这个单词源自拉丁文“deni”,意思是10个,指10个阿斯铜币的价值。同时,阿斯铜币的制造方法从铸造改为打制。

  狄纳里银币的白银成色最初为96%—98%,其理论重量为1/72罗马磅,略高于1德拉克马(4.37克)的重量。1罗马磅重量为327克,除以72,等于4.54克。两者的差额:4.54克(狄纳里银币重量)-4.37克(德拉克马重量)=0.17克,便是制造狄纳里银币的成本和铸币税。

  狄纳里银币诞生之后,其法定重量发生了小幅度的下降。公元前141年,罗马共和国将狄纳里银币的法定重量从1/72罗马磅(4.54克)改为1/84罗马磅(3.89克)。

  自公元前211年罗马共和国开始发行狄纳里银币至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转为罗马帝国,狄纳里银币的理论重量从1/72罗马磅减少至1/84罗马磅,而与之并行的阿斯铜币的理论重量则从12盎司(1阿斯,1罗马磅,327克)减少至3/7盎司(11.68克)。由此可见,狄纳里银币币材金属价值相对稳定的情形下,阿斯铜币含铜量大幅度减少,却依旧能够代表1/16狄纳里银币的价值发挥货币职能。

  成色的下降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转为罗马帝国,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个家族世袭王朝——尤利亚·克劳狄王朝。在屋大维建立的货币体系中,狄纳里银币的理论重量是1/84罗马磅,白银成色为96%—98%。

  公元64年,尤利亚·克劳狄王朝的末代元首尼禄实行货币改革,将狄纳里银币的理论重量从1/84罗马磅(3.89克)减少至1/96罗马磅(3.41克),白银成色从96%—98%下降至94%。

  如果说罗马共和国实行虚币敛财来支持战争,靠的是减少阿斯铜币的含铜量,罗马帝国实行虚币敛财来支持战争,靠的则是降低狄纳里银币的白银成色。阿斯铜币初始的理论重量为327克,有很大的减重空间,所以一路减重,最后减少到11.68克;而狄纳里银币初始的理论重量只有4.54克,减重空间很小,只好在成色上想办法。罗马帝国的历届元首,都在一步步降低狄纳里银币的白银成色,结果使狄纳里银币的白银成色越来越低。图拉真统治时期(公元98—117年),狄纳里银币的白银成色降至85%;奥里略统治时期(公元161—180年),狄纳里银币的白银成色降至75%;康茂德统治时期(公元180—192年),狄纳里银币的白银成色降至75%;塞维鲁统治时期(公元193—211年),狄纳里银币的白银成色降至50%,成为半银半铜的银铜合金币。公元215年,塞维鲁的儿子、罗马帝国元首卡拉卡拉建立了安敦尼银币制度。安敦尼币的白银成色与狄纳里币的白银成色相同,都是50%。此时,狄纳里币的理论重量是1/96罗马磅(3.41克)。安敦尼币的理论重量则是5.11克,即1.5枚狄纳里币的重量。但是,这种重量只有1.5枚狄纳里币的安敦尼币,却能法定兑换2枚狄纳里币。

  既然使用1.5枚狄纳里币的白银,可以制造2枚狄纳里币价值的银币,那么,制造安敦尼币就可以获得暴利,谁还肯去使用白银制造狄纳里银币呢?于是,罗马帝国的安敦尼币越来越多,狄纳里币越来越少。银币成色下降的载体,也从狄纳里币转为安敦尼币。

  识别安敦尼币的办法,要看钱币正面刻印的元首肖像头上是否戴有芒冠。罗马帝国初期,钱币上刻印的人物肖像头戴芒冠表示此人已经升天成神。自从尼禄货币改革以来,钱币上刻印的人物肖像头戴芒冠则表示这枚钱币当两个钱币使用。这种办法,不仅用在银币上,而且用在金币和铜币上。

  芒冠又被称作“太阳冠”,冠圈上端有多支尖头向上形若芒刺,表示光芒四射。

  元首肖像头戴芒冠,金属成分半银半铜,钱币价值以一当二,这就是安敦尼币。这种钱币在罗马帝国三世纪危机时期(公元235—284年)盛行流通。在此期间,罗马帝国银币成色进一步大幅度下降。

  公元215年,卡拉卡拉开始发行安敦尼币的时候,安敦尼币和狄纳里币的白银成色都在50%左右。德西乌斯统治时期(公元249—251年),安敦尼币的白银成色降至40%左右。公元266年,加里恩努斯独立统治时期(公元260—268年),安敦尼币的白银成色下降至5%。公元268年,加里恩努斯统治的最后一年,安敦尼币的白银成色下降到2.5%,重量已从最初的5.11克降至2.8克。

  币制的改革

  奥勒良是罗马帝国“三世纪危机”晚期的罗马帝国元首(公元270—275年)。奥勒良统治期间,罗马帝国收复了曾经失去的2/3的疆域,将分裂50年的罗马帝国重新统一起来。为了防御外部蛮族的入侵,奥勒良筑造了罗马新城墙;为了抑制分裂,奥勒良发动了对东方帕尔米拉王国的战争和对西方高卢王国的战争。奥勒良继位前后,罗马帝国的各种钱币都在大幅度贬值。为了提振人们对于钱币的信心,奥勒良针对银币滥恶的问题,实行了货币改革。

  公元274年,奥勒良实行货币改革,将安敦尼币的重量从2.8克提高到3.89克(1/84罗马磅),白银成色从2.5%提高到4.5%。新的安敦尼币被刻印了“XXI”或者“KA”币文价值标识。

  “XX”是罗马数字“20”,“I”是罗马数字“1”;“K”是希腊数字“20”,“A”是希腊数字“1”。这里的罗马数字或者希腊数字所表达的意思是,这种安敦尼币的价值是1/20足银币。一般来说,此时的银币,白银成色达到90%,便是足银币。奥勒良发行的安敦尼币的白银成色只有4.5%,20枚安敦尼币的白银含量(4.5%×20=90%)才等于1枚90%白银成色的足银币。

  奥勒良做了5年罗马帝国元首。公元275年,奥勒良在远征萨珊波斯的途中,被贴身侍卫军官们潜入寝宫杀死。此后,安敦尼币和狄纳里币的白银成色继续下降。到了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公元284—305年),罗马帝国银币成色从4.5%下降至3.6%。

  公元294年,为了解决银币成色低下的问题,戴克里先实行货币改革,创建了阿根图(ARGENTEUS)银币制度。ARGENTEUS这个单词的意思是“白银”。在戴克里先改革的银币制度下,阿根图银币的理论重量与狄纳里里银币的理论重量一样,即1/96罗马磅(3.41克),而其含银量则是90%,是足银币。1枚白银成色为90%的阿根图币,可以兑换25枚白银成色为3.6%的安敦尼币(3.6%×25=90%)。

  此时,狄纳里币作为实体钱币已经很少被制造,只是作为钱币价值单位而存在,类似于中国古代铜钱的“文”。中国宋朝铜钱有“折二”“折三”“折五”“当十”等品类,可以用“文”来计量。罗马帝国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安敦尼币的价值已经是“4狄纳里”,类似于中国古代的“4文”。1枚阿根图币的价值是“100狄纳里”,类似于中国古代的“100文”,同时又等于25枚安敦尼币。所以,这时候1枚安敦尼币的价值是“4狄纳里”,而不是卡拉卡拉创建安敦尼币制时候的“2狄纳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