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新课标,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 发布时间:2024-08-03 19:49

  王在鹏(贵州省金沙县岚头镇初级中学)

  摘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评价不受重视等问题,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以理念带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内容的调整。文章从转变教学认知、优化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既包括教师授课层面的高效,又包括学生学习层面的高效。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需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入手,分析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相关内容,只有找到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有效、针对的调整、优化,进而实现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笔者先分析了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而后重点阐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旨在有效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序开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注意事项

  1. 明确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教学目标与知识进行紧密关联,让学生只重视对知识的学习。究其原因,是这部分教师希望学生可以做到熟练掌握知识,并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其他方面,如思维能力、思想品德、个人修养等,这就导致学生的发展不均衡。对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2. 优化教学模式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大部分教师采取的都是单一讲解的教学方式,不仅过程枯燥、无趣,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甚至厌烦情绪,这样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故而,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模式。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如融合多媒体技术的课堂、以问题探究为主导的课堂等。这些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进而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而学生也能做到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有效掌握所学知识。

  3. 落实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致使其在教学中未能充分运用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运用教学评价时,这部分教师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语言单一,多以“好”“不错”等模糊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二是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仅从上述的评价中并不能看到教师对学生的重视。故教师应该精准落实教学评价,让教学评价的语言更丰富、角度更全面,这样才能做到全面认知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1. 转变教学认知,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新课程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做到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 八年级下册“维护宪法权威”这节课时,在讲解“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四个方面制订课程教学目标。在政治认同方面,应该做到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在道德修养方面,能澄清对人权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初步形成客观、完整的人权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实际行动尊重、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在法治观念方面,领会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在责任意识方面,知道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懂得这一基本原则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知道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明确自身的责任。这样,教师便完成了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合理制订。对课堂教学而言,制订教学目标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而在完成教学目标制订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带领学生逐一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做到充分理解与运用。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认识到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后再进一步结合教学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为课堂教学做好指引,最终达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 优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模式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授课效率,还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验、思维活跃度等。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教学模式的选用。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文字性、系统性、枯燥性等特点,教师需要选用可以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根据前文的阐述,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公民权利”这节课时,在讲授“公民基本权利”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课程知识。在讲授“政治权利”时,教师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对话。在对话中,奶奶认为自己和爷爷年纪大了,在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中便不想去投票。小云不赞成奶奶的观点,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劝说奶奶。对此,学生需要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结合学习内容,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为小云提出劝说意见。第一,明确选举权和被选择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第二,积极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又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故而,小云奶奶不应该因为自己年纪大便产生“不操心”“让年轻人投票”的想法,而是应该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接着,教师由此问题延伸出另一个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所有人都有选举权吗?根据统编版教材第35页给出的信息,学生可以知晓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此外,教师补充道:“没有中国国籍、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也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后,教师继续借助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完成对政治自由、监督权、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公民基本权利是其应该掌握的重要权利内容,而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具体、形象地呈现课程知识,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做到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优化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哪些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选定的教学模式才能在课堂中发挥效用,既可以全面呈现知识,又可以实现高效教学。

  3. 拓展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根据教材中编排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并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且单纯讲解教材知识,会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不利于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同时,部分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存在脱离生活实际、缺乏实践性的问题,导致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时存在难度。基于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入手,有效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和生活性内容,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深入理解知识,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守望精神家园”这节课时,在讲授“延续文化血脉”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对“文化血脉”这一内容的展示涵盖了文化遗产、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精神追求、传统美德等方面。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拓展资源与素材,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中华文化根”为例,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教学内容,如增加王羲之的书法、古时占卜所用兽骨、《诗经》《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以及中华发展简史等图片性内容。这样,学生在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组成和特点时,便可以做到用实际的内容理解知识点。在带领学生理解“文化自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增加当下社会中存在的实际内容,如奥运会火炬、戏曲、太极拳、世博会中国馆等内容都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此外,也有许多优秀的中国人在海外展示与传承中华文化,向其他国家的人宣传中华文化,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教师在讲解课程知识时拓展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容量,还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够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重视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效运用教学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其诊断、反馈、指导的作用,以此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故教师需要重视运用教学评价,并且要及时调整教学评价的语言和方式,如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等评价方式,从而做到丰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给出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可以从评价中或是建立学习自信,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或是获得对自身不足的反馈,进而根据评价内容及时调整,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建设美丽中国”这节课时,在讲解“正视发展挑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在课后巩固应用中运用测评给予学生反馈。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中国在发展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应该怎样面对这些挑战?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可以准确回答出我国在发展中面临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一答案,教师可以给予评价:该名学生从整体概括了我国发展的主要问题。那么,你能细化遇到的具体问题吗?教师既给予了学生肯定的评价,又适时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在思考中,学生可以发现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有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人口流动性大等。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可以评价:该名学生有认真阅读教材,能够准确找到对应的内容。在完成课程教学后,教师可以采取随堂测验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程知识的理解情况。在设置测验内容时,教师应该以选择题为主,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

  通过运用过程性与结果性两种评价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而学生可以借助评价反馈,有效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做到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深入理解和记忆尚不熟练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不仅可以切实推动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做到对课程知识的扎实掌握,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互动效率,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可以从转变教学认知、优化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评价入手,做到全方位调整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的,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马占虎.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摭谈[J]. 学周刊,2022(32):172-174.

  [2] 马琳. 浅谈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2(21):63-65.

  [3] 陈立根.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 教师,2022(18):54-56.

  [4] 许凤英. 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J]. 吉林教育,2020(28):7-8.

  [5] 唐婕.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 名师在线,2023(35):62-64.

  [6] 马奎.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0):173-175.

  [7] 黄定贵.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 亚太教育,2023(23):132-135.

  [8] 李若彬.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 启迪与智慧(上),2023(6):92-94.

  [9] 杨华.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3(5):49-5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