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本“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文/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向杰向华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1]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2]这标志着经过多年探索,局部实践的职业本科教育即将走向科学规范的全面实践,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至此,我国的职业教育形成了逐步递增的进阶模式“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已经发展多年,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运作机制,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如何与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衔接贯通,将是接下来职业教育从业者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专业,钢铁冶金、医药化工等传统专业需要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培养大量掌握先进技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化工类人才因实践教学学时较短,在生产现场的实际操控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企业一线岗位的需求;而社会招聘的跨专业人员,企业又不可能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培养,故而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新课程体系,实行中高本“一体化”教育。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是化工类大专业中的特色专业,知识密集、生产批量小,附加价值高,尤其在新材料开发应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中职的精细化工技术专业(670203)、高职的精细化工技术专业(470203)、本科的现代精细化工技术(270203)为例(三个专业以高职精细化工技术统一命名,笔者注),探讨中高本“一体化”的新型应用化工类人才的培养过程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及目标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一体化”的“立交桥”,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与职业本科院校要密切合作,共同搭建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平台,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方面的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实施长学制培养(如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有条件的职教集团办学单位,可在本集团内实现中高本“一体化”培养。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以中高本“一体化”设计为原则,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符合学生心智特征、认知规律及终身发展需求,进行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的一体化培养,通过以“核心课程”为主线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实现递进式螺旋上升结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笔者主张中职以升学为主、高职以就业为重、本科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要责任。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初步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鉴于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是一类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对从业者的化学知识、临场动手能力和危机处置能力以及安全、标准意识方面的要求较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学生不一定适应高速发展的产业需求。笔者认为,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领域,中职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应该以升学为主,进入高一层级的学校继续学习该专业或相关专业,为后续进入该领域做准备。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是比较老的产业,升学和就业应该并重,并且已就业的中职毕业生也应该保持在岗培训或通过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获得更高层级的职业教育经历。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目标是培养满足行业和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稍有欠缺,但实践和应用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是既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基本掌握了化学化工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具备在化学化工相关领域的企业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的素养,并具备快速成长为企业关键技术岗位的核心员工的潜质。这一层级的毕业生,大部分可以直接就业并能胜任岗位职责;其中部分思维比较活跃,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继续深造,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的人才培养层次相当于普通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特性上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其培养目标为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应用性,注重学生对所掌握技术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性,实现从塑造掌握当前技术被动适应技术发展的人,转向培养面向未来主动参与技术设计与创新的人;强调复合性,必须适应技术与科学复合、知识与技术复合、技术与技能复合、技术与工程复合的要求。这一层级的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既掌握化学化工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培养目标要定位在专业的核心应用开发岗位和后续的管理岗位,其职业发展前景应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二、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学制、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一)关于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中高本“一体化”的学制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中高本“一体化”招收普通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建议实行“3+2+2”学制安排,即3年中等职业教育+2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年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一体化”培养模式。大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学生进入人力资源市场,部分具备创新思维的学生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本科阶段学习,继续深造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块化和项目引领式教学,培养计划重视一贯制衔接,在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上进行一体化设计,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衔接过渡时间,将职业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职业技能更显突出。

  (二)关于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中高本“一体化”的课程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中职阶段除通识教育课程外,还开设操作性较强的技能应用类课程,如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化工生产单元操作(实训)、日化产品配制及基本理化性能检测、涂料性能检测、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香料香精应用技术等初级实践课程,强调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开设精细化工概论、环保概论等拓展知识面的科普课程。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高职阶段除通识教育课程外,还开设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践操作类课程,如化工原理(理论+实训)、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化妆品生产工艺及检测、涂料生产工艺及检测、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香精配制及检测等,强调对产品的生产工艺以及检测技术的掌握和调配原理的理解;同时开设较专业的化工、生物、材料、环境等领域的概述性课程,为学生下一步进入职场做好铺垫。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本科阶段除通识教育课程外,还开设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性课程,比如化工原理、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新能源技术、现代化工前沿、现代电子化学品制备技术、新型电池原理及应用、现代印制电路原理及工艺、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等化学核心课程,启发学生进行理论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实证研究,为学生在实践领域的创新打下理论的基础。

  (三)关于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中高本“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1.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入学学生以15~16岁初中毕业生为主,该年龄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应优先考虑育人,从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入手,而后才是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可以采用以“公共基础课”为主的通识教育+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的职业启蒙教育+以“专业核心课”为主的专业素养教育的三平台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既符合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规律,满足了学生身心成长需求,又从知识技能传授角度出发,满足了学生成才需求,同时紧紧围绕核心课程和核心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结合社会就业需求,重塑人才培养模式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为化学化工、医药、食品、新材料等领域的生产工艺控制(工艺员、工程师)、生产设备调试及维护、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及应用推广、售前售后技术服务等相关企业岗位。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随着岗位职责要求的提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会随着提升。中职毕业生基本只能胜任操作工、检验工、采样员、质检员等相对低端的岗位;而高职毕业生可以胜任工艺员、设备维护员、较低层级的开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岗位,真正的产品开发工程师、售前售后技术服务工程师则需要具有较好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职业本科生才能胜任。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也要遵循这一基本事实来制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获得的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其可选择的工作机会和岗位也会越来越多。

  3.循序渐进,工学结合,为技能型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鉴于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以及中高本“一体化”的人才成长规律,需要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巩固高职教育专科的主体地位,把发展高职教育专科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本科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我们与广东省日用化学品、医药、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类大中型企业合作,在与企业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操作员——工艺员——工程师——研究员”的人才培养主线,构建符合专业岗位要求的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产业需要——工学结合——教学相长”的培养模式。

  三、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施(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工学结合促进教学相长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涉及领域广,学校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很了解。像笔者所在的广东省,有规模的日化、涂料、化妆品、电子化学品、食品、饲料企业非常多,宝洁、霸王、浪奇、康王、天赐等日化企业,嘉宝莉、巴德士、美涂士、珠江化工、华润等涂料企业,比亚迪、华为、富士康等电子企业,温氏股份、广东海大等饲料企业,这些都是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可以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既能了解当前企业对新员工的岗位要求,也能学习企业目前采用的工艺和技术,同时可以将企业当下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作为校企合作项目的来源,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中,以项目带动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达到教学和应用研究的相互促进。另外,可以聘请企业的一线技术骨干到学校开课,将企业的现场经验带给学生,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校教师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深化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升教材适用性

  精细化工门类广、产品多,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教材,使教材开发源于企业生产实际、岗位需求,能够体现职教人才培养特色及对应职业岗位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教材开发融入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化妆品课程中,通过化妆品原料的理化性能、化妆品配置原理、化妆品基本配置工艺、化妆品质量控制和功效评价、化妆品的设计与配置等一系列的项目化教学设计,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操作和品质检测,到配置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再到根据客户需求来设计配方,最后达到开创新的体系和流行趋势。再如在涂料胶黏剂课程中,通过对涂料胶黏剂基本生产工艺、性能检测、成膜机理、高分子材料及性能、高分子设计及合成等一系列的项目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会从最基本的生产工艺操作和品质检测,到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再到根据客户需求来设计配方。

  通过项目式、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尤其是立足广东省精细化工产业大省的现状,可开发特色教材、行业适用教材、校本专业教材。对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特色专业教材给予重点支持,使教材内容保持较高的“技术跟随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当中。

  (三)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开展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香精香料应用技术课程中,可以将课程设置成实验室基本技能、香精香料基础知识、香原料的辨识、天然香料的提取、香料的合成、香水的调制、香精的配制、香精的应用等多个模块,并在每个模块中设计多个具体的项目式教学实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其他课程的设置,选取其中的某些模块开展教学;同时,每个模块中的具体项目也可以依据学生对理论知识体系的具体掌握情况来自由选取,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借助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东风,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技能大赛,可通过比赛发现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思维的好苗子,作为职教本科的重点培养对象,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未来会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为顺应这一趋势,也为适应职业发展连贯性这一规律,中高本“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案。关于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的中高本人才“一体化”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探索,能为大工科专业的职业教育创新提供借鉴,就实施过程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68517.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10/t20211012_571737.html.

  [3]曹克刚,山颖.中高本贯通架构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报刊荟萃,2018(9):192-193.

  [4]刘志选.现代职教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资助项目(2019)。通讯作者:向华。]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